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燧火 > 第十六章、孙之闻的决定

第十六章、孙之闻的决定

    假期结束,孙之闻也收拾起了节日的心情,这几天轻松闲暇的时光,也让他对之前的一些决定有了重新思考的机会,或许哈里森和方春年说的是对的,没有人能阻止这个世界发展的脚步,我们能做的,只是在被碾压之前,用尽全力往前跑去。

    刚回到家,看着茶几上依旧凌乱的样子,孙之闻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看看时间,孙之闻打开了电脑,给哈里森发去了一封邮件。

    没过多久,孙之闻的手机响了起来,一个视屏电话的请求出现在屏幕上,孙之闻笑了笑,接通了电话。

    “孙,春节快乐,孙爸爸孙妈妈呢,让我也给他们拜个晚年。”

    电话刚一接通,哈里森的声音就传了出来。

    “我已经回到首都了,前几天你给我发的祝福我已经收到了,也给我父母转达了你的祝福,他们也很开心,还说有机会一定要带你一起到我们家过一个中国春节。”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说了说彼此的近况,一阵沉默之后,孙之闻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

    “哈里森,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见过最配的上‘天才’之称的人。这么多年来,我总是会在踌躇和迷茫的选择找你倾诉,时间久了,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你也总能给我最好的建议,让我第一时间拨云见日,走出阴霾。”

    说到这里,孙之闻停顿了许久,似乎在犹豫接下去的话,是否应该告诉远在大洋彼岸的哈里森。

    听出了孙之闻话语里的忧郁和挣扎,哈里森并没有着急催促,用他招牌式的半开玩笑语气说道:

    “孙,你怎么也变得噗噗麻麻的,你也说了,我是你最好的朋友,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起解决,打虎亲兄弟啊。”

    上次来到国内时,哈里森就跟着许铭一起学了不少汉语俗语,虽然很多他都还不是特别理解,却总是时不时的冒出来几句,让孙之闻很是哭笑不得。

    “说了让你少跟许铭学,你这用的都是什么啊,什么噗噗麻麻,还打虎亲兄弟。”

    电脑那头传出了哈里森的一阵大笑,孙之闻的眉头也随着这几句有些无厘头的话,逐渐舒展开。

    犹豫了一会,孙之闻终于下定决心,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些怪事说了出来。

    “最近,我可能遇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我无法解释,我甚至都不能确定这些事到底是不是发生过。或者,我之前经历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幻觉,我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种诡异的感觉,我很困惑,我甚至有些恐惧。”

    孙之闻的话让哈里森也愣住了,他从未见过如此惊慌且不知所措的孙之闻,那个一直以来沉稳内敛的男人,此刻似乎真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

    “是和那个……”

    哈里森刚开口,就听到另一边的孙之闻又继续说了起来。

    “前段时间,我从一个人口中听到一个让我无比震惊的消息,其实,我应该早就有所察觉的。可是,我却沉迷其中,我从一开始的疑惑到最后有些洋洋自得,我认为自己是天选之人,如同诺亚一样,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新生。”

    又是一阵沉默,孙之闻脸上的表情也由之前的带有一丝恐惧,变成了更多的不甘和疑惑。这一次,哈里森并没有再开口,只是静静等着,几分钟后,孙之闻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而这次一开口,连哈里森也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不是唯一一个会做那种诡异梦的人,我甚至不是第一个。我承认当时有些失落,这几年来,我一直把这当作一种独一无二的天赋或者说是恩赐,但是很快我也就释然了。古往今来,这颗星球上已经数不清存在过多少人类,我能有这样一段经历,我已经很是满足了。”

    孙之闻喝了一口面前早已凉透的茶水,稍稍平复了一下有些激动的心情,只是这次他没有让那头的哈里森等太久。

    “记得我曾经跟你说过,从我第一次出现那个诡异梦境开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很少做梦。这些有限的梦境,也只会出现那一个场景。在这次之前,我已经忘记有多久没有做过其他的梦。”

    “你的意思是你已经不再做那个梦了?”

    哈里森忽然情绪激动的打断了孙之闻的话,孙之闻并没有注意到屏幕中哈里森神色的变化,只是略带疑惑的微微点了点头。

    “我也说不清楚,只是这几天,我总是会有种很恍惚的感觉,经常是醒来却记不清楚何时睡着,也忘记了睡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好像我的时间被凭空抽走了一节。”

    “时间被抽走?这是什么意思。”

    “我也说不清楚,仿佛从那一刻,我或者说是我的意识、思维从这个世界消失了,所以等我再回来的时候才会无法记起之前某个时间段发生的事。”

    “就像是一部电影,被减去了一小段?”

    “对,就是这种感觉。发生过,却没有在我记忆中留下一丝痕迹。”

    “那你所说的其他的梦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你说自己已经不在做曾经那个怪异的梦了?”

    这一次,孙之闻没有马上回答,他思考了许久。哈里森也没有了之前的淡定,几次想开口询问,最终还是忍住了。

    “也许,那并不能算是梦,因为梦中发生的事全都是我曾经亲身经历的,从我出生开始一直到最后跟随安赫莱老师,似乎是把我前二十多年的生活又从新走了一遍。这一切都太真实、太清晰了,我甚至怀疑那才是真实的世界,而现在的我只是活在梦中的一个虚假幻象。”

    这一次,换成哈里森沉默不语了,他似乎被孙之闻的话震惊了,面色沉重的坐在那里,许久都没说出一个字。

    “或许是我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吧,这段时间总是会莫名其妙的睡着,醒来却怎么也想不起入睡前的事情,不知道是太累还是怎么回事,就连酒量都不如从前了,过年在家,才喝了一小杯就醉了。”

    孙之闻也感觉到这次的谈话氛围有些压抑,尝试去聊一些其他内容。

    “哈哈,孙,你的酒量本来就不行,我早就说过,一小杯已经是你的极限了。”

    哈里森也从刚刚的沉默中恢复过来,带着他招牌式的笑容,跟孙之闻聊起了春节期间发生的一些趣事。

    孙之闻和哈里森的通话又持续了十几分钟才结束,不过这段时间,两人都很默契的没有再提起刚刚那个有些沉闷的话题。哈里森似乎对上次的中国之行很是满意,准备近期再次到国内,这次他决定多停留一段时间,用他的话说,是要满足他这个“老外”对东方古国的好奇,孙之闻当然是非常欢迎。两人约定到时一定要好好探索一下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

    结束了这次通话,孙之闻看着漆黑的电脑屏幕中隐约映出的自己,面容憔悴,眉宇间还夹带着疲惫和疑虑。他决定听从哈里森的意见,尽快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

    孙之闻已经有很久没走进过医院的大门了,虽然学校每年都会安排体检,但他这几年也总是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再次走进医院,周围充斥的消毒水的气味,让他有了一丝惧意。

    “学长,您怎么站在门口啊,快请进。”

    刚查完房的于浩看见站在自己办公室门口的孙之闻,赶忙招呼他进去。

    于浩和孙之闻是首都大学的校友,虽然不是一个学院,而且于浩也比孙之闻要晚一年才入学,但两人当时都在羽毛球社,经常会一起打球,慢慢的也成了好朋友。前几天,孙之闻打电话跟他简单说明了自己近期的情况,于浩和他约好今天到医院来,带他做一次检查。

    “于浩,恭喜你升任主任了!”

    “副主任,副主任。”

    于浩一边给孙之闻倒水,一边笑着纠正他的说法。

    “都是我们李主任厚爱,说我们这些年轻人就要多做多锻炼,才把我提到副主任这个位置,也是给我一个锻炼的机会。”

    于浩口中的李主任,是当时首都大学医学院的老师,同时也兼任这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是一位德行高尚并且颇有风度的长者。

    “李教授是真的很器重你,之前好几次在校园内遇到他,他都不忘提起你呢。”

    几句闲聊之后,孙之闻把自己这段时间的自己的一些异常情况和于浩详细说了说。一上午的时间,于浩带着孙之闻做了几项检查,一直到临近中午,两人才重新返回于浩的办公室。

    “学长,就这些已经出来的报告看,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问题。至于你之前说的那些,我想可能是因为最近压力过大或者太过疲惫引起的。我知道你的研究工作很重要,但还是要注意休息,尤其是睡眠,一定要有保障。至于其他调节,比如运动锻炼、游玩散心,如果有时间还是尽量分配一下。对了学长,我们已经好几年每一起打过球了吧,不知道你现在还是不是我的对手啊,我可是每周都会去打两场的。”

    说着,于浩顺手撸起自己的白大褂,想要展示他那躲藏在衬衣底下的肌肉。

    许久未见,于浩一定要留孙之闻一起吃无法,两人在医院附近找了家小餐馆,一顿饭的功夫两人聊了很多,其中于浩讲到他一个病人的故事,让孙之闻感触良多。

    于浩所在的神经内科经常会接触一些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大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记忆混论或者衰退的现象,而这些人往往会对某件事或者某个地点印象深刻,也导致他们会有一些失常的行为。在他从医接诊的这些年,有一位患者,让他印象深刻。

    那是他刚升为主治医师没多久的事,这天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了他的门诊室。虽然才独立坐诊不久,但于浩还是一眼就看出了,那对夫妻身后的老人,是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随后的交谈也证实了他的判断,这位老人在两年前被诊断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这段时间虽然有接受治疗并通过药物进行控制,但如今病情还是有了加重的迹象。那对夫妻表示,老人近期已经出现了记忆混乱的现象,时常会忘记自己刚刚做过的一些事,甚至有时候连他们两个都不认识了。

    于浩想尝试跟老人交流,却发现老人口中一直不停念着什么,仔细一听,似乎是几个人的名字。那对中年夫妇见状便向于浩说起了老人口中那几个人名的故事。

    老人年轻时是某个矿场的安全员,主要负责井下的安全检查等工作,他口中的三个人正是当时他们一起工作的几个同事,也是他曾经最好的三个朋友。当时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井下的安全预警工作还是主要是通过安全员定期检查评估来进行,老人觉得这样做还是存在风险,便在闲暇时间自己研制出了一种更为安全的自动检测装置,但是因为老人的性格有些内向,加之对自己的研究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一直没有向上级提起,直到那天三位同事在例行安全检查时发生了意外。事后老人把自己的研究向上级提交,并且很快得到了实际应用,自此,再也没有发生过因为安全检查而死亡的事故,可那三个鲜活的生命,却永远不可能再度复活,老人更是懊悔不已,他总是无比懊恼如果自己可以早一些把研究提交上去,或许他们就能避免那次的惨剧。

    正是当初的犹豫,让这位老人后半生都活在遗憾和愧疚中。即便如今已经认不出身边亲人,还依旧不停念着那几个让他无法忘记的名字。

    于浩的故事让孙之闻内心原本已经动摇的天平彻底发生了偏移,如果结果早已注定,我们能做的只有不留遗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