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现代儒生 > 第八章青莲剑歌

第八章青莲剑歌

    陈藏书点头应是,随即又问道:“学生想知道老师刚刚凭空生出棋盘的神通是什么。”

    庄夫子解释道:“为师刚刚用的是格物致知之术,圣人说,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可学而至,物格而后知至,为师知道棋盘在房间何处,亦知棋盘如何才能从房间拿到为师身侧,只不过是用浩然正气代替了这个过程,这便是为师的格物致知之术。”

    陈藏书听后,世界观碎了一地。

    格物致知是这个意思吗?不是研究事物本质寻根求源的意思吗?老师您领悟的方向是不是有点过分。

    如果学会怎么制造原子弹,是不是可以用浩然正气凭空制造出一堆原子弹来。

    “神通当然是有限制的。”庄夫子知道陈藏书在想什么。

    “用你们现代科学的说法是,能量是守恒的,我取棋盘所用的能量,无非是人托起棋盘再步行到这院子所用的力气,浩然正气自然可以轻松代替。”

    “如果棋盘在几百公里外,我就算知道它在什么位置,我也无法用浩然正气挪到此处,距离过于遥远,其中路线的计算,所耗费的能量,都过于复杂,为师是做不到的。”

    “格物致知之术并非你想象中的无所不能,只是一些简单的动作,你用得好了,便妙用无穷。”庄夫子呵呵笑道。

    原来如此,陈藏书勉强接受,也就是说,即便夫子学会了如何制造原子弹,也会因为制造方法过于精密繁杂,浩然正气无法代替其制造过程。

    果然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一切根源已经写在天地法则里。

    即便如此,格物致知之术也让陈藏书羡慕不已,他不死心问道:“如果我也钻研格物致知之学,是否有机会领悟老师的神通?”

    庄夫子摇了摇头,“不一定,先前为师说过,每个人的道都不一样,领悟的神通也不尽相同,比如为师有一位好友,也是研究格物致知的学问,所领悟的神通是一门鉴定术,用浩然正气代替其格物的过程,神通施展便知鉴定之物的根源。”

    陈藏书没有气馁,不尽相同不代表绝对不会相同,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去尝试。

    师者,传道授惑也,庄夫子确实是个很好的老师,短短一局棋局,把陈藏书心中的疑惑尽去。

    陈藏书在竹林住了下来。

    从第二天开始,他便穿上了统一的白色儒服,开始他的儒生生活。

    早上六点起床早读,做早课,然后开始给所有人做早餐,是的,陈藏书成为了新一代竹林厨师,彻底解放了宋北。

    八点钟,夫子吃完早餐,开始授课。

    从儒家学说诞生之日说起,如何一步步演变发展到今天,期间出现过哪些圣人大儒,提出过哪些经典学说。

    以最详尽的方式,缓慢地把儒家思想以及历史展现在陈藏书的眼前。

    陈藏书如同一块海绵,吸收着上万年来,无数儒家学者留下的宝藏。

    夫子的讲述,远比看书有用得多。

    偶尔,庄夫子也会给他讲一些出现过的儒家神通,这也是陈藏书最感兴趣的部分。

    每次听完,都大开眼界。

    比如五师兄宋北那天展示的神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经施展,中术者会自觉终止一些自己不想承受的行为。

    比如战斗中,你想攻击五师兄,中了“己所不欲之术”,便会立刻终止攻击的行为,因为你的内心深处,也不想别人攻击你。

    儒家神通,让你一点脾气都没有。

    在竹林的生活,让陈藏书有种穿越回到古代的错觉。

    如果不是夫子半夜刷抖音太大声,如果不是五师兄老是偷偷拿他手机玩游戏,如果不是满屋子的老旧电器经常出问题。

    忽略这些小细节,其他都还是挺好的。

    这天傍晚,天色渐暗,院子里师徒都在。

    夫子躺在竹椅上哼着小调,悠然自得,陈藏书在旁边削土豆,准备今晚做个土豆泥给大家尝尝。

    五师兄宋北在屋顶看书,也不知他为何要爬这么高。

    陈藏书一边削土豆一边找话题说道:“老师,咱儒家除了神通之术,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学的,学生在想,如果短时间内领悟不了神通,总得有些手段自保才是。”

    如果再次遇到怨灵,总不至于措手无策。

    庄夫子回答道:“自然是有的,儒家除了神通之术,也有前人创造出不少可以传授的手段,你想学的话,待为师想想。”

    只见他思考了片刻,继续道:“你知道李白吧?”

    “诗仙李白?当然知道,”陈藏书点头道。

    “李白是当时世间罕有的惊才绝艳之人,年轻时期的李白,学儒术,修剑术,在而立之年直入大儒境界,后来仕途有变,他痛斥儒家都是些迂腐之辈,一气之下退出朝廷,自废一身浩然正气,转修道术,从此逍遥世间。”

    庄夫子摸着胡子缓缓讲述着这些历史,“尽管如此,他也给儒家留下了很多传承,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他自创的浩然剑法《青莲剑歌》。”

    “恰巧,为师略懂。”

    陈藏书闻言心头火热,立马作了个揖,也不管手上还拿着刀和土豆,“请老师赐教。”

    仗剑走天涯估计是所有男人年少时的梦吧,况且这读书的日子一长,即便他乐此不疲,但总归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也难怪五师兄老是偷他手机玩,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一心只有圣贤书的。

    这剑术,他学定了。

    庄夫子微微一笑,右手轻握,轻声道:“剑在我手。”

    一柄铁剑瞬间出现在他手中。

    格物致知之术绝对是偷懒的神术,被庄夫子用得炉火纯青。

    庄夫子右手握剑,轻轻一跃落在院子中央,一套行云流水的剑招缓缓展开。

    “我本楚狂人”

    “飞上青云端”

    “二水中分白鹭洲”

    “浮云游子意”

    “笔落惊风雨”

    “孤帆远影碧山尽”

    “飞流直下三千尺”

    “别有天地非人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每一句诗配合一个剑招,每一个剑招都蕴含着陈藏书看不懂的剑意。

    此刻的庄夫子,犹如在世滴仙人,一身白衣飘飘,剑气纵横,落叶纷飞。

    在从未修过剑术的陈藏书眼里看来,这部剑诀除了潇洒好看至极外,体内的浩然正气隐约感知到,此时看似平静的竹林,已经布满了庄夫子的剑气。

    若是此时有人闯入,必死无疑。

    庄夫子缓缓收剑,剑身立于眼前,正当陈藏书以为整首剑歌已经结束之时。

    庄夫子的身形冲天而起,振聋发聩的声音再次响彻竹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那天过后,院子里多了个日夜舞剑的身影,十分刻苦。

    “老师,小师弟好像喜欢练剑多过练字。”宋北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盯着院子里卖力耍剑的陈藏书,跟庄夫子闲聊道。

    庄夫子悠然喝着茶,说道:“练字还是练剑,又有什么关系,儒家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说到底还是迂腐造成的,如果儒家多一些李太白,儒家的发展也不至于停滞不前甚至后退。”

    宋北点了点头,应道:“也是,小师弟半路学儒,反而少了儒家的条条框框,这就是老师你看好他的原因吧。”

    庄夫子高深莫测地摸了摸胡子,“不好说,不好说。”

    ……

    或许是底蕴太差,陈藏书对领悟神通之术依然是一头雾水。

    儒家经典《十三经》,和无数儒家前辈的著作学说,在庄夫子这位在世大儒的淳淳教导下,他很清晰地理解了经书所讲述的意思,甚至还能有自己的见解。

    但他就是领悟不了任何神通。

    反而,《青莲剑歌》在他的刻苦练习下,进展神速。

    作为儒家少有的浩然剑法,在浩然正气的加持下,《青莲剑歌》的威力超出了陈藏书的想象。

    他似乎异常契合这部剑决。

    短短十几天的练习,他已经能施展出所有完整的剑招,不足的,只是诗句蕴含的剑意。

    直到在竹林学习的第三十天,天空下着小雨,时不时有惊雷落下,在竹林炸响。

    陈藏书还在院子里肆无忌惮地释放着剑招,浩然正气灌注全身,再透过剑体传递出去。

    突然,他望着天上惊雷,似是心有所感,多日练剑练字的积累让他心中顿悟。

    他以剑作笔,以雨水为墨,以天地为纸,写下一个“人”字。

    刹那间剑尖所至,风雨炸裂,与天空炸响的雷声融合到一起,爆发出巨大的响声。

    “笔落惊风雨”

    陈藏书真正意义上领悟了第一式剑招。

    远处,看着这一幕的庄夫子与宋北,都沉默不语。

    良久,宋北才闷闷问道:“老师,我很笨吗?”

    要知道当年他也练过这部剑诀,整整练了半年时间都没练出个所以然来,在老师的劝说下才放弃继续练下去。

    庄夫子瞥了他一眼,说道:“连为师都未曾领悟完全,你是说为师很笨吗?”

    宋北闭嘴不言。

    庄夫子静静看着那雨中的身影,轻声道:“这孩子,有太白的影子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