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123冤假错案

123冤假错案

    唐三藏无法可想,却想到了那孙猴子刚带上紧箍那会儿,超级注意力转移大法,顾左右而言他,一下子就把幕后的观音给诈了出来。又想到那猴子说话带冲,总是顶嘴,老是把问题的严重性拐到弯角里去。

    于是那三藏有了主意,先假装要怪罪道:“天那!天那!火起时,只该助水,怎转助风?”这是准备要问个罪责,纵容犯罪,那就是犯罪。

    那猴子果然把问题的重心转移到别处,说道:“你可知古人云,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风?”此意则是,我就是个递刀子的,跟我无关。却不论。人家目的就是杀人,你还乐呵呵的借刀。

    既然明了,那三藏也不啰嗦,你不是喜欢事不干己么,总能抓到你的痛脚。于是道:“袈裟何在?敢莫是烧坏了也?”能烧坏么,唐僧不知道,但那是观音送过来的佛宝。孙猴子自然也以此说法应付,三藏乃恨道:“我不管你!但是有些儿伤损,我只把那话儿念动念动,你就是死了!”

    好脾气的三藏法师都气不过了,那猴子才慌了道:“师父,莫念!莫念!管寻还你袈裟就是了。等我去拿来走路。”却是惹了麻烦自己了结,免得殃及自身。

    可惜那孙猴子却不知道,若是火小倒也罢了,可这助风之时,火烧得太大,不期火起之时,惊动了一山兽怪。正是那观音院正南二十里远近,黑风山黑风洞中的一个妖精。

    当时睡醒翻身,只见那窗门透亮,只道是天明。起来看时,却是正北下的火光晃亮,妖精大惊道:“呀!这必是观音院里失了火!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时与他救一救来。”这家伙倒是善人,竟然与那观音院的人有旧。

    但至烟火之下,果然冲天之火,前面殿宇皆空,两廊烟火方灼。他大拽步,撞将进去,正呼唤叫取水来,只见那后房无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风。放风不就是纵(纵容)火么,这火既然不是自然而来,铁定是有什么因果。

    既然情知如此,乃入了寺院里面,看见那方丈中间有些霞光彩气,台案上有一个青毡包袱。于是解开一看,见是一领锦-袈裟,乃佛门之异宝。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

    正此时取经团队要拿回袈裟,院内那些和尚,正悲切间,忽的看见他师徒牵马挑担而来,唬得一个个魂飞魄散道:“冤魂索命来了!”倒地叩头,一片告饶。那孙猴子只要袈裟,哪里管得这许多。和尚们慌了神恢复后,才到后院方丈,让那“师祖”还回袈裟。

    那老和尚到底只是个凡人,知道人家得天之佑,不曾烧死,却不见了袈裟。正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又羞又急,又怒又气,不忿之下,竟然撞死墙头。

    人没了,物也没了,这可怎么办。那孙猴子和人众掘地三尺,搜检姓名,只是没有。这还巧了,物事金贵,偏偏在你孙猴子手里丢的,问起责来,怎推脱得掉。唐和尚也不客气,原本就很是不爽你,现成的痛脚,恼中加恨,念起了紧箍咒来。

    那猴子抱头跌倒,疼痛哀嚎,一众僧人见了,却是心有兔死狐悲之意。要说那唐和尚,自然是个好相与的人,可这猴头,完全是个凶恶之辈。于是一个个战兢兢的,上前跪下劝解,唐三藏这才合口不念。

    你道为何,这人啊,皆是趋利避凶,那猴子到底是唐和尚的徒弟,决计死不了,这处罚重了,到底不也是往下来,往众人身上招呼的么。

    求善人,说到底也是为这恶人做点儿事,留点儿余地,少受点儿罪。这样一来,大家讨饶的时候,些许也会少遭点儿罪吧!

    可惜的是,僧人们以常人度之,哪里还记得这猴子完全不是个人,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只见他一骨鲁跳起来,耳朵里掣出铁棒,就要打那些和尚。好在三藏眼尖,立马喝住道:“这猴头!你头痛还不怕,还要无礼?休动手!且莫伤人!再与我审问一问!”

    唐和尚好道是知道这猴子好面子,爱吹牛的,又有几个不好面子。而猴头在这一堆凡人面前受了刑罚,怎能不怒啊。

    众僧们眼见对那猴头求情卖好没什么作用,赶紧磕头礼拜,哀告那三藏道:“老爷饶命!我等委实的不曾看见。这都是那老死鬼的不是。他昨晚看着你的袈裟,只哭到更深时候,看也不曾敢看,思量要图长久,做个传家之宝,设计定策,要烧杀老爷。自火起之候,狂风大作,各人只顾救火,搬抢物件,更不知袈裟去向。”

    既然唐僧不再念咒,既然师傅要包和尚们的性命,孙猴子到底也没敢再动手。畜生这东西吧,到底还是记打不记吃,但是那猴头也没忘了,自家师傅要的是袈裟。既然无法可想,那就是只有拖延推诿,拉筋扯皮,找替罪羊。

    巧的是,附近还刚好有那么个妖精,既然猴子问了,那院主道:“老爷不问,莫想得知。我这里正东南有座黑风山,黑风洞内有一个黑大王。我这老死鬼常与他讲道,他便是个妖精。别无甚物。”这院主也是个妙人儿,打官腔的手段着实高超,也难怪能坐得上院主的位置。

    可这话还得要圆,疑人偷斧,没这么断案的啊。那唐和尚也不傻,二十里呢,你就凭借个莫须有,断得什么案子。说到底不止是不相信孙猴子,而且对于这猴子的人品,那是相当怀疑,杀良冒功这种事情,那猴子完全做得出来。

    可这猴子强行解释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说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坐定是他见火光-耀,趁着机会,暗暗的来到这里,看见我们袈裟是件宝贝,必然趁哄掳去也。等老孙去寻他一寻。”

    这也行么?那唐和尚根本就不乐意他乱来,要知道这事儿原本也是这猴子乱来惹出来的,甚至那玉龙也是他强行恃力,一路也没什么规矩。于是道:“你去了时,我却何倚?”却是没想到什么办法留下那孙猴子,毕竟他只有紧箍咒这么一个手段。

    那孙猴子也算乖巧了一回,顺着唐三藏的毛,威胁威胁,安排安排,神灵护佑,凡人伺候,往寻袈裟去了。腾云而去,倒也唬得和尚们一阵跪拜,心下不敢再生坏主意。

    唐和尚见此,更有主张,道:“列位请起,不须恨了。这去寻着袈裟,万事皆休;但恐找寻不着,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脱也。”这妥妥的不相信那孙猴子的说法,倒是想让这些和尚们找找物品,想想办法。

    可惜的是,唐僧这一番威胁,到底毫无作用,皆因那袈裟,确实如那猴子所料。既然寺院里面确实没有,那一众僧人闻得此言,一个个虽是提心吊胆,告天许愿,也只愿寻得袈裟,各全性命而已。

    尽管如此,孙猴子对了,唐僧错了,却也为取经团这两人的决裂,再次埋下了一个包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