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零八章 督师之哀

第一百零八章 督师之哀

    已时三刻,王承恩率领镇抚司仵作,会同刑部堪合官员,一同来到牢房。

    由于案情重大,东厂和都察院也都派来专人在外面等候。

    方楠命令丁成将掷弹兵,分散到沿途制高点上。

    这个安排,得到了王承恩的赞许,并且还作了补充。

    “若遇行为不轨之人,可当即射杀。”

    王承恩转头看向方楠。

    “刚才来时,东厂胡同外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一会囚车驶出,还将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围观,介时一定要小心从事。”

    袁崇焕被验明证身后架上囚车,吱钮钮地驶出了诏狱。

    农历八月,秋风送爽,正是京城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只是天近中午,仍然有些炙热。

    两百刀盾兵,手举钢盾走在队伍前方。

    出了东厂胡同,他们身体紧靠,阻挡街边上密集的人群靠近囚车,以军阵形态推开围观的百姓,使囚车得以继续前进。

    七十名“剑锋大队”高壮的家丁,分列在囚车两侧,轻松挡住如潮涌般靠近囚车的人群。

    方楠与王承恩并骑走在囚车之后,拐过路口猛然吃了一惊,只见沿路黑压压挤满了围观百姓,见囚车驶来,一齐高声喝骂卖国奸贼,死有余辜,片砖碎石、瓜皮果屑如乱箭般扔了过来,纷纷砸在袁崇焕头上、脸上、身上,十几个家丁立刻高举盾牌,护在囚车两侧。

    “砰砰”两声铳响。

    围观百姓立刻骚动起来,他们对火器了解很少,不似后人对枪声那么敏感,片刻后又恢复了漫骂激奋的声势。

    十几名锦衣卫拎着绣春刀,由街边木楼上,拖下来一个气绝身亡的壮汉。

    同时取出一柄硬弩,向王承恩禀报道:“此人身怀利器图谋不轨,请公公示下。”

    王承恩定了定神,看了一眼尸体旁边的弩具。

    “交由骆养性处理,察名正身满门抄斩。”

    在囚车行进中,沿途汹涌激动的人群,仍不断叫骂投掷垃圾。

    方楠目堵这个场景,想到在年前乙巳之变中,这些百姓的家人亲友无不登城战斗,申普和尚组织的上万青壮,全部阵亡在卢沟桥边。

    这些百姓,怎会轻恕袁崇焕放纵建奴入关,杀害他们亲友的行径。

    这些天来,方楠也曾暗自揣测,自去年周延儒,温体仁进入内阁后,朝中局势对东林逾发不利,形坚实散的东林势力,开始分崩离析。

    在此之际,会不会是钱龙锡或其它东林老将,联系建奴密谋策划了“乙巳之变”,而受东林支持的袁崇焕,作为关键点上的人物,不可能不通晓事情的史末。

    并且还乘机,剪除了赵率教等,以及蓟辽两镇中的异己。

    对于这个推测,方楠还比较认同,袁崇焕初到京城时,并未获准进城,说明崇祯经过两年观察,对袁崇焕和蓟辽事物,了解的已经非常清楚。

    而且对政局变化演生出的“乙巳之变”,也是洞若观火。

    祖大寿在袁崇焕被打入诏狱之后,慌忙率领关宁军撤走。

    足以说明他知晓一些袁崇焕的谋划对崇祯不利,在事情败露之后保命而逃。

    这就更加证明了袁崇焕其心必异。

    “老朱家的这些个皇帝呀!

    就没有一个是蠢笨之人。”

    历史已经证明,朱元璋的子孙,即便是不着调的,也能耍出与众不同的精彩。

    看着囚车之中,神色淡然的袁崇焕,方楠轻轻叹了一口气。

    不可否任袁崇焕是个有才能的人,但他内心中的私欲,却在不合适宜的条件下释放出来,才落了现在这样一个结局。

    菜市口,是京城处决犯人的地方,也是通衢闹市。今年京师百姓的眼福不浅,接连有大官在此处魂归极乐,领头的是原蓟辽总督刘策,他在正月初十和总兵张士显一道在这里问斩,算是开了个好头。

    此时街口的四周,已经被锦衣卫封所起来,街边搭起了一座简易的高台,几名刑部官员端坐其上,目视囚车在街中竖起的法标旁停下。

    两名魁梧的刽子手,头上和腰间束扎着红绸,目光中带着仇恨怒火,将袁崇焕由囚车中拎了出来,用两根绳子把他的双手缚紧,分开吊在法标横梁之上。

    一名刽子手挥舞短刀,几下便剥开袁崇焕上衣,露出嶙峋般的身骨,碎布用手一团,塞入了他的口中。

    此时,四周聚集了上万百姓,见到刽子手的举动,发出如潮般的呼喊,其中掺杂了嘲笑,漫骂,诅咒,和丧失亲友悱恻的哭喊声。

    数声清脆的铜锣响过,人群略显安静了几分,高台鼎炉中插入三只粗香,高捷擎举圣旨躬身缓步走上了木台。

    他稳身站定打开圣旨,并没有立刻诵读,而是环首四顾,郎声说道:“圣旨传喻,众人伏首拜听!”

    高台上几名刑部官员走出书案,跪在高台之上,街边围观百姓相互扯动,呼呼啦啦跪满了道路,维持秩序的锦衣卫手拄绣春刀,撩起裙摆单膝下拜。

    方楠下马,双手竖捧金刀,单膝跪于马前,一众士兵家丁也学着他的样子跪拜。

    高捷见场面稳定,噪杂以止,这才高声诵读:罪臣“右都御史袁崇焕”“挂兵部尚书衔”身负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之职,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于三年八月施以磔刑,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凌迟,又称磔刑,原本是上古时代分裂活的牲畜用以祭神。后来用于人身,俗称''千刀万剐'',始见于唐末五代,北宋时明文列入法典,与斩、绞并列,是一种对人的最为惨烈的酷刑。

    圣旨宣读完毕,街边百姓相互搀扶而起,高声叫好的有之,跳脚指骂的有之,投掷垃圾的有之,混乱嘈杂的声音中,该杀,该死的喊声格外清晰。

    看到四周群情激奋的百姓,袁崇焕此时此刻,脸上虽然仍是一副漠然的表情,但闪烁的目光中却充斥着意外和不理解。

    刚才在路上,他思考最多的是“败了”,而且还败得很冤枉,因此对周围人群的声讨并未放在心上。

    袁崇焕被投入诏狱以后,曾无数次拆解“乙巳之变”始末,崇祯和东林以及其它派系的变化,从而得出他走出诏狱的机率。

    但严密的警戒,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使他深感不安。

    经过一段时间反复推敲,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他不但低估了崇祯的果决,也低估了他的智商。

    在早上听到方楠的一席话后,他才明白“乙巳之变”不过是他结局片尾曲,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败了!”他的每一处落子都被人看得清楚明白,几年来与建奴撕杀,获得了数场胜利,加之与东林诸党暗通款曲,政兵在握,使自己骄傲起来,因而看轻了天下之人。

    袁崇焕缓缓抬起头仰望天空,此时他想到了很多个“如果”但现在已经没有回转余地,和从头再来的机会,余光之中,刽子手的身影,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两人跪伏在地,手捧刑刀向天祭拜,然后举起酒碗,敬天,敬地,遥敬八方,最后重新倒满酒水,一口喝下,站起身侍立于法标的两侧。

    “时辰到……”

    午时三刻,随着钦天监执事郎声诵报,人群变得更加嘈杂。

    “铛铛铛”三声锣响之后,

    一瓢冷水,浇在袁崇焕胸前,刽子手马上又是狠命一掌拍了上去,接着手握寒光闪闪的细长短刀,向他身上割去。

    正德年间,著名的大太监刘瑾,就享受过这种待遇,据说被割三千余刀,哀号而死。相比一刀拿下的斩决而言,凌迟技术性更高,刽子手主观操作的空间更大,他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对犯人遭受的痛苦程度进行调节。凌迟的刽子手,每次行刑之前都要拿着祭品去跪拜神灵,以表明他是不得已而为之,祈求上天理解,不要降灾与他。很多刽子手是世代相传,或师徒口传心授,形成一种职业,并不是人都能干这种活儿。

    袁崇焕一刀一刀被脔割,一般犯人早就痛得厉声哀号,五官挪移,但他好像并不觉得如何疼痛,依旧双眼望天,一动不动,像一具枯木……

    围观百姓,见开始行刑,一拥而上,掏出银钱,扔在刽子手身旁的簸箩之内,争抢不迭抓起地上,带着尘土和鲜血的碎肉,边吃边骂,“卖国奸贼,你也有今日!”刽子手运刀如飞,下手顿时加快。未过两个时辰,袁崇焕已经气绝身亡,法标之上只剩下血淋淋的一副骨架!围观百姓仍旧挤作一团,争肉而食,刽子手身旁的簸箩内,银两铜钱早已满溢了一地……

    野闻记述:“袁崇焕被凌迟了三千多刀,前后历时三天时间,刽子手每割掉一片肉都被人疯狂争抢。到了后来富户们直接贿赂刽子手,购买袁崇焕的肉“生食之”,整个场面不忍直视。到了后来,袁崇焕只剩下一副骨架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