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9章 扮猪吃老虎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9章 扮猪吃老虎

    建武二年春,檀乡农民军与五校农民军合兵进扰魏郡、清河郡。

    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率大司空王梁、大将军杜茂、扬化将军坚镡、建义大将军朱佑、执金吾贾复、偏将军王霸、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等九将军共击檀乡农民军,诏令军事一律归属大司马,而王梁擅自发动野王兵,刘秀以其不遵诏令,令他在所在县中停止行动,而王梁仍然擅自进军。

    刘秀以王梁前前后后都违抗命令,大怒,派遣尚书宗广持符节往军中斩王梁。

    宗广不忍心诛杀王梁,就用囚车将王梁载回京师。

    到京师之后,刘秀感念旧情赦免了王梁,派宋弘取代王梁出任大司空。

    一个多月之后,刘秀又任命王梁为中郎将,兼执金吾事。

    派他北守箕关,王梁到任后攻击赤眉别校,赤眉别校投降。

    随后刘秀再命杜茂与中郎将王梁一起清剿五校农民军余部,杜茂、王梁先后在魏郡﹑清河郡﹑东郡击败了五校农民军,平毁了其所筑的所有营堡,迫降农民军持节的大将就有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成为汉军的重要后方基地。

    建武三年春,王梁带兵转击五校农民军,一直追击到了信都、赵国,大破五校农民军,农民军所有屯聚的营垒都平毁了。

    建武三年冬,刘秀派遣使者持符节拜王梁为前将军。

    建武四年春,王梁奉命带兵进攻刘永残部占据的肥城、文阳,都很快攻下了。

    王梁进而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合兵进攻刘永残党的大将佼强、苏茂于楚、沛之间,攻拔大梁、砫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道并进,一年多全都平定了。

    建武五年春,王梁跟从刘秀亲征,在救桃城,破庞萌等战斗中,王梁战斗尤其有力。

    刘秀任命李通代王梁为前将军。拜为山阳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者,将兵一如过去。

    在担任山阳太守几个月之后,王梁被征召入京,取代欧阳歙担任河南尹。

    王梁开渠引谷水注入洛阳城下,向东泻入巩川,等到渠成而水不流。

    建武七年,有司弹劾奏明,王梁惭惧,上书请求退职。

    刘秀下诏书说“: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他为贤,所以将他擢升到京师。

    他建议开渠,是为人兴利,众力已过,而功不成。

    百姓埋怨诽谤,言谈者喧哗吵嚷。

    虽蒙皇帝宽宥,他本人还是执意谦退,'君子成人之美',特以王梁为济南太守。“

    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为阜成侯。

    建武十四年,卒于官。

    王梁死后,其子王禹嗣位。王禹去世,其子王坚石嗣位。

    王坚石因父亲王禹及弟弟王平参与了楚王刘英谋反的罪案而被追究,斩于市,封国被废除。

    贾复,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贾复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

    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

    建武三年,贾复出任左将军。建武十三年,定封胶东侯,食邑六县。

    贾复年轻时勤奋好学,通晓《尚书》,被老师李生称赞为将相之才。

    新朝末年,贾复为县吏,奉命与同僚到河东地区运盐。

    途中遇到盗贼,同僚都弃盐逃跑,惟有贾复把盐运回到县里,受到人们称赞。

    绿林军起义后,贾复聚众数百人在羽山响应,自称将军。

    更始元年,刘玄称帝,贾复率领部众归附汉中王刘嘉,被任命为校尉。

    更始二年,贾复见更始政权日趋腐败,于是劝说刘嘉脱离刘玄,另树一帜。

    刘嘉不愿背叛刘玄,但却写信向刘秀推荐贾复。

    于是贾复辞别刘嘉,前往河北,经过邓禹的引见,见到了刘秀。

    刘秀对贾复非常赏识,任命其为破虏将军督盗贼,还将车驾左边的马赏赐给他。

    同僚们因贾复新来都排挤他,要求刘秀将他调为鄗县县尉,刘秀道:“贾督有击退敌军于千里之外的威风,刚刚任以要职,不得随意撤除。“

    刘秀到信都后,拜贾复为偏将军。

    同年五月,刘秀平定王郎,贾复因功迁都护将军。

    后来在攻击青犊起义军的战斗中,贾复大战先登陷阵,所向披靡,大败敌军,诸将都不得不信服他的神勇。

    建武元年四月,贾复在真定大战五校起义军,深受重伤。

    刘秀大惊说:“我之所以不让贾复担任与主力部队配合作战的将领,是因为他轻敌。

    果然,失去了一位名将。

    听说他妻子怀了孕,如果生的是女儿,我就让儿子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儿,女儿就嫁给他。

    总之,不让他为妻子儿女担心哩!“

    不久,贾复伤病痊愈,在蓟城追上刘秀,并随军攻破邺城。

    同年六月,刘秀称帝,贾复拜执金吾,封冠军侯。

    不久,贾复渡黄河攻打洛阳朱鲔,又大战白虎公陈侨,连战连胜。建武二年,贾复加加穰、朝阳二县食邑。

    此时,在南方还有许多更始政权中的大将没有投降,其中包括郾王尹尊。

    刘秀帝召集诸将商议,并问谁敢前往。

    贾复慨然回答说:“臣请命攻击尹尊。“

    刘秀笑道:“执金吾去攻郾王,我还有什么忧虑呢!大司马应去攻宛。“

    于是派遣贾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攻打尹尊。

    不久,尹尊投降。贾复又率兵东打淮阳太守暴汜,暴汜投降。

    同年秋,贾复又平定召陵、新息。

    建武三年,贾复迁左将军。同年,贾复在新城、渑池连破赤眉军,与刘秀宜阳在会师,迫使赤眉投降。

    贾复在征伐中,多次在溃围中解救危急,身上受伤达十二处。

    刘秀因此很少令他远征,常让他跟随自己,所以贾复缺少独当一面的功勋。

    诸将每次论功,贾复都默然不语。

    刘秀便道:“贾君的功劳,我自己知道。“

    建武十三年,贾复定封为胶东侯,食邑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六县。

    贾复知道刘秀想偃息干戈,修理文德,不想让功臣拥有兵权,就与高密侯邓禹辞去兵权,研究儒学。

    刘秀得知,罢掉左右将军,将贾复免职,只保留列侯的身份,不久又加特进。

    后来,朱佑等人荐举贾复担任宰相,刘秀虽因“功臣并不用“的政策未加许可,但仍允贾复、邓禹和李通三人参与国家大政。

    永平三年,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其中就有“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关于“将相和“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有范例。

    那便是记载于《后汉书·寇恂传》中,东汉初年刘秀的两个功臣──寇恂与贾复之间的故事。

    寇恂在东汉时期,相当于类似萧何的“相国“地位,是位颇有领导才能的名吏,善于治理政务,很受刘秀的器重。

    在他任颖川太守时,为严明军纪,曾将大将贾复手下的一个部将处死。

    而屡立军功的贾复,知道以后,极为震怒,认为寇恂故意与他为难,愤怒表示:要与寇恂势不两立。

    为了避免冲突,寇恂决定不与贾复见面。

    并且对贾复的部下,格外优待。

    处处忍让服低,不使矛盾激化。为了求得和解,煞费苦心。

    这时,刘秀忙于重建汉室,统一中国,正需要这两位将相共同协力,成就帝业。

    为此,他亲自出面,设宴调解。

    对贾复晓以大义,要他以大局为重。说:“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

    贾复经过刘秀的劝说,终于回心转意,不再耿耿于怀。

    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同心同德,共扶汉室。

    “指腹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嫁娶形式。

    所谓“指腹婚“,就是指子女尚在娘肚子里,父母亲就给指定了婚姻。

    在我国,指腹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东汉贾复的故事。

    《后汉书·贾复传》记载,贾复在征战五校农民军时身受重伤,光武帝刘秀十分悲伤,为了表彰贾复的功劳就当众宣布:“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之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这可能是关于指腹婚的最早记载。

    这次的指腹为婚,只不过是对杰出的有功之臣的安抚,可到了后来,却慢慢演变成一种陋习。

    马成原是王莽政权的县吏,投奔刘秀后,久经战阵,参与消灭王郎、刘永、李宪、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九。

    刘秀称帝后,任扬武将军,封平舒侯,后改封全椒侯。

    马成年少时为县吏。

    刘秀伐颍川时归顺,刘秀以马成为安集掾,后调任郏县(河南郏县)县令。

    刘秀讨伐河北,马成就弃官步行,追到蒲阳赶上刘秀,刘秀任命马成为期门,跟从征伐。

    建武八年,跟从大军征伐割据陇西的隗嚣,四川的公孙述派兵救援隗嚣,马成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武威将军刘尚在来歙率领下攻占天水,击破公孙述将田弇、赵匡。

    隗嚣被消灭后,马成出任天水太守,统帅军队如故。冬,征召回京师。

    建武九年,代来歙掌管中郎将,率武威将军刘尚等破河池县,于是平定武都郡。

    建武十年,大司空李通罢官,以马成代理大司空事,居大司空府如实职办事,数月之后复拜扬武将军。

    建武十一年夏,西羌各族数万人,屯聚攻击掠夺,拒守浩亹隘。刘秀派遣马援、马成发起攻击。羌兵大溃,共斩首千余级。

    建武十一年,马成与盖延随来歙进攻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大败公孙述的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辩,陷之,乘胜进兵。

    后因来歙遇刺退兵。

    建武十四年,马成屯兵常山、中山以警备北部边疆,并领建义大将军朱佑所部。

    建武十五年,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随大司马吴汉北击匈奴,徙鴈门﹑代郡﹑上谷等地的官吏百姓六万余人,安置在居庸﹑常山关以东地区。

    骠骑大将军杜茂因指使军吏杀人,免职。

    马成又代骠骑大将军杜茂建筑工事,自西河至渭桥,自河上至安邑,自太原至井陉,自中山至邺,都建筑堡垒,起烽火,十里建一个了望哨所。

    在职事五六年,帝以马成勤劳,征召回京。

    边疆人士多有上书求其回边的,帝因此再派遣马成还屯。

    等到匈奴南单于保塞自安,北方安宁无事,拜马成为中山太守,呈上将军印绶,仍领屯兵如故。

    光武中兴以后,武陵蛮夷特别强盛。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单程等人凭藉蛮夷的地形险要,大肆进攻郡县。

    建武二十四年,相单程等人向下游攻打临沅,朝廷派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攻打相单程,不能取胜。

    马成因此次率军南击武奚谷蛮贼,未建军功,就呈上太守印绶。

    建武二十七年,定封全椒侯,就国。

    臧宫年轻的时候,曾担任颍川郡郏县的亭长、游徼等职。

    后来,率领宾客参加下江兵,在军中担任校尉。

    绿林军大起义后,南阳西汉宗室刘演、刘秀兄弟也起兵于舂陵。

    为了抗击王莽的部队,舂陵兵加入了绿林军。

    于是,臧宫有机会结识了刘秀,并追随他征战。

    臧宫作战勇猛,军中诸将都夸他勇敢。

    刘秀见臧宫话语不多,做事勤勉,也很器重臧宫,把臧宫收纳为自己的亲信。

    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令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镇慰河北诸州郡。

    刘秀进兵平定河北之战中,臧宫被任命为偏将军。

    在随后的战争中,臧宫屡次陷阵破敌,立下很多战功。

    建武元年六月,刘秀称帝,臧宫被任命为侍中,骑都尉。

    建武二年春,刘秀称帝后第二次大封功臣,臧宫被封为成安侯。

    建武元年九月,汉军光复洛阳,为了巩固洛阳,就要剿灭洛阳西、南一带的流民军。

    建武二年春,刚刚封侯的臧宫与王常、景丹、朱佑、祭遵、王梁一起统领大军南出箕关。

    向南进军,去清剿盘踞在洛阳西南地区的弘农、厌新、柏华、蛮中等流民武装,经过一年的苦战,平定了这些地方。

    在清剿流民军之后,又去清剿更始政权的残余势力。

    建武三年,臧宫又和征虏将军祭遵去讨伐盘踞在涅阳、郦县一带的更始政权的将领左防、韦颜。

    在臧宫率领突骑猛攻之下,左防、韦颜大败,被迫投降。

    消灭更始残军之后,建武三年五月,臧宫又随征南大将军岑彭继续南征,前去围剿盘踞在荆、楚地区的楚黎王秦丰,经过二年苦战,消灭了敌军主力。

    建武五年,臧宫单独率兵徇江夏郡,先后攻克了代乡、钟武、竹里等地。

    因为在南征之中立下功劳,刘秀派太中大夫持节任命臧宫为辅威将军。

    建武七年,臧宫被改封为期思侯。

    建武七年,臧宫率军继续南下,平定了梁郡、济阴郡。

    经过十年征战,刘秀已经基本统一中国,只有西南一隅的公孙述还没有被消灭。

    建武十一年三月,刘秀命令岑彭与吴汉、诛虏将军刘隆、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等将领调集南阳、武陵、南郡的兵士和桂阳、零陵、长沙的水手六万人,会集荆门,准备伐蜀。

    汉军攻破荆门之后,岑彭、臧宫、刘歆率领3万余人水陆并进,出垂鹊山,然后出秭归,直抵江关,进逼江州。

    江州城固粮多,不易攻破,岑彭、臧宫绕城而过,率主力及降卒3万直指垫江,攻破平曲,收其米粮10万石。

    公孙述急调延岑、吕鲔、公孙恢等率重兵抵御汉军。

    岑彭命臧宫率降卒5万从涪水抵平曲,多张旗帜,广设疑兵,牵制延岑之蜀军主力,自率精兵乘船溯江而上直指成都。

    当时,公孙述的部将延岑率领大军拒住沈水,声势浩大。

    而臧宫的情况却很艰难。他手下人多,粮食少,运输跟不上,补给困难。

    好多士兵,心存去意,总想借机会反叛逃散。

    郡内各县的地方势力,见此情形,也再次聚集自保,准备观察成败利钝后,再决定究竟投向哪一边。

    臧宫本想率部撤回,可又担心部下反叛,敌人追杀,一时犹豫难决。

    适逢光武帝派谒者令率兵去见岑彭,有骑兵七百多人。

    臧宫当机立断,假传圣旨,把这些兵调到了自己部下,壮大自己的声势。

    他命令部队晨夜行军,并故意打出许多旗帜,派人登上山冈擂鼓呐喊。

    行军时,左岸是步兵,右岸是骑兵,夹拥着战船浩然而进,呼声震动山谷。

    延岑没有料到汉军来得如此突然,急忙登山瞭望,看到汉军阵容强大,士马鲜明,他十分震惊。

    臧宫乘势纵兵出击,大败延岑,延岑部众被斩首和落水溺死的有一万多人,江水都变得混浊了。

    延岑只身逃奔成都,他的士兵全部投降,臧宫缴获了他的兵器马匹珍宝和一应辎重。

    然后,乘胜追击,一路迫降十几万人。

    臧宫一路猛攻,进军到平阳乡,蜀将大将王元率众向臧宫投降。

    接着,又臧宫进军攻占绵竹县,击破涪县城,斩杀了公孙述的弟弟公孙恢。

    又攻克了繁县、郫县。

    臧宫前后缴获的节杖就有五条,印绶更是高达一千八百个。

    整顿兵马之后,臧宫率军进攻成都北方的门户--雒城。

    此时,大司马吴汉统帅的南线汉军攻占广都,乘胜进逼成都,就等臧宫兵抵成都,南北夹攻了。

    但是,一路高歌猛进的臧宫在雒城遇到了蜀军顽强的的抵抗,由于雒城池深城高,防守严密,臧宫一时难以攻下。

    从此,双方在南北两路同时开始对峙,战局陷入了僵局。

    经过半年多的全力围攻,臧宫终于拿下了雒城。

    建武十二年十月底,臧宫率领北线汉军与吴汉率领的南线汉军在成都城下会师,对成都形成了合围之势。

    南北会师之后,臧宫去吴汉的军营会晤,他率兵进入小雒城门,耀武扬威地经过成都城下,来到吴汉营中。

    吴汉见到臧宫,特别高兴。两人饮酒高会。

    酒后,吴汉对他说:“将军来时经贼兵城下,震扬了威力,行走如风,照耀如电。然而穷寇难以估量,回去时希望你改行他道。“

    臧宫心气高傲,哪里肯听,他仍从原路返回营地。敌人也不敢拦截他。

    建武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吴汉、臧宫率部屯于成都城咸阳门以外,准备与公孙述在城下展开决战!

    公孙述令延岑率领主力攻击臧宫所部,自己去战吴汉。

    臧、岑交手,延岑三合三胜。

    但此时公孙述胸部中枪坠落马下,蜀军败入城中。

    公孙述当晚就死了。

    次日晨,延岑投降。

    吴汉、臧宫统兵入城。

    光武帝刘秀因蜀地刚刚平定,地方不稳固,就任命臧宫为广汉太守,率军镇抚蜀地。

    建武十三年,为了犒赏臧宫平定蜀地的战功,朝廷增加臧宫的封地,改封他为酂侯。

    建武十五年,臧宫应征召回京师,以列侯奉朝请,定封为朗陵侯。

    建武十八年,臧宫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建武十八年,汉朝在蜀郡的守将史歆在成都谋反,刘秀因史歆曾是岑彭的护军,精通军事,所以派遣吴汉率领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率万余人前往讨伐。

    围困一百多天,成都城破,史歆被杀。

    建武十九年,妖巫维汜的弟子单臣、傅镇等人传播谣言,聚众滋事。

    他们攻进原武城,劫持官吏百姓,自称将军。

    朝廷派臧宫率领北军及黎阳营将士包围原武城。

    当时单臣等粮草丰足,汉军几次攻打,都未能攻克,士卒多有死伤。

    光武帝召集大臣咨询方略,公卿、诸侯王都说应该悬重赏购求敌首。

    东海王刘庄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说:“妖巫劫持吏民,其心不会长久。他们内部一定有因后悔而想逃跑的。只不过由于我们围城太急,他们没有机会出逃罢了!

    为今之计,最好是略缓城围,让他们得以逃出城去。

    一逃,有一个亭长就足可以擒获了。“

    光武帝采纳东海王的建议,命令臧宫撤出部分兵力,暂缓城围,敌人果然分散逃出。

    臧宫等斩杀了单臣、傅镇,平息了变乱。

    臧宫回京,因平乱之功升任城门校尉,又转任左中郎将。

    后又出兵到武溪平乱。

    兵到江陵,敌降而归。

    东汉初年,因为长期战争,力量比较薄弱。

    所以对匈奴采取防御的方针和策略。

    后来,匈奴饥疫连年,内部纷争反覆。

    光武帝刘秀召见臧宫,问他对匈奴问题的看法。

    臧宫说:“愿率五千骑兵以立功。“

    光武帝刘秀笑着说:“你是常胜将军,不能跟你讨论敌情,因为你根本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建武二十七年,臧宫和杨虚侯马武一起上书刘秀,建议北击匈奴,刻石纪功。

    但光武帝刘秀长年寄身军旅,颇厌武事,并且知道天下疲耗,人心思定,只想偃武息兵,与民休息,不想轻起边衅,疲国困民。

    于是下诏书给臧宫、马武,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封诏书,部分地表现了光武中兴的思想基础,对朝廷认识转变影响至大。

    由于在这封诏书中,光武帝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所以,此后,将领们再也没有人提起用兵黩武之事了。

    建武十一年,臧宫率兵参加讨伐蜀地割据者公孙述的战事,他驻军在到中卢县,这里是骆越人聚集之地。

    当时,公孙述的将领田戌、任满正与汉军征南大将军岑彭在荆门对峙。

    由于岑彭等人屡次出战失利,骆越人心浮动。

    有人准备叛汉归蜀。臧宫手下,兵力单薄,估计难以控制局面。

    正好属县送来几百辆运输车。

    臧宫一见,顿生巧计。他让人乘夜锯断城门的门槛,命令运输车辆来而复往,出入城门,络驿不停。

    于是,车声辚辚,整整响了一夜。

    骆越派来侦探消息的人,听到一夜车声不绝,看到城门门限也断了,就传语族人,说汉军大部队来了。

    骆越的首领闻讯,不敢再怀二心,送来牛、酒犒劳汉军。

    臧宫排兵列阵,杀牛摆酒,款待、抚慰他们。

    骆越地方这才安定下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