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231车迟疑云

231车迟疑云

    这才知道了,二十年前,乃是僧人在一边拜佛,道士在一边告斗,其实都没什么法力,都不能济事。但是那三位师父一到,立马唤雨呼风,拔济万民。

    他师傅恰好不是和尚,乃是道士,岂非道士有法?非也,那国王乃是借机尔。想那和尚太多,不纳税服,不服徭役,车迟国虽大,民却不多,养得你许多?再加上这国王刚登基不久,本就不稳当,新来的道士等于直接稳定了自家的地位,岂能不赏。

    功高莫过于从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就这么直接被国王当作是稳定社稷之福,给优待了下来。

    说来也是,和尚也求雨,道士也求雨,都没求下来,凭什么和尚有罪,道士却反而升了级。不仅仅是因为新来的师傅是道士,若如此,道士和尚,全发配给人做工不也应当。相反,还因为这些和尚,正是车迟国不稳的症结所在。

    那和尚们不但人数多,还时不时对朝政有所诽谤,仗着先期曾对车迟国建立有功,他家太祖甚至敕建了智渊寺以表彰,对这新进的国王颇有言语。如此外来了道士,怎能不乘着你虚弱之时杀上一刀,稳定国内局势。

    这才说只了那和尚无用,拆了他的山门,毁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乡,御赐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做活。

    说实话,这三个所谓“大仙”却真比和尚们会做人得多,想这求雨之力,从龙之功,稳定国内局势二十年,至今也才七八百道士。这人家还不争权,不主动彰显神迹什么的,甚至连朝廷的门儿都很少进去,反为他君主祈福炼丹。

    这样的国师,怎能不让国王高兴呢。但却有一样,二十年的根深蒂固,渐渐让他神权坐大,对于国王手上的皇权,产生了那么一点儿不好的影响。这却让那国王难以决断起来,谁都知道神权越是年深久远,越是蛊惑人心,但短痛也是痛,更何况人家三位“大仙”甚是明理。

    不管那国王舍得舍不得,这厢孙猴子闻得此言,才扯住道士滴泪道:“我说我无缘,真个无缘,不得见老师父尊面!”原来,就这一瞬间的事情,那猴头竟然卖弄起了自己的精明,就要找机会多得些消息。

    说来也是,就这情报上面,那猴子也不知吃了多少亏。更何况这一年走下来,猪八戒和沙和尚反而更加讨厌那孙猴子了,言语不实,大话连篇,偏偏脸皮还厚,处处需要彰显。

    这种情形下,那孙猴子越发把个后勤控制得紧,心中自个儿也晓得,二师弟三师弟指不定帮不了什么忙,又怎么能不上心费力呢。

    那道士才一问,孙猴子就抹眼道:“我贫道在方上云游,一则是为性命,二则也为寻亲。”

    道士再问亲何来,他猴头就谎称一个和尚的叔父来,这才让那道士发起了善心来:“这般却是容易。我两个且坐下,即烦你去沙滩上替我一查,只点头目有五百名数目便罢,看内中那个是你令叔。果若有呀,我们看道中情分,放他去了,却与你进城好么?”

    说实话,这却让人看出了道士的好处来,对于犯囚虽狠,可对于旁人,却还是有善心的。再比较比较宝林寺的和尚,对于同门尚且没有同情心,难怪非得发配到城外四十里地去。

    和尚真有如此糟糕么?其实可想而知,当和尚的条件确实很低,毕竟有教无类,这就注定了和尚们的整体素质一定是及不上遴选而上的道士的。

    你看他两个倒是哪里知道,这猴子乃是催命的阎王。再看那猴头果然别了道士,敲着渔鼓,径往沙滩之上寻亲来。众僧们听说他来认亲,就把他圈子阵围将上来,那一个个的,出头露面,咳嗽打响,巴不得要认出去。

    嗨,这素质,能高了去么,还不如别当和尚。不说就有神人保着你,定有出头之日,就光说那孙猴子变做的道士来与和尚们见面之时,那和尚们立马一齐跪下磕头道:“爷爷,我等不曾躲懒,五百名半个不少,都在此扯车哩。”

    这般儿姿态,素质可能高得多少?那孙猴子也暗笑道:“这些和尚,被道士打怕了,见我这假道士就这般悚惧,若是个真道士,好道也活不成了。”

    人就说了,生命面前,不得不低头。非也,先不说神仙保护着死不了,就是常有差官查勘,时见御驾亲点,这般儿和尚也不可能无缘故乱死得。只是这受苦磨难,确实难消。

    可如此,却被磨尽了尊严,傲气全消。

    噫,这番儿像不像现代人,当被逼着丢掉尊严而不知反抗,当被磨尽心血而唯唯诺诺。想那吸血的工厂,证件给扔地上;业务员被罚,脱衣奔跑凉;银行新进不喝酒,还得挨耳光……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艘猴子生了如此不受欢迎的性格,却大受欢迎了。所谓缺什么补什么,现代人缺了一副胆子,自然对这孙猴子崇拜异常。若是这样的性格换一副人当,你看还真有个人,能和他一起唱?

    和尚们争相挤了过来,都道:“不知那个是他亲哩。”那猴头也认为这帮子和尚不像样,呵呵笑将起来,众僧皆道:“老爷不认亲,如何发笑?”

    孙猴子却道:“你们知我笑什么?笑你这些和尚全不长进!父母生下你来,皆因命犯华盖,妨爷克娘,或是不招姊妹,才把你舍断了出家。你怎的不遵三宝,不敬佛法,不去看经拜忏,却怎么与道士佣工,作奴婢使唤?”

    是啊,谁不巴望社会公平,可这鄙视链就是这么奇怪,可这是谁造成的呢?是自己啊。同样差不多的言语,你是听“理”呢?还是听“利”呢?

    听“理”,他自个儿就未必能做得到,心下又是自卑,又是替别人吹,就好似上三代元明清一般,没什么文化上的自信,岂能容你的自由。干脆把比自己高的摁下去,如此比较起来,自己不就会显得“高”了么。

    听“利”,这事儿就好办多了,马屁这东西,值钱么?一顿吹嘘下来,既不得罪于人,还反倒让有钱有权的记住了你。如此一来,经济时代,有什么不能卖,当这东西卖得多了,留手得少了,他还能升值,岂不愉快?

    可惜的是,所有人在看待负面影响的时候,都好似不干我事,那一众僧人也道:“老爷,你来羞我们哩!你老人家想是个外边来的,不知我这里利害。”但是这错既然生了,那就断然是别人的错了。

    乃滴泪道:“我们这一国君王,偏心无道,只喜得是老爷等辈,恼的是我们佛子。只因呼风唤雨,三个仙长来此处,灭了我等,哄信君王,把我们寺拆了,度牒追了,不放归乡,亦不许补役当差,赐与那仙长家使用,苦楚难当!但有个游方道者至此,即请拜王领赏;若是和尚来,不分远近,就拿来与仙长家佣工。”

    这样的国王也能坐上二十年?连孙猴子都不信,总得有个其他缘故吧。众僧却皆道:“他会抟砂炼汞,打坐存神,点水为油,点石成金。如今兴盖三清观宇,对天地昼夜看经忏悔,祈君王万年不老,所以就把君心惑动了。”

    嗨,看看这堆儿话,多虚少实,全然是以和尚为第一视角说过去的,哪一个法官,又敢单方面采用你原告的说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