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俱是不归人 > 第九十五回:刘楚当庭论政,群臣各执己声

第九十五回:刘楚当庭论政,群臣各执己声

    引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判词:

    一朝君子一朝纲,曾因愤世入西凉

    心头热血当仍有,枕畔冥思更平常

    欲把鹏程谋壮志,早将旧梦做黄粱

    年少而今轻离世,不为书生但为狂

    一个多月之后,因兵变断送前程而产生的职位空缺多已被填满,除了太尉

    刘楚知道,如今辽东尚未完全安定,交趾更是战事频仍,就连巴蜀一带的南蛮也有蠢蠢欲动的趋势,帝国最高军事长官一职在此时显得比任何时期都要重要;但刘楚也知道,太尉可掌管天下各路兵马,自太祖一来便是三公之中权势最重的存在,这金印紫绶托付得好是君臣佳话,托付得不好可就授人以柄了——远的不说,刚伏法的陆伯言穆靖师徒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他有想过让刘武亲自操持,但这位老叔公却一再表示自己只想颐养天年,怎么请都请不动;他也想过从现有的各路将军中提拔,可思前想后,他们不是有战事缠身就是久居边关,再有甚者还有军地勾结、盘扣军饷等斑斑劣迹,似乎没一个能堪大用

    正抓耳挠腮处,太后无事去张华那里散心探望小皇子,偶然碰见了焦头烂额的赵乐,一问才知道刘楚最近竟然因为这点事情茶不思饭不想,便索性专门绕道去了刘楚殿上

    见太后到访,刘楚赶忙起身准备迎迓,太后却摆了摆手“我本没准备来看陛下,只是探望小重孙路过而已,听说陛下最近又没好好将息身子?”

    太后不是都还政了么,怎么消息还这么灵通?刘楚心中有些诧异“禀祖母,主要是关于朝中人事一事,尚未想好”

    太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陛下忧心国事,自是万民之福,不过也请陛下注意,古语有云,谋贵众,断贵独,还是要让臣子们都出出力才是”

    对哦,何不放到朝会上去讨论呢?想到这里,刘楚赶忙把赵乐唤来,将明日的议题一一理好,见皇帝云开见月,太后也没有再多留,此处不表

    好容易捱到了第二天卯时,刘楚赶忙上了大殿,将困惑多日的问题给抛了出去

    人群先是激起了一阵小骚动,随后马上陷入寂静,似三公这等一人之下的正一品,整个殿内只有三人得与之匹敌,这是我等可以觊觎讨论的么?

    刘楚早猜到群臣会有顾虑,便宽心安慰道:“诸卿不要担心,今日尽管畅所欲言,一来不用诸卿承担推举之责,二来所有讨论绝对出不了今天的大殿,诸卿把包袱和压力放下说话!”说完,便向大丞相使了一个眼色

    李晓何等老道,只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刘楚的用意,既然对方要自己带节奏,那么......沉吟片刻,他清了清嗓子走到正中央,“禀陛下,老臣推荐李苍李将军,李将军自先和年间便南征北战屡建奇功,而今又连克辽西辽东,战功赫赫;更兼其人智信仁勇严兼备,对帝国亦是忠心耿耿,实为不二人选”

    李晓开了个头,人群顿时有不少人站出来附议,其实在刘楚心中,李苍也是最适合的人选,但......算了,先看看还有没别的意见吧“很好,丞相果然深思熟虑,那么诸卿还有别的人选吗?”

    “禀陛下,臣推荐征西将军曹曼曹将军!”

    “这位是......”

    “回禀陛下,臣姓顾名正,弘农顾氏之后,本为武都都尉,近日才擢补入京供职于郎中令大人府中,所以面生”

    “哦?弘农顾氏,那可是名门望族,当世名儒顾雍顾老先生你可认得?”

    “回陛下,顾夫子是臣的祖父”

    人群一下子炸开了锅,刘楚也乐了“那,顾卿有如此条件,又是怎么把自己给弄到武都去做都尉的呢?”

    顾正顿时觉得脸上有些发热“这......是臣少不更事,执意要去雍凉两地远离尘世,这才有了武都都尉的经历

    不过陛下,臣在武都三年并非只是任性妄为,清苦的日子反倒让我对自己、对帝国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近两年,我深感于曹曼将军在异族之地为了平息各族纷争、为地方百姓谋朝夕安宁所付出的心血,也亲眼见识了曹将军治下上下同心、秋毫无犯的严明风纪,还请陛下明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