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复制基底节 > 第二章 我的神经拓扑图

第二章 我的神经拓扑图

    感觉自我,上从头顶中线,下至.....裆部,一根直线硬是整整齐齐把我划成两半。右脑管左边、左脑管右边!神经系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连接脉络和结构,在娘胎里就分的这么清清楚楚?

    研究型人才研究习惯就是遇问题就积极展开研究,我要画出我的神经网络拓扑图!

    想易行难!

    程序员的工作习惯或素养是这样的:拿到项目之后,先拉出架构、分时系列出步骤、或串行或并行完成子任务、封装、测试。(为了通俗易懂,已经便通了很多专业词汇,专家勿喷,下同。)

    但万事还是开头太难。乱无头绪,官员常讲:抓手何在?

    该回医院复查了,又见到了白皙戴眼镜的玲医生。玲医生实际叫丁庆龄,为避庆龄讳,咱就叫她丁龄吧!我突然灵机一动:这可是名校博士后,真正的神经学专家!抓手之一有矣!

    “丁龄医生,我想了解我的神经系统,我想画出我的神经网络拓扑图,我想拜你为师!”。

    “呵呵,了解可以,图就不用画了,网上多的是。拜我为师?我带的研究生现在都是九零后,你这六零后的老学究可没有先例!”,丁龄戏嘘到。

    “不不,我是想从了解入手,我不是基底节受损了吗,我想复制一个人工基底节!”,我有点急切。

    见我认真,丁龄有些吃惊,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忧郁地望着我。

    “不错,恢复的可以,就是这脑子似乎还有些毛病,爱瞎想、妄想,呵呵!”,丁龄转身欲走。

    “得了吧,大叔”,旁边跟着的小研究生李丽蔑着小眼说,“我们丁姐什么病人没见过,以前有病人说自己会飞,还有个病人说自己悟到了一指禅,要给临床病人疏通脑梗塞...”。

    “不是,丁龄,我是真想实现人脑替代......!”,我急眼。

    “想法很美感!可是你知道不知道马斯克,要做脑机接口都多少年了,到现在也没见产品出现......”,丁龄严肃地说。

    “专业点说,这叫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是由大量的简单单元经广泛并行互连形成的网络系统”,丁龄似在讲课。

    “据说设想的许多功能已经实现,但鲜见用于临床人机互动。你要能实现的话,哼哼,以后恐怕诺贝尔医学奖,噢,还有化学奖、物理奖、数学奖......都要被你包圆!哈哈”。

    满屋的人都跟着笑。

    丁龄又似逗我玩儿,“如果真想进行这方面的学习研究,我支持你,建议先学学赫尔辛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资料。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我知无不言!不过诺贝尔奖金可要分我一半。听说你是一名高级程序员,没准儿、可能、也许、说不定......”。

    “好说,名利全归你,我只要恢复如初!”。

    知道人家在调侃,我却看到了光明。

    方向明确后,剩下的就是,干!

    以下是我掌握的初步信息:

    神经系统可分为: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

    大脑主要的功能是维持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小脑主要的功能是维持人体的平衡及协调功能,丘脑主要是维持人体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功能等。

    脑是按对侧支配的原则来发挥功能的,此外,左,右侧脑还有各自侧重的分工.如左脑主要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右脑负责艺术思维,等等.

    髓主要是传导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时传送到脑,然后再把脑发出的命令及时传送到周围器官,起到了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

    2)外周神经系统:主要包括12对颅神经、31对脊神经等。

    12对颅神经属于脑神经,包括纯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共同支配人体的眼部活动、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31对脊神经主要包括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和骶尾神经,负责躯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又可分为

    1)躯体神经系统:又称为动物神经系统,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器的感觉及运动。

    2)内脏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含有内脏感觉(传入)神经和内脏运动(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根据其功能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工作机制:冲动。

    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十分复杂,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冲动。

    冲动弧的基本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冲动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反射活动将减弱或消失。

    我要复制基底节,首先必须介入这一冲动弧!

    是不是有点乱?科学研究的确没有花前月下招人喜欢!好吧,为吸引你来看,咱跳跃一下,越过去,因为双目星来人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