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 第七十二章 李严?

第七十二章 李严?

    李严见到李准时正是中午,烈日当空,可堂中的气氛却比这酷暑还要难捱。

    “正方这两日休息地可好?”

    “劳端平公挂念。”

    在主位的李准声音和风细雨,坐在李严对面的李立则是噤若寒蝉。

    “孟舒兄长今日是休沐?”

    听到李严的问候,李立先是扭头看了眼父亲,见父亲脸色未有变化,才回答道。

    “是因事回家,未到休沐之日。”

    听到回答后,李严见家主喝了口酒,又动箸夹了块肉放到嘴中,于是也跟着拿起箸来。

    李严虽是李氏旁支,可每次到这庄园里时都如做客一般,说话行事都要小心谨慎,以免在主宗面前留下坏的印象。李准待李严这些旁氏虽是亲厚,可处处透露出生分,不仅如李严一般的旁支英才,就算面前是他自己的儿子,李准同样一丝不苟,异常庄重。

    “正方该是听到城中传的那些消息了吧。”用完宴飨之后,李准开口问道。

    “有仆役进城采买,倒是听他们说起。”

    “那你那些同僚也该知晓此事吧,是否察觉到有人有异常?”

    听到此问,李严想了想,回答道:“那些掾史听到传开的那谶纬之语后虽有惊讶,倒也还算正常,不似作伪。再加上他们这两日都未曾离开过府邸,但依侄儿看,他们当时与此事无关。”

    李严带头不去郡守府是李准指示的,李严在完成家主的吩咐时从来不敢有半分惰怠。

    李准听到此话后点了点头,这在他意料之中,即便此事真是那些掾史背后的士族所为,那些旁支出身的吏员也不会知晓分毫。但李准让李严来此,不是要询问此事。

    “正方用过饭后就回郡府去吧。”

    李严听到此话后愣了一下,随后又赶紧答应。

    “依端平公令。”

    两日未去郡府,若按照李准所言回郡府去见何苗,不说这新郡守会如何看他,就是他请到府邸中去的那些同僚也不会给他好脸色。

    李准也是考虑到这个原因,不想寒了旁支的心,遂叫李严来家中吃顿便饭,以示亲厚。

    李立送走了李严之后,又回到父亲身边。

    “知道我为何给你取名为平,又为何赐你表字为孟舒吗?”李准也没有等李立回答,继续说道:“平,从八也,均分之意。你虽是庶子,但为父待你兄弟几人却无差别。以孝廉之身,入公卿门下,出则为一郡主官,望的就是你日后能扶保兄长,保家业不堕。

    身为亲父,吾怎会不知你心中所想?赐你表字为孟舒,孟代表你是庶子之长,亦有让你效仿孟子之意。舒为平意,平舒平舒,分而匀适则平舒矣,莫要想的太多。”

    李立不敢回话,李准又道:“就说正方,论才学,其高出你不止一筹,论品性,其也温文尔雅,远比你谦逊。行事进退有度,侍奉师长又如同对自己父母一般。可此等良才,却也只能在一三百石之位上蹉跎,族中已不会给他更多助力。正方小不了你几岁,可他这一辈子已经能望到头了。”

    话毕,李准抬起头,问道:“你可明白了?”

    李立又跪在地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泣声道:“儿子知错了!儿子这就回铁场,行补救之法。”

    “为父已经派人去寻那吏员了,待人抓回来,你自己去处置吧。”

    于此同时,何苗也留娄圭在自己的别院中吃饭,二人地位虽有尊卑,却不似李氏父子那般,反而特别亲善。

    “子伯,我来为你引荐。”何苗抬手指向荀彧,说道:“荀文若,治世之大才。”

    荀彧依照“小神医”的医嘱,在腿伤痊愈之前都不能乱动,只能在榻上拱手道。

    “见过子伯兄,弟在乡中就曾听亲友说起过子伯兄大名,至南阳后,也从车骑口中得知了子伯兄之筹谋,彧深赞之。”

    “文若言重了,圭当不得。”

    娄圭自然也是听过荀彧之名的,何颙之品评“王佐之才”甚是响亮,只是荀彧因妻族成分而染上了恶名,才致使他未显名于天下。

    何颙曾与陈蕃、李膺交好,当年李膺被宦官诬陷下狱,时为太尉的陈蕃上书桓帝,为前司隶校尉李膺求情,却不被采纳。

    其后不久,桓帝崩殂,陈蕃与窦武密谋诛灭宦官,却被曹节矫窦太后诏令,杀了窦武等人。当时七十多岁的陈蕃听闻此消息后便带着属官与学生八十余人,持兵刃冲击承明门,之后被王甫捉拿下狱,于当日被杀死。

    事后何颙被牵连,不得已弃官流窜于汝南周围,躲藏了十数年,直至黄巾之乱才被起复。而汝南虽在豫州,却与荆州临壤,何颙也时常游历荆州,其声名散布荆、豫。

    娄圭作为南阳人,自然也仰慕不畏阉宦、不贪恋权位的南阳老乡何颙。何颙每到南阳来,娄圭一收到消息就会前去拜访追星,因而娄圭早就知道荀彧之名。

    值得一提的是,杀窦武的曹节就是如今的后将军袁术岳母之父。曹操入仕为郎之后曾与司徒陈耽上书为窦武陈蕃平反,事后陈耽被杀,曹操却好端端的。(注)

    娄圭虽然听过荀彧的声名,但从他对荀彧的称呼来看,娄圭应该是存了要和荀彧较劲的念头。(注二)

    “出自我的谋划,荀彧竟然说看就看了,凭什么?就凭他出自颍川荀氏吗?”

    名士传扬的声名,这其中的门道寻常人不知,娄圭可是清楚的很,他的偶像何颙只要一被灌醉,口中就会吐出诸多名士之间的内幕。

    荀彧也不在意娄圭话里的机锋,毕竟何苗对两人的亲疏之分还是很明显的。荀彧知道娄圭的谋划,并将其完善,但娄圭今日之前,还不知道荀彧就在何苗帐下。荀彧此时虽没有郡守府的官身,但却是实打实的何苗门下第一幕臣,甚至何苗效仿萧何——月下入娄府,还是荀彧支的招。

    从到达南阳以后,何苗已经没心思和精力做平日的饭食了,除了每日给荀彧熬一锅粥,别院中的饭食都是亲兵们去城内酒楼购置。

    今日招待娄圭虽有加菜,勉强称得上是士大夫之宴,但站在何苗与尝过美味的荀彧二人的角度,此餐只能算是简便,并无新意。不是何苗瞧不上娄圭,而是他昨日睡的太晚,待娄圭见过各县功曹后,何苗回屋中又看了会儿账本才睡下,他也没要想到娄圭会在饭点前后赶来郡守府。

    用过餐后,何苗与娄圭走到郡府中,还没等他们进门,就发现了门内的有些不同。

    何苗一个眼色,钱连稍一犹豫后就上前驱赶书佐小吏。

    “都没事做了是不是?再去清洗一遍院墙。”

    众人转过身来,刚欲与小老头揶揄两句,话还没出口,便看到府门亭长身后的郡守与功曹史,于是纷纷点头,作鸟兽散,小跑着去拿笤帚。

    在仓曹公房中的李严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后,走出了房门。那些顽吏既然能被钱老头喝走,其身后定是郡守或是新任功曹。

    “仓曹掾史李严,见过府君。”

    李严行了一个重礼后,何苗上前将其托起,说道。

    “余自上任以来,还未见过仓曹呢,不知仓曹是否是害了病,这才数日未到府衙内?”

    没等李严回答,其他诸曹的掾史、长吏也走出了公房,共同拜见新任郡守。

    “行了行了,都回去忙事吧,数日未来府衙,这案牍怕是要塞不下了。”

    说着这话,何苗脸上露出微笑,却不含讥讽之意。

    “李严?”

    早在郭大对钱连“动手”当日,娄圭和钱连二人就将郡府内曹掾长吏的名讳通通告诉给了何苗,且何苗还真的认识其中一个名字,就是不知此李严是否是彼李严?

    刘备死后,李严曾任过诸葛亮的副手。诸葛亮北伐时,李严曾以中都护之职兼领丞相府事,在蜀汉朝堂可谓位高权重。(注三)

    若这李严与蜀汉副相是同一人,

    注:前文提到过,此处人物线有了穿插,简要提出。详情见《后汉书·刘陶传》。

    注二:看娄圭的生平,已经他被杀的始末,此处对娄圭性格的推测应该是合理的,不是乱写。

    注三:。章武三年(223),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

    建兴元年(223),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建兴八年(230),诸葛亮知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表其子李丰接替督主江州防务,并命李严以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李严改名为李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