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26章 过年也要搬家

第26章 过年也要搬家

    “诏哥的意思,过年就得搬?”

    “对,没想到去舟山能遇上这么大的事,诏哥正领着五十蛮牛兵在小岛上,势单力薄,得尽快将牛头寨迁过去。”

    龅牙周和武定远坐在牙行后堂的一间密室内,桌上的蜡烛微光跳动。

    此时已是晚上八点,龅牙周借着烛光看完陈诏写给他的信和购货清单,小心的收叠了起来。

    “诏哥走之前交代的事情,办了有七八成,各类匠人都在南直境内找寻,这两个月陆续有三十户大概一百二来口人,都安顿在了浦子口,扮作流民聚在一处。还有这玻璃器的买卖...”

    “诶,龅牙周,这买卖的事别跟俺说,诏哥和俺们说过好几次,军伍之人只管打仗,不管买卖。你只将弄来的匠人和货物报个数,过完元旦俺们就雇船开始搬,乘着年时各处官府都松懈,也好顺利出海。”武定远坚定的说道。

    “那成,老周我这年也不过了,十一、十二月份货账共结了一万四千余两,都是现银存放在牙行金库,钥匙牛耳管着,这次你带走一万两,剩下的银子采买货物原料...”

    陈诏写给龅牙周的信主要就三条:一是不遗余力的搜寻愿意移民的工匠;二是打通从南直隶到舟山的走私渠道;三是搭建遍布南直隶所有州府的玻璃器销售网络。

    通过长江航道,未来将建立一条贸易路线,将南直隶的人力资源和原料输往海外根据地,再将海外根据地生产的货物反销回南直隶。

    在没有任何靠山情况下,陈诏只能将生产基地放在自己的根据地内,南直隶地区是碰也不敢碰。

    而关于走私的安全问题,陈诏建议龅牙周找有实力的供应商,让他们负责货物运输,牙行只出钱采买,给的价格可以比市场高点,能做大买卖的谁还没点背景呢。

    牛耳和牛双将长期驻守南京,跟着龅牙周学习经营的本事。

    ...

    武定远商量完搬家的事情后,第二天就带着唐天义和蓝龙离开了南京,赶往牛头寨。

    刚出南京外城,就看到了好几片窝棚,武定远摸了摸褡裢里沉沉的四百两银子,走了过去。

    “诶,你们是从哪来的流民?”

    武定远站在一处几根木头和茅草搭的三角形窝棚前,茅草上盖着层厚厚的雪,里面几个大人小孩穿着破烂的脏黑棉衣窝在一块,仿佛冬眠一般。

    听到武定远的问话声,一个满头乱发的脏脸探出头来,看到三个壮汉站在跟前瞬间又缩了进去。

    武定远回头看了眼蓝龙笑着说道:“跟俺们以前一样啊。”

    “流民到了生地都这样,要么坑蒙拐骗,要么老实等死。”蓝龙声音低沉的说道。

    “拿个饼子丢进去。”

    听到武定远的话,唐天义从褡裢里摸出一块大圆饼干粮,像丢飞盘似的旋进了窝棚。

    紧跟着就听到里面一阵骚动,大人呵骂小孩哭,好一会才安静下来。

    “还想吃,就老老实实回爷的话,你们是从哪来的流民?”武定远听到里面没动静了又问起来。

    “回爷爷话,俺们是从定远县来的。”刚刚探头的人又伸出头来,看着武定远答道。

    “嘿,这不老乡嘛?”武定远乐了,敢情这凤阳府的叫花子全跑应天府来了。

    武定远名字里虽然有定远,但他却是凤阳县人。

    他的名字来源也不是定远县,而是他爹找卫所里的老秀才给他起名时,希望他长大能成为响当当的名将,于是老秀才就给起了个定远,取自东汉名将定远侯班超。

    “老乡,啥时候来的南京?”武定远继续问道。

    “没俩月,俺们县自打今年入夏以来就不下雨,一直旱到秋后,庄稼是颗粒无收,不得已只能逃荒了。”脏脸汉子看上去年龄三四十岁的样子。

    “有多少人逃了?”

    “整村整村的都逃了,路上树皮都被啃光,一路南下就到了南京,这才有个能讨着饭的地方,不至于全家饿死。”脏脸汉说完低下头。

    武定远听完抬头扫视一圈眼前的窝棚区,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小唐,再拿两个饼子给他。”

    说完转身快步向码头走去。

    三个人到了浦子口想租辆马车赶路,却因为临近过年,加之雪地路滑,愣是找不到租车的。

    于是只好步行,将近三十五公里的路,只花了三个多时辰就到了。

    武定远站在寨子口,光秃秃的大槐树下,木牌上的“牛头寨”三个大字都褪了色。

    此时,天已暗了下来,武定远看着三排大木屋里烛光点点,一种归家的踏实感爬上心头。

    ...

    “武哥,这出门才俩月,瘦了不少啊。”徐忠坐在炭火盆旁,用小刀划着猪蹄,边烤边笑道。

    “别提了,愣是在船上住了一个月,你就说难不难受吧。”武定远趴在小饭桌上,端起杯盏滋滋的喝酒。

    “武大哥,诏哥不回来过年了吗?”牛朵扎着个麻花辫,也坐在火盆边张着双手烤火。

    “不回了,怕是以后都不来这了。”武定远说完接过徐忠的猪蹄,啃了起来。

    “诶,没想到你们这次去舟山还遇到这么凶险的事,真是始料未及。”徐忠拢起手看着火苗。

    “这不更好,占个几千人的小岛,不比窝在这山窝子里强?”

    “话是这么说,可这以后离家乡就更远了。”

    “还想那劳什子家乡,回去连树皮都没的啃了。”武定远啃着猪蹄满嘴冒油。

    “不知道俺爹娘和小弟在家咋样了?”徐忠小声的说道。

    “俺回来之前诏哥说了,只要能在外面站稳,就派船回来把俺们蛮牛兵的爹娘家人都接出去,外边有的是好日子过,干嘛非待在那凤阳受罪。”武定远大声说道。

    “那俺们哪天搬,时间定好了吗?”

    “今儿个上午在浦子口找了鲁老大,约定时间是年初三,先帮着吴大匠他们搬,就安顿在船上,剩下这五十蛮牛兵就简单了。”

    “成,那过完元旦,俺们就开始干,能带走的就带,不能带走的就扔这了。”徐忠用手抹了把脸,烤的火热热的。

    “丫头,诏哥的银子埋哪儿了?”武定远看向牛朵。

    “在...在他木床下面。”牛朵结巴了一下,这个秘密可是守了两个月,一开始别提多紧张。

    “诏哥嘱咐,千万要护好银子,搬的时候俺们两个亲自盯着,可不能出篓子。”武定远仰头干完盏子里的米酒。

    “俺夜里睡觉都盯着。”牛朵干脆的回道。

    武定远听完嘿嘿直笑:“有你这句话,武大哥这心就定了。到时你跟着你徐哥乘一条船,俺乘另一条船跟在你们后面断后。”

    “诶,就是不知道诏哥一个人咋过年。”牛朵托着腮,盯着火苗。

    ...

    “兄弟们,这顿年夜饭都敞开了吃敞开了喝,值夜班的几个兄弟多吃肉,来,干了!”

    “干!小弟祝诏哥明年更上层楼。”

    “诏哥,过完年赶紧娶房媳妇吧,那林家小娘子可俊着呢。”

    “哈哈哈,是啊,她娘可问过俺好几回,怕是早相中诏哥了。”

    “诏哥,都给她娶了,林家那俩小娘子可是双生子,让她俩一起侍奉俺们领兵。”

    “哈哈哈...”五十蛮牛兵齐聚林宅客厅,此时正一起吃年夜饭。

    陈诏一口闷掉碗里的金华酒,满脸通红的哈哈大笑。

    “你们这是仗着过年,什么话都敢说了啊。”

    “诏哥,俺真不开玩笑,林大夫人在俺站岗的时候,可拐弯抹角的想套俺话。”

    “停,别当真了啊,都闭上嘴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此时,外面响起了烟花爆竹声。

    陈诏迎来了穿越大明后的第一个新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