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圣人不死 > 第三百三十章:天顺

第三百三十章:天顺

    六天之后,大朝会如期举行。

    正统帝身穿龙袍走入皇极殿中,脸色冰冷,目光平和,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场景。

    距离上一次在皇极殿,已经数年过去了,与记忆中的皇极殿,没有任何的区别,亦如曾经一样,富丽堂皇,承载百年岁月的痕迹。

    曾经自己的祖爷爷、爷爷、父亲,在皇极殿中问鼎天下,让四夷臣服,皇权天下,延伸到王朝疆域的每一寸土地,就连稷下学宫、十大书院、各地士绅大族,也无一例外。

    可惜,当自己父亲死亡之后,自己年幼继位,主少国疑之下,皇权被限制在了四方城中。

    直至他成年开始亲政,心中并发出来的雄心壮志,想要如太祖、太宗皇帝一样。

    一场御驾亲征,土堡天崩,全部化为了乌云。

    有宦官作祟,是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无论各样的原因,正统帝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的自己,确实稚嫩幼稚,以及格外的愚蠢。

    他坐在龙椅之上,扫视大殿中的群臣,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人影,也有陌生的人。

    只不过,在武勋、将士行列中,他没有看到最为熟悉朋友,玩伴。

    “先等等。”

    正统帝开口。

    “朕不是说,让在京全部五品以上的勋贵、官员、武将必须全部参加,今日的大朝会,为何英国公府的老三没有来。

    朕记得他是三品后军都督府的后军都督,还是太子的老师。”

    他目光落在当代英国公府张霆身上。

    对于英国公府,他是极为信任,又或者说从太祖皇帝开始,后面的仁宗、宣康帝对于英国公府是极为信任。

    特别是上一代英国公,辅助了三朝帝王。

    如果不是自己,对于不会战死在土堡,被当做祭品,献祭给长生天。

    而且,后来英国公府一直站在自己一方,甚至多次与自己弟弟作对,保全自己的性命,才有了今日的复位。

    正统帝相信,依靠自己弟弟的性格,就算再如何优柔寡断,遇事不决,也不会放任上一代帝王活下来的。

    帝王无情,帝家无情。

    历史已经给出了足够的证据。

    “陛下,后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张仑,身体不佳,已经上了请假的奏疏。”

    张霆走出,恭敬道。

    一名监察御史站了出来,点头回应了,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如此,等下朝后,朕恩赐一些宫中天才地宝,派遣御医前往英国公府,看望后军都督。”

    正统帝点了点头,给予了恩赐。

    “谢,陛下。”

    张仑立马叩谢。

    正统帝没有继续说什么,目光看向侍奉自己的大铛,被提升起来,成为司礼监一把手,兼东厂的洪飞,示意对方。

    洪飞立马上前,展开了手中的圣旨,宣念起来。

    首先是改元,不承认景泰年号,改为正统七年,在明年的时候,更是改元为天顺。

    从此正统帝变为了天顺帝。

    第二步则是对于此次复位,诸人的赏赐。

    边方伯晋升爵位为忠心公,直接连跳二级爵位,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不是因为靠着军功封公爵的国公。

    刹那间,群臣议论纷纷,特别勋爵之列。

    有武勋想要站出来反对,当看到无动于衷的英国公后,变得再次安静了下来。

    天顺帝很满意英国公的识大体。

    再就是许文静的从龙之功,直接从礼部侍郎,入阁,成为了大学士。

    “陛下,许文静入阁,获封大学士,与祖宗成法、与天元制度、与礼法不合。”

    张正在洪飞宣读完,刹那直接站了出来。

    文臣极为震惊,看着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张正,当朝内阁首辅。

    他们想到许文静从龙之功的封赏,会是入阁、获封大学士,却没有想到第一站出来反对,会是内阁首辅。

    按理来说,基本上先是下面的人反对,在最后的时候,才是内阁首辅出来,经过与皇帝的谈价还价,皇帝做出一个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局面。

    就连御台上的天顺帝,同样也吃惊不已。

    “而且,陛下,许文静品信不断,更是做出过有违孝道之事,别说入阁了,就连当官也不行。”

    张正声音冰冷无比,道。

    “你放屁。”

    许文静肉眼可见的惊慌起来,立马出声道。

    可惜,张正没有理会许文静,直接放出了证据,由宦官交给了皇帝。

    上面内容成列许文静从科举以来,入朝为官开始,一件件不符合礼法,不合符天元制度的事情,更是在自己母亲离世后,夜夜笙歌。

    天顺帝看着上面的内容,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他目光冰冷看着许文静,后来又落在了张正身上,双手不由自主握成了拳头。

    天顺帝很清楚要保下许文静,对方不仅是从龙功臣,更是自己来对付百家文官的先锋,他不想更自己弟弟一样,做一个傀儡皇帝。

    亦或者起码要做到自己皇权,可以左右朝堂,主宰百官生死的地步。

    “如此,许卿之功,今日一笔勾销,由礼部转为礼部侍郎,作为惩罚。”

    天顺帝开口,直接下了调子。

    张正没有回到了朝列中,对于天顺帝的决定,没有做出任何反驳。

    对于他来说,打死一个许文静,没有任何的问题,却没有如此必要,除了给复位的天顺帝面子,同样也是为了平衡朝堂,不至于百家文官独大。

    一定程度的制衡,不仅是对于皇帝来说有效果,对于内阁首辅来说,同样有效果。

    像是三杨时代一家独大的情况,导致就是朝堂各方的败坏。

    就连支持三杨的稷下学宫的圣人,也是惋惜与无奈,更是失望透顶。

    后面的封赏,已经无关紧要,最重要的许文静没有入阁,给了许文静自己,和准备联合起来的士绅大族沉重一击。

    张正直接的出手,再次打断了士绅大族的想法。

    他们更是知道当朝首辅张正,在未来对于许文景,必定会重拳出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