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15章 舟山历险记 (1)

第15章 舟山历险记 (1)

    牛头寨在江左,南京在江右,由于货物运输的需要,频繁渡江不可避免。

    陈诏在浦子口码头结识了一位姓鲁的船老大,年纪四十多岁的黝黑汉子,性格豪爽,颇为健谈。

    陈诏以按月包租的方式,每月二十二两银子包了鲁老大的船,船型是一艘平底沙船,载重量40吨左右。

    鲁老大打小便跟着父亲驾船,几乎以船为家,常驻浦子口码头,跑船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漕河。

    跑船的人消息总是更灵通,陈诏从鲁老大那听到了不少关于漕河和海上的事情。

    结合陈诏的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的了解,留给他出海建立根据地的时间窗口不长了。

    于是整个十月,陈诏都忙的不可开交。

    月初在江浦和南京又招揽了70多个年轻乞丐,加上第一批正好凑了个百人队。

    牛头寨瞬间热闹了起来,还是按照一开始的套路,先盖木屋再分班,让老兵带新兵军训。

    到了月中旬,水银玻璃镜终于制作成功。使用锡箔和水银作为涂层,这就是最早的玻璃镜工艺。

    第一批只有五件,和人脸差不多大的鹅蛋形状,外围包裹铜饰,定价多少陈诏也吃不准,就让龅牙周拿去南京仔细倒腾,总之就照顶级奢侈品的行情卖。

    牛耳也被陈诏派去给龅牙周当助手,跟着学点牙人的本事。

    临近月底,陈诏将一份需求清单交给了龅牙周,详细列出了需要的工匠和预备以后采购的原料供应商。

    工匠包括木匠、锯匠、瓦匠、石匠、铁匠、裁缝匠、油漆匠、铸匠、船匠、穿甲匠、熟皮匠等。

    这些都是建立根据地必须的人才,陈诏让龅牙周在全南直地区广泛搜罗,一定要找技术过硬的。

    首要就是造船,正巧南京有专门造明军水师战船的船坞,陈诏让龅牙周想想办法能不能挖几个老船匠过来。

    虽然和龅牙周认识不过两个多月,但建立牢固的利益关系后,陈诏不担心龅牙周会给他惹麻烦。

    陈诏已经和龅牙周透露了出海建根据地的计划,一旦地盘确定,就需要带走这些工匠,以及长期从南直隶地区采购原料的需求。

    最后陈诏让龅牙周抽空去一趟当涂,将采石(马鞍山)附近的山主都打听打听,陈诏以后要把那边的山全买了。

    安排完龅牙周的工作,陈诏又梳理了一番牛头寨,寨子里目前有100余兵士和20几个工匠家人。

    总体还算安稳,只要吃饱饭有事干,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乞丐还是比较老实。

    蛮牛营如今分为10旗、20班,从第一批30人中推选出7个新旗长和17个新班头,陈诏又提拔徐忠为副领兵,和武定远一起协助陈诏管训全营。

    百人的小军营组织明晰,结构简单,剩下的就是按照军书上的方法练长矛和标枪,往死里练。

    到了十一月初,天气已经很冷,陈诏的心却是火热。

    寻了个晴朗日,陈诏带着武定远和五十蛮牛兵,在浦子口码头登上了鲁老大的船。

    目标:舟山普陀禅寺!

    以拜佛的名义考察群岛。

    “鲁老大,照这个行船速度,多久能到?”陈诏站在船尾,吹着呼呼的冷风问道。

    “诏小哥,多久俺也不敢乱估,俺们自十一月初三从浦子口起船,今日初五,已过了镇江,照着这个速度,最多十来日当是差不离了。”鲁老大手握舵柄,笑盈盈的回道。

    “顺流直下,倒是挺快的。就是不知道入了大海风向怎么样。”陈诏对航运一无所知。

    “俺十几岁的时候,跟着俺爹跑过海贸,依着老经验,三四月份南风汛,十一、二月西北风汛。俺们出了长江口,就是顺风南下,可能比在这江里行船还要快。”鲁老大颇为自信。

    “这刚过了镇江,是不是从这里入大运河?”陈诏之前看到了江边连绵不绝的船。

    “正是,方才俺们经过了瓜洲运口和仪真运口,前面还有白塔河,都可入漕。”

    “你找来的老乡,没问题吧,舟山那边的岛密密麻麻,咱可别迷了路了。”

    “放心吧,诏小哥,俺这老乡前几年跟着徽商的船运海盐和海货,沿海哪里有什么岛,滚瓜烂熟。”

    陈诏听鲁老大说完就拱拱手进了船的头舱,北风吹的脸生疼。

    刚打开舱门,就看到武定远坐在窗口发呆,像有点晕船的样子。

    “武定远,你还晕船?”

    “诏哥,昨日不快活的很,今日好多了。”武定远睁开眼,看到陈诏进来缩了缩脖子。

    “以后要经常坐船,说不定还要打船仗呢。”

    “诏哥,俺们的人还是太少,百来个人还不如村里抢水干架的人多。”

    “谁说不是呢,可急也没得办法,这烧瓷的买卖才起步,就算想多招揽点人,那牛头小寨也装不下,所以咱们还是要尽快找到新的地盘。”陈诏也缩者脖子坐在塌上。

    “是啊,俺以前在卫所里的时候,那王指挥使除了吃空饷,就啥都不管了,兵额连一半都不到,一年到头也操练不了几次。唉,俺们这大明朝,如今这个样子,真是愧对祖宗。”

    陈诏看着武定远有点落寞的表情,心想这都沦为乞丐了,还有忧国之心,要是告诉他大明十七八年后就要亡了,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别管你那卫所了,这两个月蛮牛营练下来,你觉得如何?咱这百来个人拉出去能打得过你那皇陵卫不?”

    “若是人头一样多,定能打过,皇陵卫里那就是一群农夫,饭都吃不饱,还打仗呢。”

    “我就是担心甲械的问题,如今打仗比的可是火器,咱们去哪弄呢?找工匠自造,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造出来。”陈诏现在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蛮牛营一百来个人,才给发了御寒的棉衣,只能保证不冻死他们,什么布甲、锁子甲统统没有,连买都不知道去哪买。

    好在找到铁匠铺买了一批铁枪头,总算有点长矛队的样子了。

    按照十七世纪的战争模式,火器是很重要的,起码得配上火绳枪吧,燧发枪那玩意点火率也不一定比火绳枪高。

    要是一百人拿着火绳枪排队枪毙,就算不着甲,也威力巨大啊。

    “武定远,能不能找你们卫所的王指挥使买点兵械,他不是喜欢银子吗?咱和他做买卖啊。”

    “嘿嘿,诏哥,你可真行,这都想的出来。俺认识王指挥使,可王指挥使他不认识俺啊,怎么搭上话呢?”武定远笑着回道。

    “算了,还是我自己想办法吧,这大明的卫所也是没救了。”

    陈诏窝在榻上,裹着棉被坐着,开始闭目养神。

    ...

    沙船顺着长江,在西北风的鼓动下一路向东。

    又过了五日,就驶到了长江口,贴着浦东的海岸线转向南下。

    “诏小哥,俺们入东海咯!”鲁老大的喊声从船尾飘来...

    陈诏打开舱里的窗户,向东远眺,远处是茫茫的大海,一眼望去便是天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