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24章 岛小水深

第24章 岛小水深

    “宋小岙,你爹娘就在这里?”

    “回领兵话,只要到了主日,一早就会来这里做弥撒。”

    陈诏带着青卫旗,在宋小岙的引路下,来到这岛上的一处教堂,距离林宅只有一里左右。

    陈诏看着眼前这座欧式建筑的天主教教堂,表情有点哭笑不得。

    这可是1626年,大明朝啊。

    作为一名从小受到唯物主义教育的年轻人,陈诏自认为是无神论者,也不相信什么宗教。

    在二十一世纪,宗教信仰自然是自由的,而在十七世纪,耶稣教会更是全球布教。

    陈诏目前所处的时代是明朝,在大明浙江省的外海小岛上,看到一座耶稣教会的教堂,俘获了众多大明老百姓的信仰,还是挺让陈诏震惊的。

    但一想到,那隔壁的郑芝龙是天主教徒,大明大科学家徐光启是天主教徒,位高权重的士大夫中受了洗礼的不在少数,连南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都信仰了耶稣,实在不敢想象侵入之深。

    陈诏更不知道的是,舟山群岛的耶稣教传播历史早在嘉靖年间就有了。

    1520年代,当葡萄牙人第一次来到舟山,他们占领了双屿岛,并建立了殖民地,兴建市政厅和教堂,开始殖民传教和走私海贸。

    有一位叫费尔南·门德斯·平托的葡萄牙人耶稣会神父,从欧洲出发绕过好望角,1537年达到印度后,辗转五年于1542年抵达了舟山双屿岛。

    这位平托神父毫无疑问勇于冒险,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游记,书名叫《远行记》,其中就详细记录了他在双屿岛的所见所闻,他看到了“十六世纪之上海”。

    当这本书经过耶稣教会的审查后,于1614年在欧洲出版,甫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平托也被誉为名人探险家。

    现在的澳门有两条街叫“飞能便度街”,飞能便度就是他的澳门译名。

    以上,都没什么稀奇的,大航海时代比之经历精彩的欧洲人比比皆是。

    这位平托教父的精彩之处在于,他在1542年5月14日,前往内地盗墓而被大明官府拘捕,然后就被押送到西北地区流放了。

    1542年正是嘉靖二十一年,这一年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要求和大明在大同互市,被老道士拒绝,派来的使者都被宰了。

    于是,俺答汗就和明朝开战了。

    平托教父的精彩人生就在于此,他被流放到西北后,正好撞上土默特部和大明爆发战争,然后他就被俺答汗掳去了。

    之后他又神奇的活着跑回了马六甲,马六甲城当时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管中窥豹,来自欧洲的耶稣教神父,总是喜欢到处“探宝”,在此后的三百年时间里,他们将偷盗无数中国的珍贵文物,数目之巨,等级之高,罄竹难书。

    陈诏不知道平托的故事,但陈诏知道耶稣教会的历史,以及欧洲“探险家”们在中国的所作所为。

    陈诏不打算让历史重演,此时此刻,他站在教堂门前,听着里面的赞歌声,心里冒出了一个奇异的想法,为什么不给欧洲人也来一手“文化交流”呢?

    他才22岁,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欧洲探险一番吧?

    收起思绪,陈诏不想在此久留,他已经给这座教堂判了“死刑”,问题在于如何“行刑”罢了。

    “宋小岙,这里教父是谁?汉人还是夷人?”

    “回领兵话,是汉人,名字叫张信,张神父。”

    “年龄多大?外地来的,还是岛民?”

    “听我爹说是杭州来的,是个中年人。”

    陈诏抬头看了看的这栋两层建筑,高耸的红色十字架格外醒目。

    “宋小岙,你信不信这个?”陈诏笑着对宋小岙问道。

    “我不信,大清早的就要起床来这听那张神父念经,我还不如多睡会懒觉。”

    “哈哈哈,不信好,咱们就不进去了,下一处去哪?”

    “领兵,去盐场,离这边得有十里路呢。”

    “现在还早,前面领路,咱们去看看盐场是啥样的。”

    ...

    大概一个小时左右,陈诏一行就到了海边的一处盐场。

    和陈诏想象中的盐田晒盐不同,这里的岛民是用一块一块木板晒海水。

    这种晒盐法叫“晒板晒盐”,大衢山的盐叫岱盐,相传从唐代起就有了晒盐的历史,到了宋代更是成为贡盐,鞑清吃这里的盐。

    陈诏到了一处晒盐场,用手摸了摸晒出的海盐,洁白粒细,简直不像这个时代的晒盐技术能有的产品。

    陈诏瞬间意识到,这里的盐场是一处巨大的财富。

    盐,自古以来都是朝廷的禁脔,是官府收税的最佳利器之一,明朝也不例外。

    但是到了明末,盐引制度崩坏,“开中法”也开不下去,只好改为折色法,盐商们直接向朝廷交银子吧。

    于是,著名的徽商诞生了。

    大明最主要的两个产盐地,两淮盐场和两浙盐场,来自徽州的商人几乎垄断了商业销售市场。

    在扬州和杭州,徽商是巨富的代名词,也就西北的晋商可以比一比。

    陈诏知道明朝徽商的大名,因为陈诏也是来自安徽。

    陈诏感觉,早晚要和这群徽商老乡会一会,他们擅长搞权力寻租,利用朝廷里的势力,搞商业垄断。

    这种资本主义玩法不可取。

    而徽商何止只是垄断盐利,他们的商业版图包括粮食、茶叶、棉布、木材、典当、钱庄等等,只要是江南赚钱的行当,他们都是佼佼者。

    大概率,陈诏眼前的这处大衢山盐场,也只是徽商们的某个小供货地罢了。

    但,现在他只能看看,不能伸手。

    凡是赚钱的生意,背后肯定有权力撑腰,谁知道这处小盐场,是哪位老爷的产业,这里晒盐的老农,只是“佃户”罢了。

    要想取得盐利,非得掌控神器,否则不可轻举妄动。

    “老大爷,这里盐怎么卖的?”陈诏朝着一个在装盐的老农问道。

    “这位相公,这盐在岛上不值钱,你想用可装一些回去。”老农还不认识陈诏,只是看着一身上好布料的穿衣打扮,就知道肯定是老爷这一级别的人。

    “那你们平常都将盐卖给谁啊?”

    “有从岱山来的人收盐,唉,老汉赚些辛苦钱,只够养家糊口的。”老农边说边叹气,看来也是被压榨的不轻。

    陈诏觉得从他这里也问不出啥有用信息,便作罢了。

    “宋小岙,回去吧,中午吃完饭咱们去校场看看他们练兵。”

    “诺!”

    陈诏和童山一起制定了水兵的练兵计划,当然不能练蛮牛营的长枪,而是先练体能和纪律,再练短刀格斗和火器。

    现阶段,只能从体能和纪律开始练,用一个冬季的时间,将这群海寇军训成令行禁止的兵,而后才能练战技。

    陈诏目前能想到的海战打法,除了列线火炮对轰,就是跳帮接舷对砍,这是风帆战列舰时代的普遍海上战法。

    大明的水师虽然在战船和火炮方面比较落后,但和欧洲的差距也没有到代差那么严重的地步。

    甚至在近海,葡萄牙人、荷兰人、甚至英国人都吃了败仗,不是没和大明打过海战,打不赢罢了。

    陈诏迫切想找到能造盖伦船的工匠,硬帆船毕竟不能远洋航行,还是得超前规划,早早掌握盖伦造船方法为好。

    以及火绳枪和火炮的铸造,这些工匠陈诏目前是一个没有,就盼着武定远这次回去能不能带一些过来。

    时间不等人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