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圣人不死 > 第三百二十九章:

第三百二十九章:

    乾清宫中。

    已经气息微弱的景泰帝喋喋不休起来,双眼无神,脑中是无尽的回忆。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景泰帝自言自语,是在问自己,又像是是在问正统帝。

    被埋下了名为‘野心’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品尝到了权力的欲望,欲罢不能。

    他曾经也不过是想当一个逍遥自在的王爷,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逍遥快活。

    直至,那个人的到来,是一切的开端,是今日崩坏局面的下场。

    “哥哥,你成为皇帝太晚了。”

    景泰帝回过神来,自嘲的笑了起来。

    啪,瓷碗破碎的声音,正统帝神色依旧冰冷,没有任何的变化,拉起了一侧的丝绸枕头,直接盖在了自己弟弟的脸上。

    他很是用力,神色却越发的冰冷起来。

    感觉到窒息的景泰帝,表现的很平静,对于死亡没有任何的恐惧。

    从自己最小的儿子死亡,景泰帝已经没有了任何求生的欲望了。

    曾经的美满家庭,妻子贤惠,儿孙孝顺,已经成为了过往。

    慢慢他失去了生息,没有了动静,魂归地府,死在了龙床之上。

    原本晴朗的天空,陡然之间,阴云密布,轰鸣的雷霆,闪烁的电光,无上天威撼动八方,天地仿佛在哭泣一般,下起了绵绵小雨,洒落整个北直隶。

    北都国子监。

    祭酒沈宪,从房间中走出,苍老的身躯,脸上满是无尽的哀伤。

    他拒绝了自己的仆人的搀扶,站在屋檐之下,看着落下的小雨,记忆仿佛回到了曾经在周王府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刚刚成年开府的周王。

    沈宪是百家儒家的大儒,在太祖时候是国子监的老师,在太宗北迁成为了国子监祭酒,直至仁宗和宣康帝,一直到今日都担任国子监祭酒,没有任何的变动。

    不是他没有才华,是对不自己未来的路,有明确的规划,不喜做官,深耕在百家经典之中,期望以此来突破,成为一位圣人。

    只是,可惜沈宪没有半圣朱喜那样的天赋,便是多年来,深耕在百家经典中,都没有感触大道的存在,无法突破到圣境,入驻圣宫。

    直至百家来人,杂家一位大儒,给了沈宪一个机会。

    他便亲自秘密前往周王府,给刚刚成年的周王,埋下了‘野心’的种子。

    亦如杂家给的机会,沈宪依靠周王成为皇帝,感触到了大道的存在,却依旧没有突破圣境。

    “终究是心境不够,天赋不行。”

    沈宪惋惜。

    他不是惋惜周王,是惋惜自己。

    岁月无穷,沈宪很清楚自己的大限已到,也没有顾忌自己的形象,席地而坐在屋檐之下,失去了生息。

    “祭酒。”

    “祭酒。”

    仆人发现的沈宪的异常,颤颤巍巍上前,轻声呼喊。

    在确认了沈宪的死亡,不由嚎啕大哭起来。

    很快,整个北都国子监都知道了沈宪的死亡,每个人神色悲哀起来,立马传讯给了朝堂重臣。

    国子监是皇家自己培养读书人的地方,同样也是各地学子,在科举之前,都会居住学习的地方,可以说当今朝堂上的文官们,曾经都在国子监学习居住过。

    与此同时。

    皇宫走廊,几名内宦用丝绸棉被,卷起已死的景泰帝,像是拖着垃圾一样,拖出了乾清宫。

    正统帝站在乾清宫大门前,目光眺望绵绵小雨的皇宫。

    如此景色,他曾经不知道看过多少遍,曾经的无趣,今日却别有一番风景。

    至于自己弟弟的死亡,正统帝没有半点的伤心,就连大仇得报的快意都没有,仿佛已经真正成为了一位帝王,喜怒不再流于表面。

    “传旨,废景泰年号,周王为监国,选南河一地为王陵,不允许任何人祭祀,软禁周王妃于北都十王府,一切用度按照亲王规格。”

    “传旨,四日后大朝会,在京京官,五品以上必须参加,在京寻贵,武将不准许缺席。”

    “传圣,各地藩王在三月十八日前,必须全部到京。”

    正统帝连颁三道圣旨。

    司礼监立马拟好圣旨,由一位内宦,坐着吊篮离开了皇宫,前往内阁临时办公地点。

    因为张正今日前往了英国公,内阁唯有于谦一个人值守,当看到正统帝颁布的圣旨,神色变得不自然起来。

    他很清楚这三道圣旨的潜在意思,目光不由看向皇宫方向。

    在不承认周王为皇帝的情况下,更多是指向当朝文官,来保证自己的皇权至高无上,甚至是景泰年号的飞出,纳入正统年号,变相为自己在位时候,南征北战奉为自己的功绩。

    至于四日后的大朝会,必然是太上皇开始压制百家文官,同样是为了自己的皇权。

    只不过,第三道圣旨的内容,于谦有些无法理解。

    整个土堡天崩,到景泰帝上位执政的八年时间内,天元的宗室王爷们,其实都非常的低调,就算有野心的王爷,蠢蠢欲动,也没有过多的表现。

    唯有,像是宁王那样的蠢货,又或者是运气不好,直接遇到了一直隐藏起来的圣人。

    在内宦的催出下,于谦直接下了内阁的大印,承认了三道圣旨。

    他很清楚现在的定位,在最初没有站在景泰帝一方,到了今天已经是弃子,更是生死难料。

    而,北都保卫战的功绩,在复位的正统帝看来,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毕竟当初拥立周王上位的主力,就是于谦自己。

    “期望,子望是真的有信心。”

    于谦走出自己的办公地点,站在屋檐下,看着绵绵小雨出神。

    子望是张正的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