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风起云集话两宋 > 第00028章.杯酒释兵权(二)

第00028章.杯酒释兵权(二)

    其实各位有所不知,在唐宋时期当官的是不能够随意大吃大喝的,要不然就有可能会丢掉乌纱帽,甚至会掉脑袋。

    顶多,只能够在家里摆酒席。

    所以,大家平常在电视电影里面所看到的,那都是假的。

    用一句开玩笑的话来讲,那个时候的反腐倡廉制度的确不是说笑的。

    尽管皇帝有最大的权力,他也不能够随随便便的吃吃喝喝。

    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古往今来的吃吃喝喝,通常都会伴随着大事的发生。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者。

    赵匡胤和赵普两个人就一直在等待着这个合适的机会,终于他们等来了。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七月的一天,赵匡胤和他的班子成员在开过班子会议之后,已经到了下午时分。

    照道理来说,应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但是他和赵普两个人心领神会,决定要办一件大事。

    这就是吃吃喝喝!

    “众位爱卿请留步,朕还有事情要和你们商量!”

    这是赵匡胤对他的弟兄们常讲的套话,通常就像是条件反射一样,石守信他们几个听了就知道要吃吃喝喝了。

    “陛下,家里的饭都做好了,臣等要回去呢!”

    “臣等不胜酒力,前天已经喝多了!”

    “多谢陛下圣恩!”

    客套话自然也要说的,这些功成名就的弟兄们,当然是希望成天和他这个皇帝泡在一起。

    “那好,既然大家这么有雅兴,就到朕的后院去,咱们好好喝一喝,不醉不归!”赵匡胤看到他们终于上套了,心里不由得暗暗得意。

    俗话说,皇帝的后宫三千。

    这其实是个虚数,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正常的男人,别说是后宫三千了,哪怕是后宫三个、三十个、三百个,总是有体力不支的那一天。

    作为一个开国的有作为的皇帝,赵匡胤的后宫究竟有多少人,这个我们没有办法统计的很精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他绝对没有三千个后宫。

    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他并不是个好色之徒。

    当他们来到赵匡胤早已摆好的酒席的旁边,看到宽大的八仙桌上摆的那些菜肴的时候,一个个不由馋得心花怒放。

    只见在桌面的最中间摆着一只官窑装的蔬菜,是今天看起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豆芽。

    可是,豆芽作为蔬菜开始食用是始于宋朝的,而且当时是从达官贵人开始流行的。

    在豆芽菜的旁边,有一只说不上名字的容器里,装满了烤好的上等羊腿,羊腿上抹了很多说不上名字的调味料,香气四溢,让人胃口大开。

    在宋朝的时候,猪肉还登不了大雅之堂,通常宋朝人很喜欢吃羊肉。

    在宋朝的宫廷里就有一道明文规定,“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

    由此可见,羊肉是当时宋代宫廷食材中的绝对至尊,平常老百姓是轻易接触不到的,他们只能够吃脏兮兮的猪肉。

    这两样主菜之外,还有若干说不上名字的小菜,把巨大的八仙桌给摆满了。

    至于他们今天所用的酒就是梅花酒,这是他们专门从生产梅花酒的地方,通过驿道运过来的。

    “又让陛下破费了,这么多好菜好酒,让我们这些做臣下的羞愧难当!”

    “多谢陛下!”

    石守信他们兄弟几个嘴里虽说很客气,但是心里却在朝旁边瞟。

    原来,在八仙桌的旁边已经围了一圈,专门为他们吹拉弹唱的乐姬。

    都是一些美艳女子!

    正如南唐的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所描绘的那样,“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不过,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子翠留下的,而且是里面所提到的樊楼,是宋徽宗时期的一幢民用建筑,当时是供市民们过夜生活的地方,和今天的酒楼是差不多的。

    赵匡胤浩浩荡荡的领着他的那些弟兄们已到达后宫,顿时现场就响起了吹拉弹唱之声。

    在今天的北方(长江以北),仍然有一个喝酒规矩,那就是打通关。

    打通关的基本规则很简单,通常是由主人出发或者选一个人当酒司令,然后由这个人轮流和现场的每一位客人喝酒,一直喝完一圈为止,然后轮到下一个人继续喝酒。

    随着喝酒的议程往下进行,有很多人渐渐的就不胜酒力了。

    于是,猜拳之声渐起。

    大家又继续往下喝,一直到最后烂醉如泥为止。

    这一次吃吃喝喝,咱们的重点并不是在这些,但是我需要让大家知道,他们肯定差不多就是这个套路。

    然而,石守信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位皇帝大哥和往日有些不同,就是在喝酒划拳的时候,脸上却显得有些闷闷不乐,有的时候甚至时不时会发出长叹之声。

    在这里,我们先打住,赵匡胤的确是个善于表演的天才,如果放在今天,他绝对是一个影视圈的顶流人物。

    只可惜,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今天的这种条件,让他表演。

    果然不错,他的这一套的确是把石守信他们给镇住了。

    石守信他们心想,是不是赵匡胤经常请他们吃吃喝喝,已经快把国库给吃光了?

    但是转念一想,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因为赵匡胤目前的地盘已经足够大了,有很多鱼米之乡,已经在他地盘的范围之内。

    而且,他也刚刚改变了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原来的节度使贪污腐败的行为已经得到了遏制,朝廷所得到的供奉,那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他们吃吃喝喝其实也花不了几个小钱的。

    那既然不是这个原因,又有什么原因呢?!

    按道理说,赵匡胤是这个世界上最硬的男人,他的命简直是出奇的好。

    《宋史》上就有记载,赵匡胤年轻的时候和别人在屋子里面赌博,但是外面突然飞进了一只小鸟,硬是把他们给轰出去了。

    当他们走出屋外继续赌博的时候,屋子却突然轰然倒塌。

    想来这应该是真事,要不然在这官方修编的历史中是不会记载这种事情的。

    至于他香孩儿的出身,应该就是纯属传说了。

    “陛下最近是不是在操心国事,龙体欠安?!”和他关系最好的石守信忍不住开口了,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问道。

    “哎,如果是这事,那就简单了。朕今天烦闷得很,所以就请你们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再也没有别的意思。”

    赵匡胤说到这里,本意想展开话题的,没想到却被在场也在一起喝酒的赵普拼命的使眼色。

    看来赵普应该是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他不好意思开口了。

    如果这样临门一脚都没有继续下去的话,那后面就没有办法开展了。

    “陛下,现在酒过三巡了,时间也不早了,那请陛下回宫歇息吧!”

    “陛下请回宫歇息吧!”

    其他人看到石守信开了口,也有点不好意思,尽管喝的醉醺醺的,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明白的很。

    看到皇帝一个人闷闷不乐的样子,大家都很知趣的停止了聊天划拳,旁边那些奏乐的人也被赶得远远的,现场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大家像众星捧月一般,把赵匡胤围在中间。

    “陛下,您今天一定有心事!”

    “千万不要闷在心里啊!”

    “咱们哥几个,一定会为你解忧的!”

    “您倒是说说,是不是南方的那两个不知死活的小朝廷死了?!”

    说这话的应该指的是南唐和南汉,赵匡胤的确为这两个小朝廷感到烦恼。

    因为,那里有最富庶的地方。

    每年可以征集大量的钱粮物资,供应朝廷所需。

    那里也是很重要的出口基地,可以开展海外贸易活动。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做海上丝绸之路。

    南唐位于今天的江浙一带,南汉就是指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

    只要这两个地方没有在朝廷的管辖范围之内,那就称不上真正的天朝大国。

    尤其是在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从秦汉以来一直到隋唐时期,都有很多来中国经商的番商,带来了巨额的财富物资,以朝贡的名义丰富了华夏大地的物质生活。

    这些赵匡胤其实心里明白的很,不过他眼下着急的不是在这些地方,而是要把石守信他们兄弟几个摆平。

    “好吧,既然你们这么关心朕。那就打开窗户说亮话……想必你们也清楚,如果不是你们全力扶持,今天的皇帝,也许不是朕。所以不管怎么说,咱们赵家永远都忘不了你们的好处。”赵匡胤说到这里,不愧是表演艺术家,他的眼圈居然红了,然后干咳了几下,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再缓缓站起身来,看着大家。

    “陛下,臣这么做都是应该的!”

    石守信几个看到赵匡胤居然哭了,这还得了,就连忙齐刷刷的跪在地上请安。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朕也知道做皇帝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让朕时常寝食难安,和你们比较起来,当个节度使也许更快乐一些!”

    石守信他们一听,顿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面面相觑。

    他们不知道今天的皇帝是哪里出了点问题,难道是喝酒喝糊涂了,居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还是石守信的胆子稍微大一些,就连忙问道:“陛下,南方的两个小国被咱们拿下,这都是迟早的事情,况且有我们兄弟几个会替陛下分忧。您为什么如此闷闷不乐呢?!”

    赵匡胤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两个小国,朕当然没有放在眼里,并不担心什么。所担心的你们也许不能理解。你们想想看,做皇帝是何等的风光,这个宝座想必有多少人想得到,稍微有差池就可能会身家性命不保,你们说说看,朕怎么能够不担心呢?!”

    他不愧是皇帝,也不愧是表演艺术家,一口气把自己担心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石守信他们哥几个总算听明白了,原来皇帝今天闷闷不乐,居然是这个原因。

    更为可怕的是还专门把他们几个召集在一起喝酒,在酒席上明确的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呀。

    石守信他们几个越想越怕,就连忙劝慰道:“陛下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如今天下归一,没有谁敢造反的。”

    他们一个人的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赵匡胤的手下个个都是身怀绝技,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如果说死心塌地的跟着某一个人,恐怕打死也不相信。

    “朕当然知道你们不会造反,可是如果你们的手下有人想造反,贪图富贵,那你们怎么办?!而且他们硬要把黄袍披到你们的身上,让你们做皇帝,那你们虽然不想当皇帝又能有什么办法?!”

    赵匡胤还是摇摇头,还是闷闷不乐。

    石守信几个人,虽然喝了一些酒,但是他们也是何等聪明的人,一下子就明白赵匡胤的真实意思。

    原来这个皇帝是担心他们兄弟几个会造反,尽管嘴上不会这么说。

    可是,当初他们几个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在陈桥就把黄袍加在赵匡胤的身上,然后才有了今天。

    也难怪赵匡胤会这么担心呢,因为这种事情想来个复制粘贴,其实也并不算得上是难事。

    于是,往日的一幕幕如同放电影一般,在他们的脑海里不停的闪动着。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当初兄弟几个是如何逼着赵匡胤当皇帝的。

    赵匡胤的心里虽然不愿意,但是还是勉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且还和他们约法三章。

    到了后周的朝廷之上,赵匡胤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样子,他们兄弟几个都还是记得的。

    并且,在那里赵匡胤把造反的事情,所有的责任全部都算在他们兄弟的头上,这事儿真的是越想越怕,越想越担心了。

    他们后来认为这是天命之所归,可是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却再也不提这个事,他们如果扯到天命,这其实是没办法开口的。

    “陛下您不要难过,都是我们太愚蠢了,没有想到这些。既然如此,那就请陛下开恩,给我们一条生路吧!”

    石守信他们终于明白过来,赵匡胤接下来想干什么了,这让他们想到了那些被砍头的节度使们。

    一个个吓得酒都醒了,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请求饶命。

    见到如此情形,赵匡胤和赵普两个人相视一笑,看来这些武夫的确是头脑太简单了,没想到就这么容易搞定他们。

    石守信他们真实的想法我们没有办法猜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绝对不会甘愿白白的丢掉性命。

    “那既然如此,朕就对你们说个实话,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富贵两个字。现在你们都已经得到了富贵,但是你们可想到,能不能够实现长久的富贵?”

    “请陛下给一条明路!”

    “这个其实很简单,你们不如激流勇退,回去多买房子,讨一大堆老婆,然后生一大堆孩子,这样你们就实现永远的荣华富贵了。”

    我们不便把赵匡胤对石守信他们讲的原话一五一十的细致解读,因为即使不说,大家应该都清楚赵匡胤的意思是什么。

    “既然陛下这么说,这就说明陛下真的和咱们是生死之交,骨肉之情啊!”

    石守信他们几个人感恩戴德心想,性命之忧肯定是没有了,但是这兵权也就没有了。

    不过,让他们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可以回去尽情享受。

    这种富贵,可是赵匡胤给他们的。

    这种真实性是实实在在的,因为赵匡胤没有给他们丹书铁券。

    单数铁券,完全是找匡胤忽悠那些有兵权不听话的节度使的。

    一旦到了时机成熟,就会收拾他们了。

    当夜无话,第二天朝堂之上,石守信几个人当面提出了辞职的请求,赵匡胤立马就答应了。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一切还有待后续安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