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28章 真是三喜临门

第28章 真是三喜临门

    “徐哥,快进屋里啊,外面好冷哩。”

    “唉,这就来。”

    徐忠应了一声牛朵后,仍站在西江口码头的沙船甲板上向长江对岸眺望,此处位于江浦县南,浦子口的上游渡口。

    今日已是年初五,昨天一大早武定远就带着几个蛮牛兵过了江,也没告诉徐忠去哪。

    为了不引起巡检司的注意,牛头寨七十余口人以散客的方式,分别从两处码头登船。

    按照商定好的计划,安排二十蛮牛兵和将近一百余新招的匠人从浦子口乘鲁老大的大鸟船,武定远和徐忠带着三十蛮牛兵和牛头寨匠人从西江口乘另外一艘租来的沙船,初五傍晚时分两条船同时启航,一前一后顺江而下。

    此时太阳就要下山,徐忠望眼欲穿,叹了口气走进船室。

    “武大哥还没回来吗?”牛朵裹着一条厚棉被坐在榻上,依靠着装满银锭的木箱子。

    “没看到,江面上一条船也没有,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再过半个时辰可就要开船了。”徐忠语气不快的说道。

    “再等等吧,说不定一会就回来了。”

    徐忠点点头靠着小窗户坐下,正准备拿起小桌上的《纪效新书》,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喊他的名字。

    “是武大哥!”牛朵惊喜的说道。

    徐忠冲出船室站上甲板,看到江面一艘福船缓缓靠近,武定远正站在船头向他招手。

    “武哥,你可真行,就不能提前说一声,叫俺好等。”徐忠看向武定远。

    “老哥不是回来了嘛,嘿嘿嘿。”武定远笑声猥琐。

    “这怎么又弄了条船?”

    “俺上回和你说了啊,俺乘另一艘船给你们断后,丁麻子,可以开船咯。”武定远朝着沙船船尾喊了起来。

    丁麻子从船尾另一间船室钻出头来,看到武定远回来了就招呼船老大,升帆启航。

    ...

    明朝的法定节假日只有三节,分别是冬至、元旦和元宵。

    冬至放假三日、元旦放假五日、元宵放假十日,拢共就十八日,大明“公务员”们工资低也就罢了,假期也少的可怜。

    而最热闹的节日不是元旦,却是元宵,也叫上元节。

    在京师,到了元宵午门城楼之上也会张灯结彩,午门广场摆设鳌山灯火,并配有烟火、杂技表演。

    午门禁地会特例向广大臣民开放三天,朱家皇帝也会御幸午门观灯赏月,君民同乐。

    在大衢山岛,也迎来了天启七年的元宵节。

    时至傍晚,陈诏正端坐在林宅后罩房的一间厢房里,吃着林夫人煮的汤圆。

    对面坐着林家俩女儿,一对双胞胎。

    自打陈诏帮着林家办完了林老七老娘的丧事,林夫人便隔三差五的向守卫后罩房的蛮牛兵打听陈诏,目的不言自明,就差把招婿写在脸上了。

    陈诏知道这事之后自然是内心忐忑,这个剧情还真是有点老套。

    但陈诏作为一个正常的小伙,性格也不闷骚,来到大明就得按大明的规矩行事。

    于是刚过完元旦就主动找到林夫人,询问是否有何需要陈诏帮忙之处,只要是合理的都会尽力而为。

    林夫人倒也是个敞亮人,作为正妻的身份,她可是要管一大家子的内事,没点眼力手段,是做不好女家主的。

    听完林夫人的心里话,陈诏很是表示赞同,对于当下的林家来说,确实存在巨大的危机隐患。

    林家没有能当家的男人了。

    在古代,如果一个富贵人家没有当家男人,那结果恐怕会很不好。

    林夫人自然是懂这个道理的,她迫切需要找到一个靠山,让这一家子未来免受欺凌。

    自此陈诏才知道,在泗樵山战死的林老七大儿子,是林夫人所生,那两个十来岁的小儿子分别是两个妾生的。

    林夫人的想法很现实,她要给她的一双女儿找个好归宿,往后她也有所依靠。

    陈诏善解人意,隔了两日就去请教岛上乡老,询问浙东地方的婚姻之事,要先搞清楚婚礼风俗。

    最终聘请乡老为媒人,双方反复磋商,陈诏不以入赘为名,而以林夫人大女儿为正妻,小女儿为平妻,明媒正娶的方式,来办这桩婚事。

    确定了大前提之后,剩下就是明朝正常的婚姻流程。

    第一步叫纳采,陈诏要托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得到女方应允后,就可以准备彩礼向女方求婚了。

    第二步叫问名,再请媒人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

    陈诏到了这里才知道大的叫林翠儿,小的叫林燕儿,虚岁十六。

    第三步叫纳吉,要拿着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去祖庙占卜。

    陈诏去哪找祖庙?于是就请算命先生在岛上祠堂卜了一卦,请示凶吉后,就可正式向女方定婚。

    是凶是吉不知道,陈诏给了十两银子辛苦费,那一定是大吉。

    第四步叫纳币,准备好聘礼给女方家送去,同时女方也要准备嫁妆。

    聘礼和嫁妆在明朝到了晚期,也高的惊人,普通婚龄男性很难顶得住,原因则是男多女少。

    陈诏听乡老的一番介绍,知道了一个很让人吃惊的现实,浙江特别是温州、台州等地方,百姓家生了女婴,往往选择溺死。

    江南地区更有官吏军民之家,因生男过多,或生女吝惜陪嫁,将初产男女婴淹死,习以成风,恬不为怪。

    有一种老传统的的既视感。

    陈诏的彩礼礼金就免了,在岛上找了个会打首饰的老头,给了五十两黄金,做了两套项链、手镯、发钗等首饰,而女方的嫁妆就是林老七的那些藏银,也算是让陈诏拿的名正言顺了。

    又托乡老的关系,请人带着童山乘渔船去舟山岛上买绫罗绸缎和各种珍贵食材,带了一千两银子,花完为止。

    第五步叫请期,定一个好日子告诉女方,征得同意后就可以准备婚礼了。

    陈诏选择了正月十八,黄道吉日。

    第六步就是亲迎,准备好婚房后,第二日就要去女方家迎亲。

    迎亲之后,就是举办婚礼仪式和圆房,乃至一系列迎来往送的繁琐流程,很多都免了。

    陈诏在大明父母亲人一个都没有,这就是裸婚啊。

    就在陈诏吃着未来丈母娘煮的汤圆时,门外传来了郭虎头的喊声:

    “诏哥,诏哥,他们回来了。”

    陈诏刷的一下抬起头,林翠儿和林燕儿也不知所措的看着陈诏。

    “咳咳,我出去看下咋回事,你俩别偷吃我的汤圆啊。”陈诏笑着说道。

    林燕儿“哼”了一声,俩姐妹同时捂着嘴偷笑。

    陈诏到现在都难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生的确实水灵,江南女子特有的美。

    “诏哥,在不在,快去看看啊,好多人啊。”郭虎头又喊了一声。

    陈诏起身快步走出门外,天都黑了。

    “喊啥呢,没吃汤圆啊。”陈诏没好气的说道。

    “诏哥,武..武副领兵和他们回来了,码头那好多人,”

    “啊?”陈诏愣了一下拔腿就往码头的方向跑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