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夺禄 > 第6章 后生可畏

第6章 后生可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

    整理名单到深夜的高颎,此时在微弱的烛火照耀下,轻轻合上名册。他披上一件氅衣,缓缓踱步来到书房外的廊檐下,看着不期而至的暴雨,进入青州后难得的露出欢颜。

    下雨好啊!下了雨,人就有了希望,有了盼头。而一旦有了盼头,只要不在犯错,这贼军的气数也就尽了。好啊,好得很!

    “来人,派些快骑将我的邀请函发给名册上的人物,其他人都歇歇吧。今夜,我也总算能睡个安生觉了。”

    “喏!”身后数名皂吏接过名册以及邀请函,根据籍贯分配了自己的任务,其余人则撑伞护卫着高颎回房歇息之后,方才退下休息。

    ------------------------

    而此时的隗烨反而因为这场及时雨,而睡不着觉,干脆也就不睡了,在一间由闲置的空房间改造的练功房继续打熬筋骨。

    将丈二亮银滚云枪单手提起,耍了一套北辰三十六路枪法,又拿起丈八描金蟠龙戟,舞了一套南斗七十二路戟法,合为一百单八路。

    说到这,就不妨为一些人科普一番戟的类别。

    首先是长柄戟,最基础原始款,就是一根长矛,矛头下边一侧加装了近似直角三角形的戈,然后以此为基础的几种变种。

    首先是在戈的另一侧加装向下弯曲的半月型镰刀,这就是钩镰戟,在常规的戟的用法之外,还可以当钩镰枪用,做出例如钩开对方铠甲、将敌人的兵器或身体拉向自己等等功用。

    在就是最多的青龙戟,青龙戟就是将戈换成了一个向矛杆外侧弯曲的横枝,从而起到劈砍敌人或者架住别人兵器的功用,大名鼎鼎的天龙破城戟,就是青龙戟的豪华顶配版本。

    而最著名的方天画戟就是将青龙戟的横枝乘以二,而且画戟嘛,这个装饰性的涂装雕刻等等也是其出名的原因,毕竟卖相好,吸引人嘛。

    而蛇矛戟,就是青龙戟,只不过这个矛换成了演义里的丈八蛇矛,矛头弯弯曲曲像蛇一样。

    而短柄戟,最常见是提戟和手戟。

    提戟就是短柄版本的青龙戟或方天画戟,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双侧都加装了月牙横枝,与长柄戟最大的区别是在尾部加装了一个护手,方便拿握。

    手戟则是小号的卜字戟。另一个时空的典韦就喜欢使用手戟和提戟作战。

    而丈八(四米五)描金蟠龙戟,蟠通盘,蟠龙就是盘曲的龙,顾名思义,其主体就是一个蛇矛戟,只是蛇矛戟做了类似钩镰戟的改装,在另一侧加装了一个内弯的镰刀。同时,这个兵器锋刃部分都是用紫金加以陨石精铁铸就,装饰上面也下了苦工,可以说,整体形象构造是相当霸气。

    如此长的两杆兵器可以舞得开,这个练功房自然也是极大的。说是空房,实际就是一个仓库,原先用来堆粮食的地方,面积大约一亩。

    既然聊到了,那就说说古代一亩到底多大。

    最初,也就是商周先秦时期,一亩是宽一步,长百步,一步六尺,那时候一尺十几厘米,多大自己算。

    秦汉时期,统一度量衡(伟哉秦皇),一亩变成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另一个时空这个一直沿用下去,只是尺的大小以及一步等于几尺这些有变化),也就是二百四十平方步。虽然一步仍然是六尺,但面积变化太大了,现在一尺可是25厘米左右(仅本书设定),这个一亩相当于500多平方米,约等于周代6亩左右,十几亩就相当于周代的百亩大小。而之前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天微明时,倒是有两个人联袂而来,两个是王进长子王明王彦章和次子王秀王彦童,大的十七岁小的十五岁,原先都在边军讨生活。

    这两人都是榆木脑袋,半点读书天分也没,王进之前安排他们在边军,也是为了给他们讨口饭吃。他是有特殊原因才给隗氏做家将,不代表他对儿子没有期望,既然学文肯定不成,那学武也是条出路不是。

    之前隗璞南下长沙带了一大帮人,需要强大的安保力量,这年头可不像后世,那说不准就碰到山贼强盗了。王进和王洋以及王忠嗣都去了,但这样历城的防卫力量就极速衰落了,王进当然就不放心了,毕竟隗烨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算半个儿子了。于是王进就把自己两个行了冠礼的儿子叫了回来。

    这两人都是武痴,原先在北边从军数年,自认自己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高手,没想到,碰到隗烨,最强的王彦章也才二十招就败下阵来,这才心服口服。可是这两人刚准备勤能补拙,多加练习好有所精进,准备下次让隗烨吃惊,就发现隗烨竟然早早就在这里了。

    比有人天生是天才,更让人绝望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那你就真的只能躺平了。

    两人对视一眼,面有愧色,暗地里发誓之后要下很多的苦功,没人家的天赋,至少要跟对方一样努力。

    隗烨自然不知道这两货在自己脑补下,还准备给自己加练。他只是非常惊喜,老是自己一个人耍多没意思,来都来了,那就比比,大不了二对一。

    王明和王秀闻言,只能勉强应是。这昨天刚见面才刚刚被修理一顿,他们虽然皮糙肉厚的,可也不是神仙,哪能一夜伤口就复原如初了。

    只见三人各拒一角,王家兄弟成掎角之势,左右开弓,合力向隗烨杀来。隗烨全无惧色,手持两根木棍,以棍代枪,以双龙出水之势以攻代守,同时攻击双王的破绽之处。如此一番龙争虎斗,百余合之后,隗烨也算是将身体舒展开来,拿起边上的毛巾,开始擦起细汗。

    至于王家两兄弟就不太好了,身体一些部位青紫,虽然是木棍,还带了一些防具,隗烨甚至收了力,但不代表不会痛不会疼。

    这时候,一个新面孔出场了。应该说,只是对于他们来讲很陌生,隗烨很明显认识这个壮小伙。

    “彦章、彦童,这位总角少年姓卞名壵(zhuang四声),字天蓬,是历城人士,也算是我半个弟子。他幼而丧父,继而丧母,吾见其可怜,就收留下来。此人天生神力,我教导了两载,武艺已经胜过天下间九成九的人物,你们要不要与他比较一二?”

    王彦章与王彦童看着这个14岁就身高七尺六寸(190),腰合十围,虎背熊腰的壮汉,若非没长胡须,脸庞清秀,他们打死都不相信。想想自己全身快散架了,哪里有兴趣跟这位一看就不好惹的家伙在打一场。可他们也是要面皮的,只能赶紧对隗烨百般推脱。

    隗烨也不强求,对卞壵喊到,“天蓬,选一把你最擅长的武器,我们切磋一下,也让我看看你最近有没有偷懒?”

    卞壵由于双亲早亡,性格内敛,寡言少语,闻言只是点了下头,然后在一边的兵器架上挑选一番,最后选了一把两百斤的宣花板斧,勉强趁手。

    隗烨也不在兵器上占他便宜,选了一根一百五十斤的大铁枪,枪刃一刺,双方就开始打了起来。

    一个是神力无双,一个是枪法如神,一个是刚猛无铸,一个是阴柔百变,最后拼了个百五十合,终是卞壵气力不济,败下阵来。

    这场争斗却是把王彦章王彦童看啥了,如今他们方知自己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后生可畏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