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14章 银是男人胆

第14章 银是男人胆

    “1626年9月30号

    应收款总额:3810两

    实收款总额:2660两”

    陈诏独自一人关在木屋里,点着蜡烛记账。

    来到大明已经三个多月,自从上次带着忐忑的心情从南京回来后,陈诏就和吴大匠、吴二匠没日没夜的研究造玻璃。

    在吴老师傅巧夺天工的手艺加持下,顺利的造出了各种玻璃器工艺品。

    陈诏已经不屑于什么玻璃杯了,那玩意南京的权贵老爷们并不觉得很稀奇,只当做瓷器、琉璃以外的小众玩物。

    但亮透精美的玻璃工艺品,却意外的受到欢迎,连玻璃珠都能卖上价。

    月初还请到了一位林姓玉器匠,签订了雇佣合同,帮助磨镜片,不是磨凹凸镜,而是磨平面镜。

    陈诏想要尽快做出水银镜,秦淮河那么多小姐姐,消费能力得有多强,一定要拿下。

    陈诏已经和南京城里一家卖西洋货的店铺达成了合作,委托他们代理销售陈诏的“西洋货”。

    而龅牙周则成了陈诏的合伙人,以周三郎的名义开设了一家周记牙行,陈诏占九成股份,龅牙周占一成,由陈诏出全资。

    周记牙行将专门帮助采购原料和雇佣陈诏所需的工匠,相信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牙行在南京江边码头的地方租了一处仓库,用来存放原料和货物,派遣牛双在那边看守。

    牛头寨里已经有五个大工匠,随着技术的熟练,产量也逐步稳定。

    按照当前的节奏,一个月收入能有3000~5000两银子,除了交一些钞关税,就没啥别的商税了。

    陈诏并不急于扩大产能,适当控制供货量,以维持产品价格。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陈诏心态终于放松了下来,钱是男人胆,一点没有错。

    记完账,陈诏收起账本,将床底的箱子拖了出来,掀开箱盖,露出一排排银锭:

    一共1500两。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钱。

    陈诏从南京收款的时候,并没有全部开会票,而是要了一部分现银,现银总是踏实些,谁知道钱庄会不会跑路。

    重新盖上箱子,上锁。陈诏吹灭蜡烛,躺在木板床上想起了心思:

    “马上就10月份了,天启六年就要结束,明年将是最后一年。”

    “不知道天启皇帝是几月落水的,总之,大明又要换皇帝了。”

    为什么说又呢?

    因为万历皇帝驾崩后,他儿子光宗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跟着驾崩了。

    然后朱常洛儿子朱由校登基,天启才到第七个年头,也要崩了。

    天启无子,接班人就是弟弟朱由检,年号崇祯。

    也就是说,大明在短短的七年时间内,经历了四位皇帝。

    “唉,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牛头寨里那些新兵蛋子,才渡过一个多月军训期而已。”

    “月初的时候,为了忙着造玻璃器,将武定远提拔为副领兵,带领蛮牛营练兵,效果还可以,强度逐渐起来了。”

    “还是有好几个兵背不完军法,遇到这种记性差的,除了打军棍,还真没啥好办法,总不能砍了吧,就这点人没必要。”

    “好在牛耳学习能力不错,现在认字早超过两千个了,没事就教新兵认字,还是有好几个兵学的很快,读书这玩意真是全看天赋。”

    “下个月开始,扩军。继续招乞丐,省钱乖巧不乱跑。浦子口和南京城里也有不少乞丐,尽快去扫荡一圈,这次多招点。”

    “牛头寨还是太小了,南直隶就不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得想办法另找块合适的。”

    “上次听浦子口一个姓鲁的跑船的说,要想找个没官府骚扰的地方,还是得出海,浙江舟山那里有很多岛,比较适合搞走私。”

    “在这天下还没糜烂的时候,当前最好的去处,还真是出海,搞海贸比造玻璃挣钱多了。”

    “要是去舟山,那不得先搞点船吗?去哪找会开船的人呢?”

    “这是被迫要当海贼了?”

    “啥踏马海贼,老子要想海警,专门打劫海贼...”

    “呼...噜...”

    ...

    舟山群岛。

    位于浙江宁波外海,有将近1400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第一大岛就是舟山岛,隶属宁波府,定海卫在舟山岛上设置了定海中中、中左两个千户所。

    国初,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就有倭患,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整饬东南防务。

    汤和认为舟山群岛的岛民外结倭寇、内有盗贼,顽民不可教化,于是开始内迁岛民,舟山就此开启了海禁。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海外贸易,并重开宁波、泉州、广州三个市舶司。

    明朝海外贸易唯一合法方式是通过市舶司“朝贡贸易”,而宁波港就是日本入贡贸易的专门接收港口。

    嘉靖时期,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虽然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仍是大明册封的“日本国王”,但足利幕府的通交权实际上掌握在各家门阀大名手里。

    这些大名为了经济利益,常常伪造含有幕府将军署名的国书,私自驾船跑到宁波市舶司进行朝贡贸易。

    嘉靖二年(1523年),有两批日本朝贡使团在宁波港因贿赂市舶太监、争夺通商特权起了矛盾,进而爆发武装冲突,并乘机烧抢了宁波城,史称“争贡事件”。

    事后大明朝廷采取更严厉海禁政策,罢宁波市舶司,东南沿海又开始了全面海禁。

    但一纸海禁怎么能禁的掉海洋贸易的巨大需求呢?

    于是各路“海商”汇聚舟山群岛,六横岛双屿港成了繁荣的“国际海贸港”,甚至被称为“十六世纪之上海”。

    此后二十年间,大明海盗、日本倭寇、广州“屯门海战”中败给明军的葡萄牙殖民者,三方合作将双屿港经营成了走私天堂,葡萄牙人甚至还在岛上建起了市政厅和教堂。

    在朝廷权力的真空地带,自然鱼龙混杂,海盗、倭寇、殖民者互相打杀争斗更是家常便饭。

    所以,沿海的浙江老百姓可就遭了罪了,经常受到骚扰和抢劫,甚至破家灭门。

    弘治朝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在余姚的老家被葡萄牙人趁夜杀进,男女老少数十口被灭了门。

    明朝备倭把总指挥白濬、千户周聚、巡检杨英在海上被日本倭寇掳走了。

    东南沿海已经失控。

    嘉靖皇帝很生气,于是浙江巡抚兼浙、闽海防提督朱纨,命水师指挥卢镗率30艘战船、4000兵士剿灭双屿岛贼窝,堵塞双屿港入口水道,“国际海贸港”就此被毁。

    大明海盗和日本倭寇逃亡日本长崎,中国第一个海贼王就此诞生,人称“五峰船主”汪直(原名王直),在日本平户建立“宋”国,自封“徽王”。

    而葡萄牙人则南下躲进福建沿海,朱纨穷寇也要追,亲自坐镇福建指挥,准备彻底剿灭葡萄牙人。

    然后朱纨就被弹劾了。

    朱纨遭到了革职。

    朱纨愤恨自杀。

    ...

    你把倭寇都剿完了,那些躲在幕后靠着海贸挣钱的权贵老爷们,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倭寇要剿,但也不可全剿。

    而大明海盗和日本倭寇,失去了舟山群岛这个直接的贸易场所,就只好上岸到处抢劫。

    真正的“嘉靖倭乱”开始了。

    嘉靖皇帝更生气了,还让不让老道士好好修仙?

    于是,胡宗宪坐镇杭州,俞大猷、戚继光横空出世,横扫沿海倭乱。

    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福建漳州月港(今海澄)成为唯一指定对外贸易港。

    自此,日本的金山银山和欧洲殖民者从全世界抢来的白银,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换取精美的瓷器和丝绸。

    据后世统计,从隆庆开关到崇祯上吊,至少有2~3亿两白银流入中国。

    然后就变成“银冬瓜”被地主老财埋进后院的地窖里收藏。

    自打月港成为唯一海贸港后,舟山群岛就失去了光彩,沦为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直到南明时期,鲁王朱以海监国,在舟山建立根据地抗清,很快也被灭亡了。

    最终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占领舟山,试图和鞑清谈判割为租界地,却遭到瘟疫打击,病倒5000多人,死了500多人,杀伤数甚至超过战场。

    英军只得撤出舟山,最后割去了香港。

    以上,就是舟山群岛的六百年大概历史脉络。

    舟山,确实是处优良海港。

    ...

    陈诏站在船头,看着长江沿岸的风景,内心激动:

    “舟山群岛,我来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