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清平梦话 > 十二.相遇 中

十二.相遇 中

    从小虎家出发沿着弯曲的山路在山体上来回兜转几圈终于绕到村庄面对的大山的另一侧,伴随着一阵刺眼的光亮眼前豁然开朗。

    呈现在李孟眼前的是他此前从未见过的奇妙景象,山顶和山脚是茂密的雨林,这里的田地沿着山体似是阶梯一般的一级级堆砌延申到山脚下,那些田地或隐于山雾,或高耸云端,每一块田都依照地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其上水面平静如镜,在晨曦照耀下闪烁着点点光亮,宛若瑶池。

    山雾之中隐约有歌声,待行至近处方才听清,那是两边山头劳作的人们正在对歌,那头唱的黑齿人的语言,这边回的是关中语,仔细一听两边唱的是同一首古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i,大风吹拂物体的声音)发,二之日凛冽。无衣无褐(粗布衣),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si,像锹的农具用于起土),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ye,给务农人送饭)彼南亩,田畯(jun,又叫农正一种农官)至喜。”

    这是描绘古代农人田间劳作与日常生活的旧民歌,相传歌里唱的农人们是今天的火奴,而在关中早已无人会唱,只是收集整理成书。李孟

    记得这首的名字是《豳风·七月》,可惜自己不通音律,如果能记下曲谱带往关中应是能引起不小轰动。

    走到田埂边,田中劳作的人们也与李孟平日所见大为不同。田中男子们皆赤裸上身,下身则裹着由粗布制成的禈,看上去是一条长布穿过胯下再裹出两个圆形的裤腿,再缠绕腰间固定,在水田里劳作确实是颇为实用。

    小虎和他的父亲也脱去上衣扛着农具准备下田,这时才给李孟指路道:

    “英雄你沿着我们的水田朝山下走会看到另一座山,那里也有这样的田,那里耕作的是和你一样的黑齿人,和他们聊聊也许对你有帮助。”

    黑齿人应当已经被逐往云岭以西,怎么在这种地方有分布,李孟索性开口问道:

    “族人应该都迁往西边了,为何这里还有?”

    小虎父亲挠挠头有些为难,先叫小虎自己下了田去,看孩子走远了才说:

    “具体是个啥情况俺也不大清楚,好像蛮长一段时间前了,忽然从南边来了一群流民,看着蛮惨的像是被劫掠了,我们看大多是老弱妇孺,那年收成也不错就乡里乡亲们一合计接济了他们。

    后来才知道是背景离乡的黑齿人,说什么家乡突然就寸草不生了就开始迁徙,半路又遭劫道就和大队走散了,唉,也怪可怜了,我们当初刚到这儿的时候也没少受他们接济,最后就说让他们收一年对面那片新开田再出发找新的栖息地。”

    “那为何不直接让他们留下呢?”

    “嗨呀英雄啊,咱们归根结底不是同族人呀,你可能不知道天朝的律法,要是让官家知道我们收留了黑齿人那方圆十里当官的都要杀头,俺们贱民男子充边军、女子充奴籍、老幼流放千里,

    俺们愿意冒着风险留他们收一茬稻米那可是仗着村子山高水远没什么外人会来,主事的孟家老爷能和俺们商量还同意了这事儿也是仁至义尽啦。”

    李孟完全能理解这些黔首的担忧,天朝的繁荣安定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严刑峻法之上的,他们已经给予流民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帮助了。李孟不愿再纠结这事于是匆匆拜别,向着对面的高山走去,到山腰时忽听的身后小虎父亲的声音:

    “晚上回来俺那儿吃饭啊,打这儿走得有百八十里才有人呢,可别急着走啊。”

    李孟应了下来,身影消失在云层中。

    待走到山那边的田地时已是正午,高原的日光晒得人生疼,刚刚穿越山脚的山林时还让水蛭给咬了几处,虽然已经历了一段时间可这山中的生活还是叫人难以接受。

    此时正是休息时间,田间劳作的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硕大叶片搭成的矮棚下,多数是年轻女子。她们将头发盘在脑后用兽筋制成的发带固定,身上穿着由两块不同颜色的深色染布缝制的左衽短袖上衣,在衣襟上点缀着各不相同的绣花或暗纹,少女多用縓色,年纪稍长的则用苏枋色,远看像是蝴蝶在田间飞舞。

    下身则是长不及膝的短裙,说是短裙不如说是禈更像些,内侧是合裆短裤,外面则围了半圈兽皮制成的围裙,上面开有几个口袋看上去还能收纳刀具,还有极少的几人下装还装饰有漂亮的流苏或有金线绣花。

    如若在关中像她们这般露出手臂和腿部不论男女可都算是失礼了。

    山上的女子注意到了李孟,很快就有许多人围了上来,把李孟挤在中间七嘴八舌的问着些什么,李孟的黑齿语其实学的不怎么样,这环境一杂加上对方说的快他是一句都没听懂,好在一位身后配有弯刀的中年女子出来主持了局面,与其他人不同,这名女子佩戴着一个即便在关中也十分罕见的精美发饰,李孟对那中年女子说明了来意,

    那位中年女子点点头将其他人都支去田边后领着李孟走到了半山一个简易的小竹楼里,里面只有一张临时搭建的高脚床、一个柜子和正在燃烧的堂火,柜子上摆放着一个被干花环绕的奇特雕像。

    那女子请李孟在火塘边坐下,取出个土陶罐往里放了些植物叶片加上水后置与火上炖煮了一会给李孟倒了一杯煮成的汤汁,那碗汤散发着奇香,入口柔顺,微苦而有回甘,饮下一杯后感觉浑身有暖意,走山路的疲劳感也消除了大半。

    一旁的女子自豪地介绍道:

    “这可是我们家乡特产的阿尔巴叶,相比其他部落的要更香,效用也更强。”说着却有些神伤,轻声道:

    “可惜再也采不到了……嗐,这些事就不提了,我是舍龙嘉木库克阔,叫我库克阔就好,我们是南塔部的,旅人你呢?”

    根据黑齿人的命名方法眼前这位是一位叫舍龙的人的亲属,是夫人或女儿。还是南塔部人,耳上还戴着和自己曾见过的金属羽毛形耳坠,莫非是奉逸城外流民领袖舍龙的亲人,看来自己还是编造个身份的好。

    “我没有名字,部落灭亡了,正在流亡。”

    库克阔听了李孟的话眉头一皱,收起笑容伸手握住了身后弯刀的刀柄,质问李孟道:

    “我去过很多部族,没听过你这种口音,你究竟是什么人?”

    李孟看这阵仗也开始运气准备打斗,但这里毕竟是别人的地盘,必须尽量避免冲突便解释道:

    “我的部族久居山中,不与外人交流,所以外人没听过我们的口音。”

    两人这么僵持了一会,库克阔先松了握刀的手,叹了口气后道:

    “我不相信你,但你的眼神,是渴望复仇之人的眼神,那我们就是一种人。”

    李孟闻言终于松了口气,眼前的女子几乎让人感受不到气息,这是长期习武或修行之人才能做到的,如果真起冲突自己很可能处下风,甚至就在此殒命了。

    “感谢夫人不杀之恩。我此行是欲前往南郡……”

    “打住平原人,没必要说,我对你的故事不感兴趣,更不想给你提供帮助,但你是山那边的人介绍来的便不能就这么让你回去。我猜你应是想先去步日城吧。”

    看来眼前这位是见多识广的人,自己也没必要隐瞒再招致对方的不快就答道:“正是。”

    “看你的样子也不可能有文牒在身吧?我自己不想出手帮你,不过你要去南郡寻仇的话我可就开心了。所以我可以引荐你给这里的一位神人,他可以帮你进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