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8章 欲盖弥彰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8章 欲盖弥彰

    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新朝遂告灭亡。

    王莽非常重视科学创新,他听说有人用大鸟的羽毛造成了一种飞行器,可以让人飞行一段距离,王莽立即亲自见了这个发明者。

    而且大力鼓励称赞此人,还有他发明的游标卡尺,更是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王莽禁止奴隶买卖,虽然奴隶制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当时还是存在这样的交易的。

    不过王莽却提出断绝这种买卖,也就证明王莽非常注重人人平等,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认为这种想象很正常。

    土地分配,这其实也是对他的管理打击非常大的,王莽下令,所有人最多只能占有100亩土地。

    无论穷富,富人或者是贵族必须把多出来的土地让给穷人,而且土地属于国有,不再允许私人买卖。

    王莽的国号叫“新”,也就是新王朝,代表与古人不同,要标新立异,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毕竟这个名字确实和其他朝代差了不少。

    王莽对匈奴和高句丽非常不满,王莽多次率军击败匈奴,还有高句丽,甚至还把名字改成了下句丽,能想出来这样的名字的人在当时恐怕也不多。

    王莽对生产力也是很重视的,凡是无业游民每年都必须要做出惩罚,做劳役之类的。

    他还认为这些游民可能会犯罪,这样可以减少犯罪率,对民间的治安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还搞了一种贷款机制,可以贷款给农民去种地,最后只需要收10%的利润,或者是没钱办丧事,可以直接向国家贷款,而且不需要任何利润,这种想法一直到现在才开始盛行起来。

    不允许商人私自囤货,而且国家会对商品进行明码报价,为了不让商人赔钱,王莽还会让人把商人多出来卖不掉的东西买走,等到需要这种东西的时候,再用非常低的价格卖出去。

    禁止私自铸造货币,完全交由国家一起铸造使用,对资源进行管控,如果需要开采必须纳税,还要有营业执照。

    喜欢戴高帽子,往衣服里面塞一些羽毛,或者是其他动物的毛,可能他是想整个羽绒服出来。

    不过也因为他的改革过于超前,导致民间起义四起,再加上“位面之子”刘秀的起义,新王朝也随之覆灭。

    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舂陵起兵,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

    当时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

    后经过激战杀死了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不久又杀死湖阳尉,占领棘阳。

    但随即就遭遇甄阜、梁丘疵等所率的新军。

    在小长安溃败,刘秀“单马遁走”,途中还救了妹妹刘伯姬。

    但姐姐刘元拒绝上马,以免拖累刘秀,最终与她的三个女儿被新军杀死。

    此次兵败后,新市、平林打算放弃对舂陵军的支援,刘秀便偕刘縯、李通到宜秋见下江兵首领王常,说服他加入。

    最终新市、平林、下江与舂陵兵联合作战,于翌年正月在沘水、淯阳等地大败新军,并击杀甄阜、梁丘疵等新莽将领。

    更始元年二月,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

    对此,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暂且作罢。

    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

    更始政权建立,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同年五月,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迫使刘秀的部队从阳关(今河南省禹州西北)撤回昆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昆阳汉军仅九千人,众恐不敌,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

    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

    此时新莽军队已逼近城北,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兵赴援昆阳。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王邑军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

    昆阳守军别无退路,坚守危城。此时新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

    刘秀于六月一日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

    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新军数十人。

    诸将说:“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汉军士气大振,刘秀继续追击,迫使新军退却,诸部也乘胜攻击新军,斩首数百千级。

    随后刘秀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今叶县辉河),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

    王邑依旧轻敌,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寻率及万人迎战,王邑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诸将未敢出援。

    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乘势出击。

    新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

    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新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

    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

    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马不停蹄南下攻城略地时,刘秀的长兄大司马刘縯被更始帝所杀。

    刘縯无故被杀,对刘秀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

    但是刘秀能强忍悲伤、韬光养晦、隐忍负重。

    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更始帝刘玄谢罪,对刘縯部将不私下接触。

    虽然昆阳之功首推刘秀,但他不表昆阳之功,并且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并且不敢为刘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

    不过在独居时就不吃酒肉,枕席间往往有泪痕。

    部下冯异劝他尽情哀痛,刘秀制止道:“卿勿妄言。”

    更始帝本因刘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

    故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破虏大将军、武信侯。

    刘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

    但是,刘秀心里明白,即便是一时让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会得到与兄长刘縯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声名远播、功高震主。

    当时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是黄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

    并且河北一带只能是刘秀去才合适。”

    再说,能不能摆平河北,决定更始政权的命运。

    当时南方流行一个童谣:“得不得,在河北。”

    可是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绿林军出身的将领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

    当初刘玄杀刘縯,就是朱鲔和李轶的强烈提议,朱鲔他们不让刘秀去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强了。

    刘玄很为难,朱鲔这边的反对意见也是很有道理的,让他去,刘秀势力壮大,太危险,不让他去,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更危险。

    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冯异向刘秀献计,一定要想办法巴结左丞相曹竟及其子尚书曹诩,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厚结纳之”,在曹诩的协助下,刘秀才得以被派到河北,从而有了用武之地。

    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

    路上,刘秀的挚交邓禹杖策北渡,追赶上刘秀,对刘秀言刘玄必败,天下之乱方起,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邓禹的话,正合刘秀的心意。

    刘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相应刘林。

    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

    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弇,一身豪气,对刘秀言道:“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发此两郡兵马,邯郸根本不足虑”。

    刘秀高兴的指着耿弇道:“是我北道主人也”。

    不久,刘秀率军在更始帝派来的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取得南栾之战胜利,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马成年少时为县吏。

    刘秀伐颍川时归顺,刘秀以马成为安集掾,后调任郏县(河南郏县)县令。

    刘秀讨伐河北,马成就弃官步行,追到蒲阳赶上刘秀,刘秀任命马成为期门,跟从征伐

    公元25年,刘秀登基称帝,改元建武,马成升任护军都尉。

    建武二年(26年),随盖延平定割据东部的刘永。

    建武四年秋,马成拜为扬武将军,督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征调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的军队攻击割据江淮一带的李宪。

    当时刘秀到寿春,设立坛场,按祖礼授马成军权。

    马成进围李宪于舒,令诸军各深沟壁垒。

    李宪多次挑战,马成坚壁不与交战,围守一年多,到建武六年春,城中食尽,于是攻城,屠杀舒城居民,斩李宪,追击其党羽,尽平定江淮地区。

    建武七年夏,封为平舒侯。

    建武八年,跟从大军征伐割据陇西的隗嚣,四川的公孙述派兵救援隗嚣。

    马成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武威将军刘尚在来歙率领下攻占天水,击破公孙述将田弇、赵匡。

    隗嚣被消灭后,马成出任天水太守,统帅军队如故。冬,征召回京师。

    建武九年,代来歙掌管中郎将,率武威将军刘尚等破河池县,于是平定武都郡。

    建武十年,大司空李通罢官,以马成代理大司空事,居大司空府如实职办事,数月之后复拜扬武将军。

    建武十一年夏,西羌各族数万人,屯聚攻击掠夺,拒守浩亹隘。刘秀派遣马援、马成发起攻击。羌兵大溃,共斩首千余级。

    建武十一年,马成与盖延随来歙进攻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大败公孙述的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辩,陷之,乘胜进兵。

    后因来歙遇刺退兵。

    建武十四年,马成屯兵常山、中山以警备北部边疆,并领建义大将军朱佑所部。

    建武十五年,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随大司马吴汉北击匈奴,徙鴈门﹑代郡﹑上谷等地的官吏百姓六万余人,安置在居庸﹑常山关以东地区。

    骠骑大将军杜茂因指使军吏杀人,免职。

    马成又代骠骑大将军杜茂建筑工事,自西河至渭桥,自河上至安邑,自太原至井陉,自中山至邺,都建筑堡垒,起烽火,十里建一个了望哨所。

    在职事五六年,帝以马成勤劳,征召回京。

    边疆人士多有上书求其回边的,帝因此再派遣马成还屯。

    等到匈奴南单于保塞自安,北方安宁无事,拜马成为中山太守,呈上将军印绶,仍领屯兵如故。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县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出身寒微,起家亭长,进入渔阳郡贩马为业。更始元年,起家安乐县令。率众归顺萧王刘秀,拜偏将军、建策侯。

    此后,斩杀苗曾、尚书令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流民军,忠心支持刘秀称帝。

    东汉建立后,拜大司马、广平侯,率军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攻打匈奴。

    吴汉出身贫苦,后来在县中当亭长。新朝末年,吴汉因门下宾客犯法,逃到渔阳郡,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地,交结各地豪杰。

    更始元年,刘玄称帝,派使者韩鸿招降河北各州郡。

    有人告诉韩鸿:“吴子颜是位奇士,可以与他计事。“

    韩鸿召见吴汉,对他非常器重,以刘玄的名义委任他为安乐县县令。

    更始二年,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在邯郸起事,派人到河北招降,而刘秀此时也在经略河北。

    吴汉素闻刘秀有长者之风,决心归附,并对渔阳太守彭宠道:“渔阳、上谷突骑,天下闻名。您为什么不集合二郡的精锐,归附刘公攻击邯郸呢,这是难得的功劳哩。“

    彭宠虽然愿意,但官属都想归附王郎。

    吴汉辞去后,在路上见到一个儒生,儒生认为刘秀所过之处,郡县归心。

    吴汉便诈为刘秀亲笔书信,移檄渔阳,让儒生交给彭宠,令他把所听到的话去说服彭宠,吴汉也跟着到渔阳。

    彭宠深以为然,派吴汉与上谷诸将会师南进。

    吴汉等人沿途击斩王郎将帅,终于在广阿追上了刘秀。

    刘秀任吴汉为偏将军,使其率骑兵围攻邯郸,攻克邯郸后,赐号建策侯。

    为了补充兵源,刘秀准备到幽州征兵,但又顾虑刘玄任命的幽州牧苗曾从中作梗。

    晚间召见邓禹,询问谁可完成征兵任务。

    邓禹推荐吴汉,并说:“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刘秀乃拜吴汉为大将军,持节征发幽州十郡骑兵。

    苗曾听说后,果然暗中部署,并命各郡不得发兵。

    吴汉率领随从二十人前去苗曾驻地无终。

    苗曾以为吴汉没有防备,便亲自出城迎接。

    吴汉乘其不备,令随从将其就地斩杀,夺其兵马。

    幽州各郡震恐,莫不望风服从。

    吴汉征调全部兵员南下,与刘秀会师清阳。

    诸将见吴汉士马甚为强盛,都认为他不肯分兵给别人。

    吴汉回到幕府,呈上军士名簿,诸将都请求将兵士调拨麾下。

    刘秀笑道:“以前恐怕他不肯与人,现在提出请求的为什么又这样多呢?“诸将尽皆羞惭。

    起初,更始派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打王郎,刚好刘秀赶到,共同平定邯郸。

    谢躬裨将抢劫虏掠,刘秀深为憎恨,虽都在邯郸,还是分城而处。

    后来,谢躬率兵数万,还屯邺城。

    刘秀南击青犊农民军,并请求谢躬挡住尤来农民军。

    青犊军被击破后,尤来军果然进犯,北走隆虑山。

    谢躬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邺城,自己率诸将军攻击尤来军。

    结果,尤来军奋力死战,谢躬大败。

    刘秀乘谢躬北征,令吴汉、岑彭袭取邺城。

    吴汉派人劝降陈康,陈康乃开城投降,并献谢躬妻子。

    谢躬兵败而回,不知陈康反叛,入城之后,被吴汉杀死。

    此后,吴汉随刘秀北上进攻铜马、重连、高湖各支农民军,常率突骑冲锋陷阵。

    刘秀平定河北后,吴汉又与诸将一同劝进。

    刘秀即位后,根据谶语任命孙咸为大司马,导致群臣反对。

    刘秀只得让群臣推举,群臣都推选吴汉与景丹。

    刘秀认为吴汉有“诛苗幽州、谢尚书“的功劳,封其为大司马,统帅全军,更封舞阳侯。

    不久,吴汉率朱祜等十一将讨伐朱鲔,围困洛阳。

    建武二年,吴汉率王梁、耿弇等九人共击檀乡农民军于漳水,大破敌军,收降十万余人。

    刘秀派使者封吴汉为广平侯,食邑四县。

    后来,吴汉率诸将击邺西山贼黎伯卿等,追到河内修武,攻破贼兵所有屯聚。

    刘秀亲自赶来抚问慰劳,又遣吴汉进兵南阳郡,攻取宛、涅阳、郦、穰、新野诸城。

    吴汉在南阳放纵部下劫掠乡里,致使民怨沸腾,结果逼反了破虏将军邓奉。

    不久,吴汉引兵南下,与秦丰战于黄邮水,大破秦丰;又与偏将军冯异击溃铜马、五幡等农民军。

    建武三年春,吴汉率领耿弇、盖延进攻轵县地区的青犊农民军,迫使农民军投降。

    此后,吴汉又率领杜茂、陈俊等南下攻打梁王刘永,将其大将苏茂围困在广乐。

    刘永部将周建率兵来救,吴汉以轻骑接战,结果坠马伤膝,只得还营养伤。

    诸将道:“大敌当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吴汉裹创而起,杀牛饱飨士卒,激励三军,士气大振。

    次日天明,周建、苏茂出兵围吴汉。

    吴汉选精兵为前锋,奋力还击,大破敌军,苏茂、周建弃城突围出走。

    吴汉留杜茂、陈俊守广乐,自率大军与盖延将刘永围困在睢阳。不久,城中食尽,刘永被部将杀害。

    建武四年,吴汉率陈俊、王梁在临平击破五校农民军,一直追到东郡箕山。

    此时,鬲县五姓豪强造反,驱逐县长。

    吴汉认为鬲县造反,是县长的责任,于是将县长逮捕,传檄各郡。

    五姓豪强自动开城投降,诸将尽皆拜服。

    同年冬,吴汉率耿弇、王常在平原击破富平、获索农民军。

    建武五年,农民军夜攻汉营,军中惊乱,吴汉坚守不动,不久军心安定。

    吴汉连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敌军,追讨余党,一直追到无盐县,进击勃海。

    不久,吴汉随刘秀南征董宪,围困朐城。

    建武六年,吴汉攻破朐城,斩杀董宪。

    至此,东方诸郡国完全平定。

    关东平定后,隗嚣又反,刘秀命吴汉率军镇守长安。

    建武八年,吴汉随刘秀西征隗嚣,与岑彭围隗嚣于西城,关中诸郡甲卒亦奉调围城。

    刘秀东归前,告诫吴汉道:“诸郡甲卒但且坐费粮食,若有逃亡,就会沮败众心,应当都罢之。“

    吴汉与诸将以兵多势众,留诸郡兵以借其力,遂不遵命。

    后来果然粮食短缺,士卒逃亡。

    隗嚣部将行巡,周宗亦率所借蜀兵前来救援,吴汉终以军粮不继而告败退。

    建武十一年,吴汉率征南大将军岑彭自荆州入蜀讨伐公孙述。

    岑彭攻破荆门后,率领大军长驱入蜀。

    吴汉留守夷陵,修理舟船,事毕率所部三万人溯江西上。

    适逢岑彭遇刺,吴汉兼领其军。

    建武十二年,吴汉率部与公孙述大将魏克、公孙永大战于鱼涪津,大破蜀军,遂北上进攻武阳,击溃来救的蜀将史兴,攻下广都,前锋直逼成都。

    刘秀曾经告诫吴汉:“成都有十多万部队,不可轻视。只要坚守广都,待他们来攻时,不要与他们争锋。如果他们不敢来攻,你转营强迫他们接战,必须等到他们精疲力竭,才可以发起攻击。“

    吴汉求胜心切,率兵二万进逼成都,倚江为营。

    自驻江北,留副将刘尚率万余人屯守江南,相距二十余里,在江岸修筑浮桥作为联络。

    刘秀闻知大惊,遣使责问吴汉道:“我对你下过许多指令,为什么事到临头又乱套了呢?

    既轻敌深入,又与刘尚另建营垒,如事情急迫,就来不及了。

    敌军如果出兵牵制你,而以大兵攻刘尚,刘尚被攻破了,你也就败了。

    幸亏现在没事,你赶快引兵回广都。“

    诏书尚未赶到,公孙述便已派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围攻吴汉,另派万余人攻刘尚,使其两不能救。

    吴汉与谢丰大战一日,兵败还营,召诸将训话:“如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将来的祸患难以估量。

    如今要潜师寻得刘尚于江南,合兵一处共同御敌。

    若是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必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

    成败的时机,就在此一战了。“

    诸将应诺。

    于是闭营三日不出,乘谢丰等不备,夜间拔营疾走与刘尚合军。

    谢丰、袁吉发觉后急忙率兵追击,吴汉等奋力迎战,大败蜀军,斩谢丰、袁吉。

    吴汉回到广都后,留刘尚拒公孙述,上书报告刘秀,而且自我谴责。

    刘秀道:“你回广都,很是适宜,公孙述必不敢忽略刘尚而攻击你。

    如果他先攻刘尚,你从广都五十里率全部步骑赴敌,刚好遇到他的危困,必可破蜀兵。“

    此后,两军激战于广都、成都之间,汉军八战皆捷,围困成都。

    公孙述自率数万人出城大战,吴汉使护军高午、唐邯率精兵数万人冲锋陷阵。

    蜀兵大乱,高午冲入阵中刺伤公孙述,公孙述返回城中伤重而亡。

    次日,公孙述大将延岑开城出降。

    吴汉率部入城,放兵大掠,族灭公孙述、延岑家族,烧毁宫室,残杀百姓。

    刘秀大怒,严词谴责吴汉,又指责副将刘尚失伐罪吊民之义。

    建武十三年正月,吴汉旅浮江而下,到达宛城后,奉诏令祭祖。

    建武十五年,吴汉再率马成、马武北击匈奴,把雁门、代郡、上谷官吏人民六万余口,迁徙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

    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将史歆在成都谋反,自称大司马,进攻太守张穆。

    张穆逃奔广都,史歆就移檄到郡县,而宕渠杨伟、朐月忍徐容等各起兵响应史歆。

    刘秀因史歆曾是岑彭的护军,精通军事,所以派遣吴汉率领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率万余人前往讨伐。

    吴汉进入武都,征发广汉、巴、蜀三郡兵围困成都。

    后成都城破,史歆被杀。

    吴汉乘筏沿江而下巴郡,杨伟、徐容等惶恐解散,吴汉杀其大帅二百多人,将其党与百家迁徙到南郡、长沙。

    建武二十年,吴汉病危。

    刘秀亲临看望,并问吴汉后事。

    吴汉道:“臣愚昧无知,只愿陛下慎重不要轻易赦免罪犯而已。“

    吴汉去世后,刘秀赐谥号忠侯,并发北军五校、兵车、甲士为其送葬,效法大将军霍光的丧礼。

    吴汉性格好强、每次出征,刘秀都放心不下。

    诸将见战阵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惧,失去斗志。

    而吴汉意气如常,正整理武器,审阅兵马。

    刘秀知道后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刘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国军队。

    吴汉出征后,妻子在家购置田业。

    吴汉回来后,责备妻子道:“军师在外,官吏士卒供养不足,何必多买田宅?“

    于是尽数分给昆弟们和外家。

    王梁,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原为渔阳郡狐奴令,后投奔刘秀,被拜为偏将军。

    刘秀占领邯郸后,封王梁为关内侯。

    刘秀称帝之后,王梁历任野王令、大司空、河南尹、济南太守,先后被封为武强侯、阜成侯。

    建武十四年,王梁卒。有子王禹。

    王梁原是渔阳郡的小吏,后来被渔阳太守彭宠重用,被任命为狐奴县县令。

    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令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镇慰河北诸州郡。

    刘秀到河北后不久,王郎在邯郸称帝,河北多从之。

    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离蓟南下。

    上谷太守耿况劝说渔阳太守彭宠一起派兵支持刘秀。

    彭宠的主要部下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也都力劝彭宠支持刘秀。

    彭宠于是派遣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率领都尉严宣、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与上谷军合兵南下支援刘秀。

    上谷兵、渔阳兵会师南下,沿途击斩王郎的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四百余人,攻取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所属二十二县,终于在广阿追上了刘秀。

    刘秀得到这支生力军之后非常高兴,把王梁、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等人都封为偏将军,让他们都继续统领本部兵马。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攻入邯郸,斩杀王郎,随即封赏功臣,王梁被赐爵关内侯。

    此后跟从刘秀,参加了平定河北的征战。

    更始二年,刘秀派邓禹西征,冯异南驻孟津,自己亲率主力北徇燕赵。

    王梁被刘秀任命为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一起留守大后方河内郡,王梁协助寇恂、冯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令朱鲔等不敢出兵,刘秀认为王梁的功劳很大。

    于是擢拜王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