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

    清明节到了,百花争艳,柳絮纷飞。一场春雨过后,御花园里空气格外清新,散发着泥土的香气。

    文武百官陪着,孝宗带着家眷到太庙祭祀。

    仪式举行完毕。大臣们各自回府祭祖,踏青走乡串户,开启了赋闲在家模式。

    若雨带着孩子回李府了。

    老夫人早让人准备好供品,(烧鸡馒头果子)带着李府家人,到李家伺堂,郑重地举行祭奠仪式。

    老夫人先上香,跪拜完祖宗。然后给老令公燃上,到了酒说:“好好喝吧,子良泰儿重孙子,都去找你了,可不孤单吧。”

    老夫人又对着儿子孙子牌位说:“好好陪着老令公。”

    王氏逐一拜祖,在子良牌位前,往地上倒了三杯酒。哽咽起来。

    若雨一个个嗑头,燃香,倒酒。最后出门,对着北方嗑头作揖。喃喃说:“爷爷爹爹,耶律泰,在天保佑。”

    这天吃斋,饭桌上全是素食。若雨给孩子们拿了青团,他们开心地吃起来。

    春光灿烂,阳光明媚,满园花开,香气扑鼻,蜂蝶飞舞。

    若雨和秋儿,陪老夫人少夫人走前面,游园赏花。奶妈抱着孙女燕燕跟后面。

    若雨对秋儿说:“南方好吧。”

    秋儿说:“小主,好是好,就是天天太闲了。孩子都轮不到吾带。”

    老夫说:“这孩子,好不容易享享福,劳碌命。”

    老人累了,坐花厅喝茶。

    秋儿拿出风筝,教羽太子和北北在院里放,风筝随风飞上了天,太子和北北开心地跑着笑着,乐哈哈的。

    若雨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们生在盛世,比我们小时候快乐多了。吾和弟弟就是读书习武,没有快乐童年。”

    老夫人说:“那时家里突然发生变故,一家人只想着保命报仇,苦了你和浩儿。”

    若雨看老人想到了过去,连忙说:“吾随便说说,祖母勿想多了。”

    老夫人拍拍若雨手说:“多亏你和浩儿,仇报了,国家也好了。”

    少夫人说:“是呀,都过去了,人生有得有失。”

    老夫人说:“李府亏待你了,一个人守子良几十年。”

    少夫人说:“娘,吾有你和雨儿,还有浩儿,心里很踏实。”

    若雨说:“你们都要好好的。”

    晚上,奶妈让厨房包了芨芨菜饺子。俩孩子玩得欢,狼吞虎咽,一人吃一大碗。

    秋儿说:“慢点吃,别咽着。”

    若雨笑着说:“还是出宫好,吃饭都多。”

    老夫人笑着说:“看娃娃们吃饭真香,就感觉年轻了,老婆子可比不上他们的胃口,老了。”

    若雨说:“祖母,不许说老,你不过六七十岁,要活一百岁。”

    老夫哈哈笑了:“那不是老妖婆了。”

    少夫人说:“雨儿,以后常回来,祖母看到你和孩子们开心。”

    若雨说:“娘和祖母想孩子了,随时进宫去,又不远。”

    老夫人说:“雨儿,不用担心。你们宫里事多,孩子们要读书习武,我就不多打扰你们。府里有秋儿奶妈,燕燕也长大好玩了。秋儿回来了,和你在一样。”

    若雨拉着秋儿手说:“好姐姐,府里交给你,替吾尽孝。”

    秋儿说:“小主,说那里去了,她们也是吾的亲人,北北不是你在照看。”

    老夫人催促说:“趁天没黑,早点回宫。”

    天色将暗,若雨上了马车,带俩孩子回宫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