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六十七章 隔山藏兵

第二百六十七章 隔山藏兵

    (因二百六十六章内容扩展,所以章节段落略做改动。)

    “如此布局,今后朝廷在晋地响力变大,皇上思虑周全,更加炼达了!”

    “呵呵呵呵”

    曹化淳适时恭维了一句,然后抬起右臂,向长城以北点指,“无论山西流贼,还是山东孔有德,这两个战场背后,都有朝中各系势力争斗影子,只要皇上因势利导,运用手段进行扶植打压,掌握住朝政风向,自然可使兵灾消祢于无形。”

    不久之后,孔有德投向建奴,高迎祥战死,流贼陷入低谷,都应证了他的这番论断。

    “建奴!”

    沿着曹化淳指向,崇祯看向地图中的北方草原。

    “是的,是建奴!”

    现在他们与林丹汗进行会战,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北方军事形态。

    曹化淳似有所思凝视地图,像是在追寻往事。

    片刻后,他缓缓说道:“建州之所以能够统一女真各个部落,这不仅因为努尔哈赤是一代枭雄,还与他吸取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比其它部落强盛的更快有关。

    皇太极上位之后,虽然屡犯边墙,与万岁势如水火,但他却加大了与朝中各派系的联系,在政治和军事上,已经溶入当今天下的变化之中。

    如果林丹汗战败,建奴实力自然会大幅提升,必将成为搅动时局的重要力量。

    但他想要破关入主中原,还没有那份实力,我泱泱大国亿万百姓,岂是他胡虏所能够力拒,只是现在国内战火不息,耗损大量国力,此消彼长,使他们对大明影响加重了。

    王承恩在小太监的手中接过一个锦凳,很有眼色放在崇祯身后。

    “王伴伴还是去锦衣卫那守着去吧!收集到重要消息,尽快给朕送过来!”

    崇祯轻叹了一声,“还是朕手下当用的人太少了,朝堂上如此,军事上亦是如此!”

    “调周遇吉和杨国柱出关,寻机给建奴添些乱子可好?”

    “万万不可”

    曹化淳急声阻止。

    “先不说山西,山东两场战事还未沉埃落定,皇上手中仅有几支机动兵力。”

    “再说出塞争战,多以骑兵为主,千军万马来去如风,不同于攻城夺寨,并非我们所长,而且用度也过于巨大。”

    “前朝戚继光,虽然利用偏厢车之利多有胜绩,但在军资投入上却花费很多。”

    曹化淳向崇祯躬身拱手:“皇上当下应以平定内患为先,才能举全国之力横扫大漠,重振汉武雄姿。”

    崇祯轻叹了一口气,伸手扶住曹化淳双臂:“曹卿所言及是,朕还是太心急了!”

    “会试因战事推迟了几个月,立秋之后必须开始,不能再拖了,朕这次定要提携一些俊才。”

    崇祯神色略显疲惫,缓缓坐在锦凳上,他心中比谁都清楚,这些举人早已各有派系归属,会式结果,难免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虽然也有清白出身个例,但要在各方势力夹缝中脱颖而出,那不仅要学识斐然,而且还得有运气。

    看样子自己必须要勤勉一次,逐一校阅试卷,给当用之人提到殿试阶段,只有如此不会埋没人材。

    “哎!”

    “又是一场朝堂角逐,崇祯无奈的轻轻一叹!”

    想到眼下局势,他又抬头盯着地图,在心中开始盘算,如何削弱以张宗衡为首的北方势力,又能压制复社掘起势头,渐渐收笼地方上权利,只可惜自己根基浅,缺少得力人才难以深入。

    曹化淳常伴于崇祯左右,对眼前形态十分清楚。

    “皇上,办法咱们也议过,要想在朝中压制住几方势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继续借势厄制。”

    “当家的,咱们在山腰上隐藏,能行吗?

    吴石头看着三里之外的东南门,总是感觉离城墙太近有些不妥。

    明时,太原城墙呈正方形,今天大概在建设路—迎泽大街—新建路—北大街位置,在每一面都有两道城门,面积只不足当下五分之一。

    但自明朝中期后,太原城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沿汾河集聚众多商埠,带动起各个行业繁荣,渐渐在城墙外形成大片民居,使城市扩展了几倍,但署衙和晋地大户仍选择在内城居住。

    此时天已过午,方楠带领部队刚刚落脚,原本他选择在山峰东侧谷中隐藏,但站在山腰时,看到太原城左冀地势狭长不利于部队展开,而且还容易被打穿分割,所以立刻就改变计划。

    而此时这个位置,即便被双方发现,也不但心会受到重视。

    “让兄弟们在山腰扎起帐篷,然后就好好休息吧!”

    一架直径五寸,长四尺的千里镜被张煌言架了起来,他握住支撑三角架轻轻摇晃,感觉十分稳定,才擦拭了一下脑门上的汗水,抬头向方楠讪讪一笑。

    看着张煌言小心翼翼的模样,方楠止住笑意轻咳了一声,他十分理解张煌言现在的心态。

    这是一架二十四倍镜,镜片是由质地通透的整块水晶磨制而成,工坊一共打制出了两部,另一部被宋桥带到了战船上。

    用水晶磨制镜片,耗费可不是一般大,通透度合乎要求的水晶本就不多,而且还必须是整块的,这就更难搜集购买。

    在这个时代,玻璃制造还比较原始,所以通透度都很差,而且成形很小,所以市面上的千里镜,全部是泊来的八倍镜,价值不裴。

    而十六倍镜,现在根本就买不到,论起观察效果,与二十四倍镜相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即便如此,也只是凤毛鳞角,存在于传闻之中。

    大块水晶并不难找,但通透度合乎制作镜片的并不多,而且都被商家珍藏,价格十分高昂。为了收集到两架千里镜的材料,张大山可是调动了运河商帮的力量。

    方楠对这个情况也很无奈,谁叫他物理学的不好呢!

    明明知道二十四倍镜无须这么大镜片,却设计不出更好的凹凸度,不过张大山和宋应星已经按他的思路,开始研究直径三寸的二十四倍镜了。

    方楠相信,只要用银子砸,张大山和宋应星这两个“败家”工匠,还是能试制出来的,那时在镜片上花费,下降可不是一星半点,他也能为下面各营主官都配上一套了。

    张大山现在贵为总管,手下工巧匠多了去了,他们用精钢卷制望筒,不但打磨的蹭明瓦亮,而且还在上面绘制斗牛服纹饰,用以彰显方楠的身份。

    简简单单一个三角支架,也被工匠们设计成九曲盘虬,形似古朴树根样式,先不论其性能如何,单说千里镜款式和工艺水平,也是一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而且还是“千里营”独有设备,对方楠来说是万金不换。

    张煌言第一次使用这部千里镜时,嘴巴逐渐张大,能够塞入一个梨子,口中不住叫喊着“稀世之宝,稀世之宝!连口水都滴到了鞋面上。”

    “又不是第一次使用,怎么还是这样?”

    方楠略带嗪怪的数落了他一句。

    “等过段时间,让大山为每个营都打制几架。”

    方楠很想去改良玻璃制造工艺,但他不懂而且还真没有那个时间,只好买了一些佛郎机商人贩卖的玻璃,让张大山带人去琢磨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在技术工艺上有所突破。

    工坊发展至今,虽然在研发上偶有失败,但那也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并没出现方向上的问题。

    “当家的安好!”

    董飞虎抖甩披风抱拳跪拜。

    一个月未见,董飞虎唇上长出寸许短冉,整个人显得更加沉稳,透出凛凛的大将风度,在他心中,方楠不仅是救命恩人,而且还带给自己新生,他如今已经是参将衔了,当初在建奴营中做奴隶时,做梦都不敢想会有现在的境遇。

    “快点起来吧!”

    方楠面带微笑,伸出右手抓住手腕,轻轻把他托起。

    “这段时间,翠衫骑兵在深山密林中行动非常辛苦,先让大家休息一下,有什么事情过会再说。”

    董飞虎起身拱手,“当家的有所不知,飞虎这次聚集了半数部队,早已活动在这片区域,可是在昨天夜里,发现那条山脊之后,隐藏了两千装备精良的部队。”

    说着话,他抬手指向东北门外五里处的树林,“这些人训练有素组织严密,观其行动令行禁止,绝非一般的边军,更不像是流贼。”

    方楠闻言,心头突然一沉,他现在感觉这次山西会战,可并不是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轻松。

    先有罗汝才和马回回围攻汾阳,声南击北突袭太原,牵制了大半边军,与紫金梁聚集众匪,形成东西合击之势,这使眼下战情变的扑朔迷离,让人难以辨别虚实。

    昨晚与张献忠和刘国能打了大半宿,方楠了解到流贼战力参差不齐,能打的比边军还能打,而紫金梁,高迎祥和李自成等,至今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又给本已经很复杂的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

    而在官军方面,山西巡府许鼎臣坐镇太原,调动数万卫所兵对流贼围堵,宣大总督张宗衡也亲率边军主力支援,估计声名赫赫的曹文诏,此时已经快要抵达太原,再加一同到来的贺人龙,祖大弼等人,这场战役竟然绞动多方势力,是他没有预想到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