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与魔同行 > 第三章 过去

第三章 过去

    对于原主马蒂亚的死,现在的喻礼-马蒂亚·朱维尔还是很惋惜的。

    通过这两天的回忆梳理,他差不多了解了对方到底是怎样的人。

    马蒂亚·朱维尔,时年二十二岁,距离过下一个生日还有不到两个月,出身于桑彼索尔镇下属科尔夫村,在四岁时,父母死于一场意外。他几乎没有在世的亲戚,因此被临镇胡宁的教会养育院收养。

    在那里他过得还算可以,养育院的管理相对靠谱,教会也没表现出什么不做人的地方,只是不知为何那几年孤儿数量异常多,搞得院长和修士们手忙脚乱,没法对马蒂亚身上施加足够的关注,导致这孩子小时候有点不太长出息。

    简单来说就是不好好学习。

    不调皮,不捣蛋,尊敬长辈,友爱伙伴,没事就跑养育院的小图书室找小人书看,大家都觉得他挺乖。

    但就是不好好学习。

    这种焚书坑儒的行径自然是要遭到现实毒打的,本世界的基础教育止于十四岁,养育院抚养止于十六岁,再之后,除非孩子本身有先天缺陷,否则就得独立出门讨生活了。于是十六岁的小马蒂亚领回了教会代为保管的那点遗产,走向社会。

    然后他就开始作死了。

    一般来说这个年纪的小孩如果没有亲戚帮扶,最多就是在一些店铺里当学徒工。教会可以帮忙找需要学徒工的店,也会随访这些从养育院里出来的孩子一到两年,免得他们被老板欺负。

    就这方面来讲,至公教会还是比喻礼原世界线18世纪左右的带英帝国做不少人的。如果小马蒂亚真的按这安排走,去某个镇子认认真真学两年技术,学成了返乡兢兢业业开店,最后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基本是没问题的。

    又或者学成后不回老家,尝试闯闯桑彼索尔一类的大城市,看看能不能落个脚立个足换个户口,也不是没有希望。

    但当时还是愣头青的小马蒂亚偏不,他直接变卖了大多数遗产,在除了自理能力和基础教育外基本啥本事没学的情况下直接跑桑彼索尔讨生活了。

    怎么讨?当侦探!

    就现在的喻礼-马蒂亚来看,当年小马蒂亚很可能是被小时候在养育院图书室看的弱智小人书和便宜侦探小说忽悠傻了。他一个十六岁的半大屁孩当个锤子的侦探?

    在喻礼-马蒂亚前世的大多数人印象中,这个几乎由夏洛克·福尔摩斯定义的职业是由缜密的逻辑推理,庞大的知识储备,广博的社会阅历,以及精妙的化妆、追踪、格斗、射击等技术所构成的。

    但这些都不是必备品。至少马蒂亚·朱维尔对上述所及一窍不通。事实上,这是个更多时候在打手、诈骗犯、偷窥狂、不法团体分子等等身份间迷失,时刻游走在犯罪边缘的职业。

    那些坐在安乐椅上,接受警方或名流咨询,只靠脑子便能理出真相换取报酬的“侦探”当然存在,可与小马蒂亚有什么关系呢。

    哦,忘了,这个草台教会统治的世界根本没有警方,也没有能活得下去的不法团体。想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侦探就像试图迁居沙漠的海鸥一样。喻礼-马蒂亚都不敢想象原主马蒂亚记忆里那些模糊到就连情节都记不清侦探小说被什么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这世界就不该有侦探和侦探小说啊,写这东西的怕不是他妈的穿越者吧!

    如果一切发展都符合情理的话,小马蒂亚估计很快就会因为接不到活和花光遗产而开始饿肚子了。

    毕竟从小马蒂亚掌握的常识来看,可能是因为瓜归瓜但是私德普遍高尚的草台教会成功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这个世界的一般群众还是当得起“淳朴”、“友善”俩词的,算不上特别刁。

    刁民少的地方事少,侦探不会有用武之地,小马蒂亚接不到活,就该滚回养育院哭着求院长给他介绍个门路打工去了。

    但是并没有。

    近二十年,这个世界突然迎来了几波高速发展期,大量城市扩建并出现,社会产生了一点点动荡。

    这些动荡大多极其轻微,无非是某些不愿继续在泥土里刨食的,尚未衰朽的心看着拔地而起的新世界而在心中生出以前从未有过的梦想、焦虑、怨怼和欲望,于是鼓起更为激烈的心跳。

    那些灼热的,尚未洗去土腥气,却已经开始在城市内泵动的心,每一颗都充满着点燃整座城的欲望。他们对这片新生的处女地,充满热爱和期待,试图焚毁它,开垦它,最后成就超迈他们同样如此做的祖先的事业。

    但它们中能真正点燃生命、收获成功、照亮城市的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都半途熄灭了,回归胸膛,宁静地跳动以供给生活。

    而在那些野心的火苗转旺转熄的间隙,某些野心勃勃却缺乏理性的个体被心中的那团火灼伤甚至烧毁他们原有的生活,也是不难预见的。

    火焰一直如此,一端绽放光芒,一端焚落灰烬。

    总之,那些因不受控的火焰而生的悲剧,那些冲突,那些被愤怒、记恨、积怨或贪婪驱使的背叛和犯罪,给了小马蒂亚工作的机会。

    他确实没有很聪明,但还算机灵,加上胆子大,心思细,不要脸等优点,倒也成功用窃听、跟踪甚至接近盗窃和诈骗的手段拿到了几次雇主所需的证据,靠着每月接几趟小活,小马蒂亚居然真的能依仗这份“工作”,在桑彼索尔待下来了。

    一切听起来都很顺利,但这其实是煎熬的开始。起初的两年,小马蒂亚洋洋自得踌躇满志,之后的两年里,他却越来越焦虑。年岁的增长让他的视野扩大,欲望增长,可他的生活并没有变好。

    在侦探的行当里,他从生手变成了熟手,从初来乍到的变成小有名气的,但来找他解决的委托还是只有那么点,会委托他的还是附近几条街巷里的人。几次办砸了的单子更是害他口碑大损,甚至出现了几段完全没收入,只能从微薄的积蓄中刮出一层聊以糊口的时日。

    以上种种带来的不安和焦躁日日夜夜炙烤着他。他深刻且清醒,但终究晚了几年地意识到造成这种情况的是他的无能,是致使他判断失误和寻不到前进道路的无知,而当下的无知,则是他当年弃学所造成的恶果。悔恨和渴欲促使他寻求宣泄,于是小马蒂亚养成了一个既吞食金钱又消磨时间的“爱好”——读书。

    本世界在书的价格方面似乎比喻礼前世要贵一些,一本能值小马蒂亚一周甚至几周的饭钱。更多的时间他选择租书,但看到特别喜欢的还是会刮一刮腰包,掏钱买下来。他对知识的渴求,对以往愚蠢抉择的悔恨和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被他强加在那些纸上,越来越沉重,冲动购书的次数越来越多,积蓄越来越少,读完书的焦躁越来越重。

    他看的书种类繁多,无论是纪实文学、职业技能专著、博物学图册还是相对正经的小说均有涉猎,很多时候他并不能完全看懂它们,从中汲取的零星知识也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但阅读确实能带来令人愉悦的精神体验,以至于小马蒂亚对书的沉迷与日俱增。

    常理无法从彼时小马蒂亚的表现预判未来,无论是因沉迷阅读逃避现实最后泯然众人越混越差还是真得将那些知识融于探案中以此踏上台阶越走越高都是有可能的。反正没人有机会知道了。

    在喻礼-马蒂亚穿越至此的两年前,经历了志得意满的两年和只能以文字缓解焦渴的两年后,二十岁的小马蒂亚·朱维尔做了个梦。

    梦里他身处一片被夜色笼罩,漫无边际,一无所有的荒原。夜空和荒原一般荒凉,没有月亮,也没有正确的群星,只有十三个颜色各异的光体均匀分布于穹顶的各个方位。

    他很快便因恐惧而醒来。回忆起幼时养育院院长曾在每晚熄灯前告诫孩子们的话:

    “孩子们,你们中若有谁在梦中抵达有着奇妙夜空的荒原,醒来以后告诉我。”

    “如果那时你们已经离开这里,便去找所在地的司铎求助。”

    “一定要把这件事牢牢记住。”

    醒来后的马蒂亚并没有纠结太久,他是因为工作原因看到过一些令旁观者都愤懑抑郁的惨事,也怀疑过这个世界和安宁的表皮下,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藏着股浑浊的暗流。但他毕竟是在教会养育院长大孩子,他敬爱且信任照顾了自己十多年的院长爷爷,于是在第二天清晨,马蒂亚搭上了去胡宁镇的马车。

    回到养育院的马蒂亚向院长描述了自己的梦。院长没有沉默太久,便告诉了他那代表什么:那片荒原是上宰恩许的赐福之地,天上的光体则是过去曾代上宰支配大地,并于上宰回归后顺从天命各安己位的十位天使封君。

    踏足此地,即意味着你身怀资质,有资格进行灵修获得赐福。

    在这个世界的常识里,赐福是与凡人无关的东西。这个时代,它溢自创世上宰,籍教会的晋铎降临,上个时代,它源于天使封君,依王公的血统传承。然而那一天,院长给了他一点不同于此的“知识”。

    人类可以通过精神领域的修行壮大自己的灵魂,而强大的灵魂可以吸引并承受天使封君们的赐福。上个时代的王公们并非如他们宣称的那样是天使封君的后裔,而教会的“神之赐福”与上个时代的“天使赐福”也并非同一层次,而是位阶更高,互不冲突,可以共存的关系。教会的司铎其实全是既拥有神之赐福也拥有天使赐福的强大灵修者。

    向小马蒂亚揭露这些令人困惑而震撼的隐秘后,院长给了他两个选择。

    教会并不支持平民踏上灵修之道,所以封存了有关灵修的知识。但对于马蒂亚这种天赋卓绝,仅仅因为人生际遇和情绪波动便踏能让灵魂入赐福之地的人才,教会也不会强硬地剥夺他们领受神恩的权利。

    若马蒂亚畏惧灵修之道会面临的险恶,院长会请主教封存马蒂亚的天赋和近两日的全数记忆。

    但若马蒂亚渴求灵修能带给他的力量,那便需要每个星期都向教会汇报修行进度,不要脱离教会的视野,且在主教的见证下立誓,不向普通民众传授灵修与赐福的隐秘。相对的,教会会提供给他基础的灵修引导,而教会的关注在某些意味上也等价于保护。

    喻礼-马蒂亚翻记忆翻到这段的时候还以为小马蒂亚会被要求加入教会,倒没想到院长完全没有给他这个选项。总之,没有纠结多久,一直苦于缺乏知识与力量的小马蒂亚便选择了后者。

    再之后,院长引荐他去见同为胡宁镇养育院出身,年仅三十二岁便成为桑彼索尔市东区教堂本堂司铎,并在一年后紧急提拔,兼任桑彼索尔治安副主教的埃德加·费尔蒂希。

    成功和费尔蒂希搭上线的马蒂亚经济迅速好转。

    虽然因为教义的原因,至公教会的正规圣职者人均财产为零,司铎和助祭吃个饭都要去找附近较为宽裕的家庭蹭,给予协助者的报酬也多是信徒捐赠的实物,实际经费极其稀少。

    但圣职者们蹭饭的时候可以带马蒂亚这种“身具特殊能力,为教会效力,且经济方面略有问题”的协助者一起蹭。

    能为圣职者提供饭食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光荣,提供者一般不会对司铎大人多带一张嘴有太大意见。

    这既改善了马蒂亚的伙食,省下了餐费,也帮他的侦探事业免费打了不少广告。普通居民不知道灵修与赐福,但他们知道能跟随司铎一起前来就餐的多是独具才能之辈。马蒂亚只消稍微说两句自己“工作”的性质,招待他们的主家便可能向有需求的亲友介绍他。

    总之,就这样,因为莫名觉醒的才能,马蒂亚的人生走上了“正轨”,不仅重新攒下了积蓄,也夜复一夜地将灵魂修行到了可以承载第一次赐福的程度。

    如此一个执着于梦想,走错过,改悔过,被命运给予的第二次机会拉了回来,但即便没有这次机会也不会放弃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充满渴望的年轻人,却因为某个异端信仰持有者的疯狂和治安副主教的疏忽而离世。

    喻礼-马蒂亚很难不为这位原主叹惋不甘。

    事实上,他还看到了更多东西。比如小马蒂亚平时只接受他视角里来自弱势者和受害者的委托,比如他宁愿饿肚子也要拒绝某位委托人造假陷害目标的主意,比如他每日每夜都要为自己的铜子精打细算,却会一有点余裕便会向养育院捐书捐物。

    但现在,他的梦想,他的坚持,他的奉献,全都因他灵魂的消泯而变得毫无意义。

    唯一能记得这全部一切的只有一个占据他身体的异世界灵魂。

    喻礼-马蒂亚甚至没什么机会替这个举目无亲的孤儿回报亲友。只能在心里默念,不辜负原主留给自己的身体和身份,尽量认真正直地活下去。

    所以他从病床上起身,换好衣服,走出门外,跟着等在那里的费尔蒂希前往小马蒂亚曾向费尔蒂希请求过数次,却终究未能在生前进去一观的那间“教会图书室”。

    教会图书室建在桑彼索尔主教堂的地下区域中,病房则在主教堂附属建筑内,出门下楼走几步路就到。

    小马蒂亚在和费尔蒂希搭上线后对读书的热情丝毫未减,且除原本喜好的几类书外,他越发热衷于搜罗神怪轶闻。他很清楚教会不会任由涉及灵修的书流于市场,却总想从这类书中寻找点马迹蛛丝。教会给了他基本的灵修指导,但对大部分他所好奇的隐秘还是抱持“现阶段你不适合知道这些”的态度。

    小马蒂亚对“书籍”的喜爱一点点变成对“灵修”和“神秘”的痴迷。这样的他在某次向费尔蒂希汇报任务时无意中了解到,每间主教堂的地下区域都有一个用于存放灵修和赐福相关知识的图书室。他当即申请,请求给他阅览的机会,却被驳回,想用工作和贡献换,也遭到了拒绝。

    费尔蒂希给他的理由还是那一套,说他现阶段最好还不要阅读那些书,知识无益,但许诺等他获得赐福后便会给他机会。马蒂亚无法对代表教会的费尔蒂希说不,只能应允。

    昨日,费尔蒂希表示希望对因自己的错误判断而重伤的马蒂亚做出补偿时,喻礼-马蒂亚回忆起了原主的渴望,试探性地问能不能去读书室看看。

    沉默一阵后,治安副主教先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以上便是新生的喻礼-马蒂亚之所以能站在这间图书室门前的原因。

    现在费尔蒂希领着他走到了门口,他面前的是一扇没有门牌,和这间地下设施里其他所有办公室别无差异的普通木门。

    桑彼索尔是有公共图书馆的,环境不错,但里面的书除了一些职业技能教学尚有点用除外,基本都是什么劝善弃恶的寓言、莫名其妙的诗集、颠三倒四的游记,突出一个不知所谓。甚至还有四分之一的空间用来摆放面相学龄儿童的作品。小马蒂亚对之不屑一顾,喻礼-马蒂亚却因为想了解这个世界的诗歌而对其颇感兴趣。

    但现在,走到这扇平平无奇的木门前,喻礼-马提亚却发现先前他对诗歌的兴趣已尽数消散。

    那些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所堆积的诗歌,无非是些凡间的风景、凡人的感悟与情绪。

    这木门后所封存的,则是被统治世界的教会封禁的知识。

    涉及灵修的知识,有关赐福的知识。

    神秘的,奇妙的,来自超凡世界的,具有力量的知识。

    他开始颤抖,开始理解原主对它们的执着。

    他开始感受那早逝魂灵的余热。

    似乎是察觉到了马蒂亚的激动,本将开门的费尔蒂希侧身让开,示意马蒂亚自己开门。

    没有说任何话,屏住呼吸的马蒂亚将自己颤抖的手扶在门上,缓缓前推。

    门开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