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105漫漫西行路,待从头

105漫漫西行路,待从头

    确实,管你信不信,唐王不信,要不然也不会让观音直接上去讲。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正是水陆大会七日后,四十九日的水陆大会,才开了个头,你行你上啊。观音却转回了原身,直接飞天而回。谁敢放我唐王鸽子,唯有我观世音菩萨。

    李世民心里面不爽,但是,这就跟电视直播已经到了关键时候一样,你不仅仅是要给大臣们一个交代,还得要给民众们一个交代。要不怎么说是明君呢?

    到此鸭子赶上了架子,不行也得行,而观音的出现,也把这一次国家公祭,升级为了国家神祭。唐王可以不信,但是现在的趋势就是万众瞩目之下,有的是人相信。

    既然如此,李世民也只能是借坡下驴,直接大手一挥,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唐王心里面其实是别扭的,受人恐吓威胁,连推带搡,不得不接受这种事情。但是说起来却又是乐意的,不因为其他,就因为这观音现身。何也?原来这唐王的长孙皇后,就叫观音婢,虽是已死了三年,却是心心念念的放不下。现在这观音现身,唐王可不在心理上特别十分很是带着乐意感么。

    带着大帮小帮,唐王回朝商议这国事,蛟魔王也在此时出了泾河。

    观音是现身既走了,可这人间宫廷,自有玉皇龙气护持,观音和泾河龙王那是早有安排,作弊进去的,可蛟魔王却不敢擅闯。你不进去,难道还等别人出来么?蛟魔王确是打定了这个最直接有效的主意。

    观音就此直接化了原身飞天而去,可谓极尽高调的风头;哄得在场众多目击证人,都念上了“南无观世音菩萨”。此前的中原大地原本信奉的可都是男性的观音,正是由于观世音菩萨的显化灵验,本来男性观音的信仰逐渐变向了女性观音的信仰,并流传至今。

    而不管陈玄奘如何不情愿,在太宗皇帝的厚恩优待下,在观音言语的诱导中,玄奘法师却是不得不准备上路了。若问谁去,小乘众那是都不愿意去的,而这有心去的,既受皇恩,哪能不尽忠报国呢。

    但是好歹这是无人可用之时,那玄奘法师挺身而出的,那唐王后手还来了次结拜,口称“御弟圣僧”,可谓一时荣耀至极。说归说,那西去之路的凶险却不会因此而不在,谁都知道难,谁又能知难而上呢?江流儿也没把握,却又有信心。

    据此那玄奘留了遗言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却反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留了遗言,那就是报了死志;心有所想,分明是诸事可成。这倒是怪了,谁人有如此大的魔力,能把一个必死的事情,做得此信心绝对呢?

    正是观音!

    那一众人等,自然是得了玄奘的身世之谜,却只有这江流儿,是不需要爆开这谜团的,此乃是自身的家丑,外扬个什么劲儿啊。

    但是这玄奘法师,终究还是得了些梦中的黄梁的,不与人同,乃是观音现身,触发的记忆。而这一份记忆,也是不同,乃是取经路线图也。梦里的事情,亦真亦幻,但是这观音现身而出的,却是观音亲自给出的答案,那是梦,但是玄奘信了。

    也正因如此,这唐和尚才码不准这路途远近,得不出自家到底要去三年还是七年。

    观音给的是多少年呢?三年!那观音一路约计程途,半云半雾,以神人之姿,估摸了一个实数,这是现在最是能给出的实据。但是不巧,算多者胜,算少者败,这一算,却是那观音失算了。

    观音失算者有三,一则是山川起伏,高低错落未算,不同的地形,在路上行走的速度其实是不一样的。二则是灾劫,原本不多的劫难,在争利的情况下,观音却是低估了众多仙人的利欲熏心。三则是后勤,观音运来运去习惯了,却不知这凡间的人,那是要吃饭的。

    而这观音的自信满满,自然是提高了玄奘法师的信心,但是这实际情况却是实践出真知,自己人知道自己事,唐和尚对着自家徒弟,却是保守。但是对于刚结拜的唐王哥哥,这御弟就不是那么实际了,直接就给出了三年的保证。

    说起来这也不怪陈玄奘上头,这唐王哥哥送行,还没出门,那是送马送人送钵盂,送酒送衣送雅号,这要是个普通人,小心脏怕是受不了这皇帝的如此的重视吧。正所谓提携之恩,恩同再造,除却父母,这份儿情谊,确实也是让神仙都动了凡心。

    不提那御弟动身,唐王驾回,却说这先一步西去的蛟魔王,在这长安城外叵耐了一日,先一步西去。这一去,明明就没怎么在南赡部洲遇到什么妖怪,偏偏遇上了一堆,实是大开了蛟魔王的眼界,也不知谁有那么大本事。

    其实哪里有什么本事啊,只两三日,蛟魔王就把这一堆妖给探知了个底儿掉。特处士、寅将军、熊山君,也就是一牛一虎一熊尔,身形尚未化得完全,哪里知道高低。但却是身处大唐之境,别的不说,礼仪倒是先学了个四不像。

    说实话,自古以来这东土的妖们就处于弱势地位,大都是妖精出生,混迹于人群当中。也不是说就没有妖怪,但是这当山大王的实在是太过于稀少了。

    得益于中土文化源远流长,蛟魔王一路遇上这一波妖怪,虽是被围上,却没有一丁点儿胆怯。这就让三个妖怪看不懂了,也是投鼠忌器,不知人家的底细。如此以来,反倒是请上山去,一起喝喝酒,谈谈心。

    可这穷山恶水,又有什么值得吃喝的呢?蛟魔王倒也没有生气,其实倒有些可怜这些妖怪了。论起来,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妖和人有什么区别呢?不过就是愚蠢一些的“人”罢了。于是蛟魔王吃了一盅果酒,道:“这山野当中,倒也满是血食,怎么三位如此穷困?”

    这要是换个人,别说开口,老早就被吃下肚去。可这蛟魔王一开口,反而让三个妖怪心里面咄咄不安,熊山君憨憨,寅将军恶恶,唯特处士讷讷答道:“大唐尚武,并非每一座山都是好相与的。除开山神土地,还要防范猎人太保,无他,守困尔!”

    这倒也是,妖,在人看来,那就是人形化的动物。既然如此,有怕的,就有不怕的。猎人打猎,那正是份儿菜;绿林好汉,岂不是送上门儿的添头。

    蛟魔王也懂,这一路过来,分明人迹罕至,说明了这三个妖怪完全是躲着大道,可供选择的选项实在是太少了:“这山在这里,难道就没什么行人路过么?”吃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