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12章 麻烦与希望

第12章 麻烦与希望

    自从将乞丐众变成了“蛮牛营”,陈诏的心态算是稍微稳定了些。

    这么个小小的山坳里,目前聚集了四十五个的本就没啥交集的人,磨合不好说不定就会发生什么冲突事件。

    陈诏将这群新兵编制好,就可以让他们每天忙起来,稍微上点军训强度,一天下来也够他们累的。

    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只要消耗掉他的精力,就会少掉很多麻烦。

    经过七八天的规训,三个旗长打了好几个人军棍,这群新兵逐渐开始认真起来,毕竟不听话除了打屁股还要罚不准吃晚饭,这谁能受得了?

    如此,陈诏就相对轻松了不少,每晚和三个旗长讨论怎么练兵,怎么合理的安排新兵的日常作息。

    有武定远的协助,真是少走了很多弯路,他把在皇陵卫里经历过的卫所管束兵士的制度列给了陈诏,陈诏根据现实情况借鉴了一些适用的。

    以陈诏的见识,说指挥打仗肯定是纸上谈兵,但总知道一支队伍,令行禁止是基本要求。

    只要兵士听指挥,临阵不敢私逃,就算成功了一半,剩下的都是武器装备和指挥官的事情。

    到了明末,军人的地位已经低到令人发指,臭丘八罢了。

    军饷不足,军官喝兵血吃空饷,就算总兵官这种一方统帅,也都是靠捞银子练几百个家丁私兵,才敢上阵打仗。

    所以,想要强军,必须得有银子,大把的银子。

    ...

    时间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明朝重要的节假日。

    牛头寨里也热热闹闹的过起了中秋,全寨聚在一起,吃了顿有酒有肉的丰盛晚餐。

    陈诏发挥烧烤的本事,从汤泉镇买了两头猪,整猪烧烤,真是奢侈了一把,好在大明的猪肉不贵,两头猪才三两银子出头。

    陈诏一开始就不允许乞丐们越过湖界到山坳后方的工坊去,现在蛮牛营仍然如此规定。

    只是告诉他们工坊在烧瓷器,好赚银子养活大家,都不许去打扰工匠烧窑。

    小湖后面每天冒出烟气,两大家子十几口人忙个不停,陈诏每天傍晚都会去和吴工匠兄弟俩交流进展。

    距离首次烧窑到今天,已有十多日,四种原料混合一起烧融很容易,但最佳原料配比还在摸索当中。

    陈诏在江浦县城找了个铁匠铺定制了五根苏钢钢管,让吴家俩儿子学着吹玻璃溶液。

    陈诏以前只在网上视频看过吹玻璃的做法,所以也不敢瞎指挥,把大概的操作方式和思路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摸索。

    最近两天出来的溶液冷却后,从外观颜色上看越来越好,透明度是有的,就是到了吹玻璃这步,恐怕还得老工匠上手。

    怎么说呢,只烧出玻璃不算啥,得做成有美学技巧的产品才能拿出去卖啊。

    说的更直白点,得好看,产品得有艺术成分。

    很明显,吴大匠、吴二匠更能做到这一点,俩儿子就嫩了些。

    当时在高淳的时候,亲眼看着他们烧出来的白瓷盏和白瓷花瓶,真是让陈诏赞不绝口,美的令人头皮发麻。吴大匠亲手雕画出来的瓶身纹饰,更是精美绝伦。

    毕竟是“官窑”的手艺,供给皇家用的能差吗?可惜到了明末,朱家天子也穷的响叮当,哪里还有闲钱消费这些艺术品。

    陈诏有预感,不用到月底,大概就能出成品玻璃器。

    ...

    过完中秋,陈诏准备挑个时间去趟南京,带上几个残次的玻璃样品,和龅牙周先谈谈。

    就算玻璃杯或者陈诏想要进一步试验的玻璃镜造出来,也不能自己拿去城里卖。

    陈诏不知道玻璃杯会不会受江南的权贵欢迎,但玻璃镜肯定会是奢侈品抢手货,秦淮河的小姐姐们赚了那么多银子,得想办法收割一波。

    至于近视眼镜、老花镜、望远镜等等,所有玻璃材料制品,在十七世纪,都是顶好的玩意儿。

    就在各方面进展都让陈诏满意的时候,未知的麻烦却找上了门。

    中秋节后第三天,下午四点左右。

    陈诏正在屋里写玻璃品销售策划,徐忠急匆匆的跑进来。

    “报告领兵,山上哨塔看到远处有四、五个人往寨子这边过来了。”

    “四、五个人?看清楚是什么人了吗?有没有带兵器?”陈诏抬头锁眉问道。

    “距离有点远,看不清带没带兵器,只有一个人骑着马,要不要召集兄弟们做好准备?”

    “不慌,才几个人而已。”陈诏思考了几秒继续说道:“你去通知武定远,让所有人停止训练,把刀棍先收起来,都在寨子门口集合。我马上就过来。”

    “诺!”徐忠听完又急匆匆的走了。

    陈诏老早就想过预案,毕竟这里是南直隶腹地,虽然窝在山里,但也说不好哪天有谁上门找麻烦。

    古代的山水林田湖草沙都是有主的,不是随便就可以取用,有时候看起来是片荒地,可要是谁开荒出来,不定什么时候冒出个人拿着田契上门收田。

    所以陈诏不敢太过伐木,只砍了些盖了十来间木屋,窑炉那边平常用的都是买的木炭,尽量不惹麻烦。

    如果是所谓的山主过来想讹点钱,倒也不是不能谈,花钱消灾嘛。

    就怕是官府皂吏的人跑来找麻烦,那就只能让三十个乞丐先出去顶着,这也是为什么陈诏迟迟不给他们买衣服,依旧让他们穿着破烂丐装。

    烂命一条,只要不做杀人犯法骚扰乡民的事,谁会和乞丐过不去呢?待在山里自生自灭,总好过睡在城里大街上。

    陈诏到了山寨口,眺望远处的几个人,大概能看出来不是衙差,稍稍放宽了心。

    “徐忠,让大伙把刀棍收好,千万别亮出来,那几个人不是官。”陈诏回头对着徐忠说道。

    “诺!”徐忠应了声赶紧四下检查。

    “大伙都放轻松点,拿出以前乞丐的样子,该躺着该坐着自便,不要都站着吓唬人。”陈诏对身后的一群新兵蛋子喊道。

    “武和尚,和我迎上去会会那几个人。”

    “得令!”武定远欢快的回道。

    ...

    “后生陈诏见过先生,有礼了。”陈诏拱手微微欠身,对着骑在马上衣着不俗的中年男子行礼。

    “不知阁下是何处人士,为何会在吾家山中私设山寨,还纠结了如此多流民。”中年男子坐在马上一动不动,语气不悦的说道,左右两边各站着四个家仆。

    “哦?竟不知此处野山也有山主,请问阁下能拿出凭证吗?”陈诏想看看有没有证据。

    “吾既找上门,自然是有山契的,胡子头,拿与他看。”

    一个满脸胡子的壮汉从布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了上来。

    陈诏接过一看,一张白纸上,抬头两个大字“契纸”,下面竖行排列密密麻麻写了十来行字,陈诏也认不全,字写的还挺草,字上盖了两个大红章,感觉也不像假的。

    陈诏看完还给胡子男,对着马上男说道:

    “后生惭愧,原以为此处是无主荒山,没想到竟真有山主,真是莽撞了。”陈诏只好表示歉意。

    “现已知晓,还请尽快离开此山。吾观山中有浓烟冒出,是否汝等在烧林?”

    “这...是在烧炭做饭,木炭自汤泉镇买得,我等只砍了几棵山脚杂树盖了几间窝棚,以供那些逃荒的乞丐遮阳避雨。”

    “空口无凭,吾要进山亲自看看。”马上男这就想进寨子。

    “不可!”陈诏抬手就要阻止,还是尽量不能让他进寨里看。

    “先生有所不知,许多从凤阳府逃荒而来的乞丐流民,纷纷涌进了滁州城,人数众多,州衙赶也不是,不赶也不行,真是苦不堪言。”

    “我等奉太仆寺卿涂老先生的命,帮忙安置流民,城里待不住,乡村住不得,七驱八赶,最终分流了一批躲进此处山野,更多的流民还在琅琊山中。”

    马上男一听陈诏这么说,也面露惊讶,愣着不说话。陈诏继续说道:

    “想必先生也听说过,这两年北方奇旱,已到了人竟相食的地步,流民滚滚南下挡也挡不住,能安安稳稳窝在山中自生自灭不去扰民,已是万幸,先生若是强驱,流入乡里,恐怕会祸害无穷啊。”

    “这...”马上男哑口无言,不知道是不是被说动了。

    “请先生高抬贵手,给这群乞丐流民一条活路,后生奉州衙之命在此维持,誓死不骚扰乡民,更不会乱伐林木,等州衙有了妥善安置,自会自行离去。”陈诏只能这么忽悠了。

    “如此,倒也是说的有理。最好能进山看一看才为稳妥啊。”马上男开始松口。

    “后生劝先生最好不要进山,里面乞丐遍地,脏乱不堪,这群流民自北方迁徙而来,说不定身带疫毒,若是因此染上了先生,后生真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陈诏放出瘟疫大招,还真吓唬住了马上男,这这那那的说不完整一句话。

    正在当头,后面传来了牛朵的喊话声:

    “诏哥,吴大叔叫你哩,快来啊!”

    “好,马上就来。”陈诏回头大声应了一句,转头对马上男说道:

    “先生,恐怕里面出事了,有个妇人这两天浑身奇痒,满身脓疱毒疮,先生懂不懂医术,要不随我进去看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这这...吾不懂医术,爱莫能助,此山暂借你用,不可乱伐林木,其余自便,告辞。”马上男说完一溜烟就骑马跑了,身后追着四个家仆。

    陈诏看着路上的飞尘,忍不住笑了起来,武定远更是笑弯了腰。

    “唉,现在我是诓你,再过几年,北方的流民就真要来拜访你了。”

    陈诏自言自语了一句,转身回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