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俱是不归人 > 第十七回:凿壁谁得照抚,养蛇自当留心

第十七回:凿壁谁得照抚,养蛇自当留心

    引言:人们都明白因果报应,但却并不能就此推算出自己的定数,相比起来,阴差阳错反倒是是人间最大的定数

    判词:

    朝乘风华追细浪,夜做飘雨客蓉城

    但看灯长因怀楚,谁知叶落为秋生

    只叹沐猴难冠带,惟其返璞一归真

    此番抱羞还无泪,却把归人就路人

    郁闷的酒越喝越郁闷,最后竟惹得龚成和刘纨相拥痛哭了起来,然而他们不知道,在风暴的中心,还有一个人连哭的权利都没有——他就是赵乐

    可以说,赵乐的身上,浓缩着那个时代底层有志之士悲情的身影

    他的出身并不好,在益州的一个偏远小镇,益州这个地方,别看成都府天府沃野,灌县川流不息,走出城门不出半天就完全变成了另外的景致,山高路远、滩多水急、雨多雾重才是这片土地的常态

    作为世代农耕的老实人,老赵家为了求得赵乐就已经耗去了九牛二虎之力,至于养育问题,那就完全只能听天由命了

    好在赵乐天资聪慧,记忆力惊人,还没到读书的年纪,仅仅是跟着村里的大哥哥牙牙学语,就能够背得好些典籍名著,学堂里先生看此子小小年纪就恐怖如斯,便做个人情不收学费让他进了学堂

    赵乐最终确实没有让先生失望,年方十六鸿经大儒信手拈来,驭政建言更是不在话下,先生看他学业有成,想着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再能教他,便凑了些路费,好让去成都府长长见识

    临走前,村里张罗了老大一场宴席为村里面最有学问的人送行,村长还特意摸出了二十文钱作为资助,表示要祝赵乐一臂之力

    按照村里长辈的设想,到了成都府以后,赵乐只需要稍稍露两手,就能够引来达官贵人竞相追捧奉为上宾,荣华富贵自是不在话下;可直到花光了身上最后一文铜钱他才发现,成都府遍地是英杰,人人通风雅,自己学的那些治国修身的条条框框人家根本不屑一顾,只在乎鲜衣怒马,美酒佳音

    于是乎,旅途的目标不得不一降再降,从最开始的一鸣惊人,到后来的一席之地,再到如今的一口饭吃,每一次低头似乎都是一次嘲弄,嘲弄他眼界狭隘,格局古板,但即便如此,赵乐也不愿回去,因为尊严和生死在父老乡亲祈盼的目光面前,简直算不上什么

    就在赵乐快要撑不住的时候,他遇到了自己的救星,跟着一票官员去都江堰视察的刘金,他们一行人都远远地就看到了站在街边摇摇欲坠的赵乐,但只有刘金走了过去,他不仅搭救了赵乐,还为他找了一个绝佳的去处——跟随刘楷,做他的文房书记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获新生的赵乐一下子找到了未来和希望,当即决定跟随刘楷远赴荆州,誓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事情并没有因此就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原本以为的文方书记是帮长官整理资料,不料实际上却是帮下人打理库房,除了简单的记账以外全是体力活儿

    好在赵乐并没有被此击垮,而是默默地接受者命运的安排,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下来他出色的脑瓜终于被总管发现,开始调往账房从事真正的“文职工作”

    本来的转折又开了一个玩笑,赵乐的三观在此被活生生击得击碎,街上明明路有饿殍,作为一州首府却并没有救济的意思,依然天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一个月下来光府上的盆景就要耗费上千两,有这么多闲钱,为什么不用来改善民生呢?

    因缘际会之下,王达认识了赵乐,起初两人只是聊一些州府日常出入之类的零零碎碎的事情,可十来天交往下来之后话题开始变得越来越敏感,赵乐是个聪明人,顺着王达提问的思路,他很快也发现刘楷似乎不太对劲

    赵乐曾不止一次期盼着这是一场误会,可随着账目核对日渐深入,一张豢养死士的阴险账单呼之欲出,直到这时他才终于幡然醒悟,向王达交代了这位道貌岸然的父母官背后的一切

    眼下刘楷锒铛入狱,赵乐一点也不伤心,因为他已然越过了自己道德的底线,没有容忍的余地;可看着刘金跟着身陷囹圄,赵乐却真的追悔莫及,欲哭无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