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11章 乞丐变小兵

第11章 乞丐变小兵

    “咳咳!”

    “好汉们,下面俺说的话,你们要听仔细,都给我听好了!”

    “你们来到这山里的牛头寨,也有二十来天,每天除了三顿饱饭,就是干活盖木屋,现在木屋已经盖好,你们也有个像样的窝可以睡觉了。”

    “你们已经吃了好些天饱饭,有些人恐怕已经忘记饥饿是什么感受了吧?”

    “这些天你们干活,谁踏实卖力,谁偷奸耍滑,我都看在眼里,但是既然活已经干完,也就既往不咎了。”

    “当初在城里招揽各位的时候,咱们丑话已说在前头,今日我再说一遍。”

    “跟着我混,每天吃饱饭,冬天穿棉衣;给我卖命,富贵险中求,媳妇在招手。”

    “现在,我要正式宣布,组建护卫队,你们昨日还是叫花子,今日就是我陈诏的兵了。”

    “嗡嗡嗡....”台子下站着的一群乞丐,轰的一声交头接耳起来。

    “肃静!”武定远站台子旁大吼一声,全场安静了下来。

    “俗话说,当兵吃粮,拿饷卖命。当我陈诏的兵,每日三顿饱饭照旧,每旬有两顿肉,冬天有棉衣炭薪,每月发一两足色银。”

    “愿意留下的,待会去牛耳那按手印,不愿意留下的,今日就得出寨,我还给你发一两银子路费。往后是死是活,也与我无干了。”

    “是跟着我陈诏当个吃饱穿暖的兵,还是出寨去继续做叫花子讨饭,各位都仔细想好咯。”

    “给你们半个时辰定夺。”

    “散会!”

    ...

    陈诏说完就大步走下木头搭的高台,回到了自己的木屋,一群乞丐还站在原地交头接耳的互相交谈。

    这群乞丐基本都是从凤阳府南下讨饭,当初在滁州招揽的时候已经列了名单登记,姓名、年龄、婚否、以前职业、家庭情况等,基本都是来自不同乡村的农户。

    陈诏准备趁热打铁,半个时辰后马上召集留下的人,开始分组编队,练兵可以慢慢上强度,得先把架子搭起来。

    自从和武定远私下谈了一次,陈诏和他的交流便开始频繁,知道了这个光头的身世底细后,着实让陈诏吃了一惊。

    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年龄二十岁出头,这家伙原来是凤阳皇陵卫的一名军户,老子死了后,他就继承了军籍,继续给朱元璋守祖坟。

    和全大明所有卫所差不多,除了九边重镇还像点样子,其余各处卫所都已糜烂。

    逃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没有哪个卫所的军官不喝兵血,也没有哪个卫所是足额满员的。

    难怪这个光头在行军的途中,让陈诏感觉有那么点军人的味道,总是练过的。

    武定远这样的人正是陈诏当前所急需,一个了解大明卫所并有军伍经验的人,可以让陈诏的护卫队快速成型。

    无论武定远个人水平如何,总是比陈诏和那群农民乞丐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咚咚咚”

    “进来。”陈诏独自一人坐在屋里靠椅上,听到敲门声转头看向门口,牛耳和武定远走进了屋。

    “诏哥,都统计好了,没人愿意走,都按了手印。”牛耳拿着一张按满红色指纹印的纸递给了陈诏。

    陈诏接过看了一眼,《应征入伍承诺书》,这就是一份卖命合同,写明了他们是自愿入伍,并且要遵守军伍规矩。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陈诏参照了古代一贯的军法:十七禁五十四斩!

    基本把当兵的规矩都列全了,只要有任何影响到军队的坏行为,就是斩。

    一眼扫到承诺书的最后一行字:

    “入伍期限:终生。”

    陈诏满意的点点头,收起承诺书放进床头的木箱子里。对着武定远说道:

    “武和尚,有谁说什么怪话牢骚话了吗?”

    “诏哥,都是人精,能吃饱饭谁愿意挨饿啊。现在也没让他们拼命,都乖巧的很。”武定远咧嘴笑着说。

    “好,既然来了我的山寨,吃了我的米粮,想走也走不脱,现在签了承诺书,以后就可以军法处置了。”陈诏语气严肃的道。

    “你俩先去校场,武和尚把所有人都聚一起,我要训话。”

    ...

    不一会,陈诏又站在了木台上,扫了一眼下面的乞丐,现在这群人的身份已经是兵了。

    陈诏的私兵。

    “咳咳。”

    “诸位同袍!”

    “打今日起,你们就是兵了。我陈诏就是你们的上官,诸位以后可以叫我陈领兵。”

    “你们以前是农户,不通军伍之事。但是从今日起,你们要熟背承诺书上的军法规矩,这是最头等的大事。”

    “本领兵给你们限期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所有人都必须背熟记牢,如果违法,第一次打军棍二十,第二次打军棍四十,第三次斩!”

    “往后在这寨里,都必须严守军法规矩,任何人一旦触犯军法,将严惩不贷。”

    “现在,我宣布,咱们寨里的三十个人划分成六个班,每班五人,再设三旗,每旗两班。”

    陈诏说完从袖口里掏出一张纸,写着编制名单,扫了一眼台下的众人,感觉都面露迷茫。陈诏也不管他们听懂听不懂,继续说道:

    “下面,本领兵喊到谁的名字,就应一声到,然后站到台前来。”

    “第一班:武定远、马光宗、刘大山、秦三才、王娃”

    “到...到...到......”

    陈诏听到五声“到”,人群里刷刷刷五个人站到了台子前。

    “第二班:徐忠、张二虎...”

    ...

    “第三班:郭虎头...”

    ...

    “好,六个班都有了,下面是三个旗长的任命。”

    “第一旗旗长:武定远。”

    “到。”武定远大喊一声,上了木台。

    陈诏将牛朵抱着的戚家刀拿出一把双手递给了武定远,武定远双手接过刀,抱拳拱手表示敬礼。

    “第一旗下辖第一班和第五班,武定远兼任第一班班头。第五班班头待定,一个月后推选。”

    “第二旗旗长:徐忠。第二旗下辖第二班和第四班,徐忠兼任第二班班头。第四班班头待定,一个月后推选。”徐忠上台领了戚家刀后敬礼。

    “第三旗旗长:郭虎头。第三旗下辖第三班和第六班,郭虎头任第三班班头。第六班是伙夫班,只有四人负责全营伙食,班头范大彪。”郭虎头大大咧咧上台,昂头挺胸接过戚家刀敬礼。

    范大彪站在台下对着左右人嘿嘿直笑,脸盆大脖子粗,天生的伙夫。

    陈诏准备一个月后在第四、五班内部推举出一个班头,并任命为副旗长,协助旗长军务。

    “本领兵任命牛耳为书记员,负责军政文书,接下来一个月将每天给你们读军规。”

    “等训话结束,所有人都去山上砍两根一丈六尺的木棍,作为你们训练的兵器。”

    “明天,从站军姿开始练,练两天休一天。”

    “诸位,打现在起,牢记自己的新身份,咱们的军伍名就叫...”

    “蛮牛营!”

    “散会!”

    ...

    陈诏训完话,就从袖子的口袋里掏出一把线绳分给了众人,都是大约一米长的绳子,让他们按照线绳的长度量五次,就是一丈六尺(5.12米),差球不多。

    军用长矛的长度各不相同,短的有三米多,长的能到近六米。著名女将军秦良玉麾下的川军白杆兵,就是使用五米五长的白杆长枪。

    古代的长度单位丈、尺、寸让陈诏一时有点懵逼,也不知道怎么换算成米和厘米,就是换算过来,也没办法精确到整数。

    于是自作聪明,根据自己的身高折算出了大约一米的长度。陈诏身高1米76,基本没错的,以前经常量。

    具体操作就是,找一根细线,根据身高剪出一根1.76米的线绳,然后平均对折剪出两根88厘米的线绳,再将其中一根平均对折三次剪出一根11厘米的线绳,最后用88厘米的线绳加上11厘米的线绳,等于99厘米的线绳,差1厘米就是1米。

    如果想再精确点,就继续将11厘米的线绳等分出11小段,1段就是1厘米。

    陈诏找了根很细的生丝线,在牛耳的帮忙下,小心翼翼的剪拼出一根1米的线绳,然后又削了根1米的木板,用墨刻画出厘米线,算是制作出一把米尺了,也不用那么精确能用就行。

    在当前这种条件下,银子不够根本买不起制式兵器,什么火铳火炮别想了,有钱都买不到,只能想办法找工匠打造。

    骑兵更是天方夜谭,没个几十上百万两银子投资,玩不起骑兵。

    只能退而求最次,弄根长木棍练练长枪得了。一寸长一寸强,列成一排捅起来,也很带劲啊。

    陈诏想想都觉得可笑,咱真是天选之人穿越者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