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风起云集话两宋 > 第00027章.杯酒释兵权(一)

第00027章.杯酒释兵权(一)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非常重视吃饭。

    说俗一点,就是吃吃喝喝!

    因此,这个吃吃喝喝对于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好,我觉得有必要接着往下说,要不然我感觉我自己好像是在说废话。

    在中国的历史上,至少有十次关于吃吃喝喝的大事件!

    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就有好几次吃吃喝喝的大事件。

    我这里指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在过生日的时候,请到全国的一千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老人到北京城过生日。

    据说,大吃大喝场面非常大,可以说是空前。

    当然这一千个老头里面,也有年龄很大的,据说有一位年龄已经超过了一百四十岁,乾隆皇帝亲自给这位老人倒酒。

    其他的九十岁的老人就不算什么了,不过皇帝还是亲自给他们倒酒。

    皇帝的生日宴会结束之后,这些老人们满载而归,因为半路上的确太辛苦了,他们有些在半路上就故去了。

    从总体上讲,这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居然能够得到如此的殊荣,也算得上是赚了。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吃吃喝喝的大事件。

    我们这里只是简单的提一下,没有必要展开去说。

    渑池相会,出席吃喝的人员有秦襄王,赵文王和蔺相如。

    这三位历史人物,在饭局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我们给这次饭局的结论就是蔺相如不辱使命。

    接下来就是楚汉战争期间的一次危机四伏的吃吃喝喝,那就是著名的鸿门宴。

    现在,我们动不动就会把出席类似的饭局,叫做鸿门宴。

    因为,在这饭局中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打打杀杀,有人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三国时期,中国政坛上的几位历史人物中,他们曾经也有过饭局,这就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煮酒论英雄。

    据说,两个人在吃吃喝喝之间,曹操有意夸了一句刘备,认为他有帝王之相,刘备被吓得要死,好在借一场炸雷掩盖了自己的失态,最后就保全了性命。

    接下来,是最有诗意的饭局,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不得饭局,不过在这场吃吃喝喝之中,主角就是斗酒。

    这就是著名的王羲之的曲水流觞,《兰亭序》据说就是王羲之在喝了很多酒之后留存于世的一篇佳作。

    试想想看,如果没有这场喝酒聊天的饭局,那么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这千古名篇了。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夸耀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飘若浮云,娇若惊龙”!

    简直是把能够想到的最美好的词藻,都用在王羲之作品的身上了。

    当然,也许最香艳的饭局就是唐朝的杨贵妃和唐玄宗两个人之间的吃吃喝喝了。

    这场著名的饭局为后世的戏剧界提供了绝佳的素材,这就是贵妃醉酒。

    这些吃吃喝喝,其实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也许比不上我们今天讨论的一场著名的饭局,也就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我们都知道这场饭局,在历史上,在各类影视剧中都有很多演绎,留下了很重要的色彩。

    如果我们到开封的旅游景区去游玩,一定会天天都能够看到这种剧目。

    作为当年这种惊心动魄的剧目的亲历者,赵匡胤究竟是如何想的呢?

    那么,我们下面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分析,走进赵匡胤的内心的深处才行。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他当上皇帝之后,一直都非常担心自己的手下有样学样,找个机会自己也黄袍加身,这样就能够替代他了。

    这种可能性到底存不存在呢?!

    赵匡胤的心里很清楚,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性还很大。

    因为,已经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大家的面前了。

    当镇压李筠和李重进两个人的反叛后,这是成了赵匡胤的一个心病,而且越来越严重。

    至于他有没有做噩梦,我们就只能够凭猜测了。

    好在这个事情被赵普看在眼里,君臣二人也算得上是想到一块儿去了,据说他们前前后后用了八年的时间才搞定这个事情。

    和我们想的相距非常远,并不是在吃吃喝喝之间把这些问题一次性解决的,而是有一个比较曲折漫长的过程。

    作为皇帝的赵匡胤,肯定是希望自己的江山永固,一代一代的往下传,他并不希望这种叛乱再次出现。

    两个人商议的结果,就是要逐步把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给收回来。

    其实,这种想法别说赵匡胤了,唐代中后期乃至于五代时期的各个皇帝都想这么干,结果我们大家都看到了,有的丢了性命,有的直接被替代。

    因此,如何兵不血刃的搞定这个事情,是摆在他们君臣面前的最大的课题。

    既然我们认为杯酒释兵权,实际上有八年的时间,那我们就从解除慕容延钊和韩令坤的兵权说起。

    需要指出的是,这实际上涉及到赵宋王朝的军事体制改革。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在做皇帝之前,曾经担任过殿前都点检的重要职位,是殿前司的一把手。

    因为这个机构保卫皇帝的安全,所以也是最有可能夺权的。

    和这个殿前司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机关就是侍卫司,目前的一把手是韩令坤。

    这两个重要机构各自掌管一部分人马,来保卫皇帝的安全。

    我们先说说杯酒释兵权之后的机构改革的结果吧,这便于我们理解后面的故事。

    赵匡胤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得两司变三衙门。

    而且在三衙之外,又要设立枢密院。

    前者虽然有带兵权,但是却没有调兵权,调兵权在后者的身上。

    皇帝同时都能够调令双方,具有直接的带兵权和调兵权。

    好,这就是赵匡胤最后改革的结果,他基本上消除了自唐代以来的节度使势力的威胁。

    在赵匡胤当上皇帝的前后一段时间,掌握上述两大机构的领导,就是慕容延钊和韩林坤两个人。

    这两个人和赵匡胤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想必应该还算得上是不错的。

    因为当初赵匡胤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他就和这些人经常吃吃喝喝,算得上是酒肉朋友关系。

    正因为如此,因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在面上还不错,这就为赵匡胤后来陈桥兵变提供了一部分便利条件,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这个话题。

    但是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他觉得这两个人的资格的确是太老了,而且威望也很高。

    对他赵匡胤来说,这两个人还不算得上是最为贴心的。

    尤其是赵匡胤以前在做皇帝之前,还专门搞过一阵舆论宣传,那就是点检做天子!

    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能够继续延续下去了,赵匡胤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

    尽管他是个皇帝,其实也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尤其是在和自己的臣属周旋的时候,必须要慎重再慎重。

    因为只要稍不留意,过往的历史的悲剧就要重演了。

    很快,赵匡胤是个何等聪明的角色,他找到了个绝佳的理由。

    那就是,殿前都点检的职位。

    有一次,他找到慕容延钊,语气恳切的告诉他道:“爱卿,今日把你找来,有一件事情要和你商量商量,不知道你的意见如何?!”

    慕容延钊一听,顿时吓得屁滚尿流,心想这个皇帝平时雷厉风行说打谁就打谁,怎么突然对自己换了这副软绵绵的嘴脸。

    他看到赵匡胤这副样子,立刻就想到了……老虎!

    尤其是笑面虎,老虎在准备吃人的时候通常就是这个样子。

    “陛下,您有什么吩咐就尽管说!”

    慕容延钊当然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他在赵匡胤的面前能少说话就少说话。

    “是这样的,朕以前曾经做过你的这个职位,但是现在……朕已经是九五至尊了。依我看你这个职位,能不能够……空置在那里或者说是取消?”

    这赵匡胤说话也真够直接的,慕容延钊也不是个傻瓜,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看来这个老奸巨猾的赵匡胤,应该是在准备把他这只朝廷鹰犬给烹了。

    狡兔死,走狗烹,马放南山的道理,慕容延钊还是懂的。

    “陛下,一切按照您的旨意办?!”

    慕容延钊吓得满头大汗,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不答应又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不答应的话,那么自己肯定就要掉脑袋,而且还有可能会连累家族。

    如果爽快的答应,眼前的这个皇帝对自己应该还会有别的补偿的。

    “好,真的是太好了,既然爱卿如此通情达理,那就这么地吧。不过,爱卿也还必须要继续为朝廷做贡献,最近山南东道节度使缺人,那就由你去担任这个职位最合适!”

    “谢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慕容延钊只能够叩头谢恩,他的兵权就这样很自然的被免掉了。

    如此一来,殿前都点检的职位一直是空缺的。

    殿前司的一把手空在那里了,管事的是二把手。

    很快的,这个二把手也被赵匡胤给免掉,整个机构管事的就是一些下级军官。

    对于这些下级军官,赵匡胤觉得他们没有什么威胁,也就放心了一些。

    赵匡胤又用同样的方法罢免了韩令坤的兵权,也给了他一个成德节度使的官,让他在那里过度一段时间再说。

    当然,这个转变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行,两大机构不可一天没有人掌舵。

    赵匡胤就把他的那些关系更好一点的兄弟叫到一边,然后让他们临时掌管禁军。

    这些人就是后来杯酒释兵权的主角,包括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人。

    至于赵匡胤给他们具体分配什么角色,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我们在全面说过,赵匡胤是个非常高明的玩家,在牌桌上他能够真正的掌控全局。

    这几个人只是他拿在手里的几张牌而已,迟早是要打出去的。

    促使赵匡胤下最后决心的就是赵普,赵普曾经告诉赵匡胤,“节镇权力太重”,“稍夺其权”!

    在刚开始的时候,赵普的建议对于赵匡胤来说还不算有说服力。

    因为,他刚刚把慕容延钊和韩令坤两个人的兵权给夺了,然后让他的那几个兄弟帮他把守。

    但是,接下来赵普的话,就让赵匡胤开始有些坐卧不安了。

    “陛下,您的这几位兄弟他们和您出生入死,臣也不相信他们会背叛您的。但是即使是如此,他们不会,并不能保证他们的部下不会。”

    赵匡胤听不由得恍然大悟,那既然已经走了第一步,走第二步走第三步也就很正常了。

    对于石守信这些人来说,他们是一些武夫,并不会管人,如果他们的部下真的叛乱,那他们肯定是身不由己,管不了那么多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赵匡胤肯定是不能像以前的皇帝一样,对自己的有功之臣大开杀戒。

    眼下摆在他面前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吃吃喝喝,然后带着吃吃喝喝中把事搞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