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燧火 > 第十章、重启计划

第十章、重启计划

    又是如浓雾般灰蒙蒙的一片,眼睛似乎在这一刻彻底失去了作用,耳中只有窃窃之声,永远无法准确捕捉。张开嘴巴,一股浓稠瞬间充满体内,连最简单的低吼都无法发出。还好自己可以迈动双脚,抬起、落下,这样的环境里,不知自己是否在挪动着,更不知这双脚步将迈向何方。

    突然间醒来,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内,灯光已经被调的很暗了,窗外依旧漆黑,自己身上也不知何时被人披上了一件外衣。

    “我怎么会趴在这里睡着了,怎么又做了那个奇怪的梦,这次梦里,我好想要走去什么地方。”带着一脸的疑惑,孙之闻收拾好自己的物品。从方春年那里回来之后,孙之闻已经考虑清楚,他准备在进行合作之前,自己先做一些测试和准备,只有确定这一切不会造成巨大灾难,他才会将这项发现公之于众。

    天刚蒙蒙亮,孙之闻就拨打了一个许久未联系的号码。一阵等待之后,一个成熟的女人声音从听筒中传了出来。

    在跟学院方面暂时交接工作之后,孙之闻赶最早的一班飞机,从首都飞往深市,几个小时的航行让孙之闻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刚走出机场,就看到一个身材高挑、一袭深蓝色长裙的女人向自己挥手。孙之闻来到女人面前,两人相视一笑,丝毫没有感觉到多年未见的生疏与尴尬。

    “怎么还让你亲自跑一趟来接我。”放好行李,孙之闻跟着女人上了她那辆银灰色保时捷。

    “你孙大忙人难得有空来我们这一趟,我要是不亲自过来迎接你,那不是显得怠慢了吗?”女人玩笑的跟孙之闻打趣,那一举一动都流露出成熟知性的韵味。

    这个女人便是陈如君,两人曾是大学同学,甚至一度差点成为恋人,只不过当时的孙之闻一心忙于学业,并没有注意身边这个女孩充满柔情的目光。毕业后,孙之闻选择出国留学深造,而陈如君则来到深市打拼。这些年来,她通过自己的经营,成立了深市最大的私人研究中心,研究范围更是涵盖了生物、物理、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甚至在全国也都有着不小的名气和地位。

    “是先带你去安排的住处休息,还是直接去公司实验室?”

    “去实验室吧,我刚来的时候在飞机上已经休息过了。”

    孙之闻的回答没有让陈如君感到丝毫的意外,这么多年,他还是没有一点改变。陈如君也没有异议,直接一脚油门,车子奔着公司的方向飞速驶了出去。

    “你在电话里说,你身边有人把你的研究进展泄露了出去?这是怎么回事,一般项目的核心内容不是只有几个骨干成员才清楚吗?”想起早上那通电话的内容,陈如君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

    “应该也不能算泄露吧,因为之前在西北那次试验过程有了一些小小的意外,所以最后产生的结果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亲眼目睹了。而那其中就有那几家公司派来协助的一些科研人员”孙之闻把西北那次研究以及最后发生的变故跟陈如君讲述了一遍,接着又把方春年邀请自己的经过也简单说了一下。

    “所以你奇怪的不是他知道你们在西北研究所的事,而是知道你已经通过推导锁定了几种有可能的替代品?”

    “没错,但我想他们应该也只是猜测而已,因为这些推导我在两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如果他们真的可以通过某种途径知晓我的研究进展,应该在两年前就已经找到我了,不会等到现在。等等,两年前,两年前……”孙之闻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嘴里不断低声重复着“两年前”这几个字。

    似乎是突然发现了什么问题,孙之闻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陈如君对他这种行为早就习以为常了,只是沉默的握紧手中的方向盘,向着目的地驶去。

    “我想我可能是猜到些什么了。”突然,沉默半晌的孙之闻缓缓开口,“两年前的九月份,那时我刚刚完成最后的一部分工作,当时并没有人知道我的研究进度,因为这部分工作我基本都是在家里的时候进行的,而我的家里这些年几乎没有来过外人,除了他。”

    “她?是你的爱人吗?”陈如君紧紧盯着前方的道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问出了这个问题。

    “不是,只是我的一个学生。算了,可能是我想多了,也许这真的只是个巧合而已。”孙之闻还是跟从前一样,听不懂女人话中的言外之意。就这样,两人闲聊着,终于到了陈如君的公司。

    “真没想到,才十几年的时间,你的公司居然发展的这么庞大了。”看着一栋二十多层的建筑矗立眼前,孙之闻也不禁为这个女人的成功感慨。

    “你就嘲笑我吧,谁不知道如果以你的能力,真想要的话,肯定早就能有比我这高出十倍百倍的发展了,只是你啊,一心投入科研事业。”听到孙之闻的夸奖,陈如君也是打心底感到高兴。

    “十一到十七楼是我们的物理学科研中心,我已经在十五楼为你准备了实验室,我陪你上去看看,还需要什么设备。”说罢,陈如君带领孙之闻走进了大楼。

    电梯来到十五楼,明亮整洁的走廊两边是几间功能各异的研究室,穿过走廊来到最里面,一间足有三四百平的实验室映入眼前。

    “怎么样,旁边几间实验室的项目也已经快结束了,等那边的项目结束,这个实验室还可以继续扩大,暂时就先委屈你一下了。”陈如君指着偌大的实验室,对着站在门口感激的不知所措的孙之闻开口说道。

    “如君啊,真不知道要怎么感谢你才好了。”这是孙之闻发自内心的想法,他十分清楚,在这样的公司,空出如此一件实验室给自己使用,会造成多少损失。

    “行了,你就别跟我客气了。这些年你才是帮了我不少忙呢,你以为我不知道,每次跟学校的合作能那么顺利,还不都是你私下提供了帮助。你之前推荐过来的两个学生,现在可都是我们公司的骨干力量啊,真要说感谢,我才应该谢谢你呢。”

    两人也没有继续客套,询问了孙之闻需要的设备,陈如君表示会尽快帮他安排妥当,几天之后,一个新的实验室在这略显拥挤的房间内,正式投入使用了。

    因为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孙之闻并没有要求太多人手,只是向陈如君要来了两个懂的编程和数据处理的研究员,就这样,三个人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管理如此庞大的公司,陈如君每天也都异常忙碌,除了出席各种会议、应酬之外,还要时刻关注公司内部几个重点研究项目的进展。即便如此,她还是会每天来到孙之闻的实验室待上一会,或是关心他是否还有其他需要,或是只简单的问问研究进展,而大多数时候,她只是默默地在一旁看着,看着那个认真起来仿佛浑身散发光芒的男人。

    在陈如君的全力协助下,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就在实验室内搭建完成。这天,为了庆祝第一步成功迈出,陈如君邀请孙之闻来到了自己的家中共进晚餐。

    陈如君的家并不大,两室一厅的小格局,八十多平的面积,跟她如此庞大的身家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房间的布置也很简单,除了简单的家具和墙上一些她自己的艺术照,几乎没有什么额外的装饰。一进门,孙之闻也被这有点“寒酸”的景象惊住了,环视一圈后,这个平日里一本正经的男人,也忍不住开起了玩笑。

    “如君,该不会是因为我开销太大,让你破产了吧?”

    听到孙之闻居然主动开起玩笑,陈如君也忍不住笑着回应,“是啊,你不知道为了给你准备那间实验室,我几乎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等你以后有机会了,可要记得帮我把房子好好布置布置。”陈如君一边说着,一边准备晚饭的食材。看着眼前佳人忙碌的身影,孙之闻的思绪,也仿佛一下子被带回了十几年前的学生时代。

    不多久,几个精致的小菜就被端到了餐桌上,孙之闻对陈如君的厨艺更是赞不绝口,两人边吃边聊,一种许久未有过的轻松惬意,让孙之闻沉溺其中不愿离去。

    这些年,两人虽然还是时常有通讯往来,但几乎都是工作或者学术上的交流,除此之外,最多的也就是节假日或者生日时彼此的几句祝福,对于彼此的生活,两人几乎从来没有提及过。

    那一晚,两人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漫无目的的畅聊整夜,从儿时的欢乐到如今的苦闷,从一起读书的喧闹到各自打拼的寂寥,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那一晚,谁都没有选择说出一句情话,也没有流下一颗眼泪,但那一晚,两个人的心却如同发生了倾斜的平行线,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在某处重新交汇。

    第二天一早,孙之闻又回到了实验室,他丝毫没有以为之前的彻夜长谈而精神萎靡,反而如同注入了无尽的能量,又投入了全新一天的研究中。

    随后的一段时间,孙之闻的研究取得了飞速进展,而两人的关系也在之后越走越近,虽然依旧保持着距离,但那份远超普通友谊的感情,早就被身边的其他人看在眼里。

    三个月之后,孙之闻找到了可以替代之前那种宇宙粒子产生稳定裂缝的新方案,又进过了两个月的不间断测试,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个裂缝跟当初在环井内产生的一模一样,而且形态更加稳定。

    如此一来,这持续了半年的测试项目也终于可以告一段落,孙之闻也向陈如君表明了想法,准备在这几天返回首都。

    在临出发的前一天,陈如君突然找到了正在收拾行李的孙之闻。

    “老孙,我刚收到首都那边发来的邀请,下个月初在那边有一个环保论坛,我们研究所有几个项目,因此我也被邀请参加这次的论坛会议,如果你有时间,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过去。”

    孙之闻对环保论坛并不太了解,但是他想起方春年曾经跟他说过,自己研究的裂缝可能就是某种未来高效的清洁能源,加之这段时间陈如君的相处,让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会先返回学校,处理一些事务,然后等她过去了陪她一同前往。

    孙之闻刚回到学校,听到消息的徐铭就急匆匆的跑到了他的办公室,徐铭绘声绘色的向孙之闻讲述了校园内这个学期发生的一些大事,当然,主要还是学生间发生的事。在听到最近校园里开始流行起一个“停车五分钟”的活动时,孙之闻也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停车五分钟’是个什么活动啊,听你的意思,这个活动最近在学校好像还挺多人参与的?”

    “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也不清楚,不过听说是几个环境保护专业的大一新生发起的一个环保运动,主要就是提倡大家,通过步行替代五分钟以内的驾车出行,说是这样可以减少污染排放,也能最大限度避免因为短期驾驶带来的车祸。听说他们还做了相关调查,说这种五分钟之内的短途驾驶,因为驾驶员容易轻视,而且很多时候这种临时的出行驾驶者并不会严格遵守规范,所以很容易引起交通意外。”

    听了徐铭的讲述,孙之闻也不禁感慨起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有想法了。

    很快,学校迎来了寒假假期,曾经热闹的校园也逐渐冷清下来,城市里越来越多的新年元素,随时随地的预告着这个传统佳节的临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