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天昶世序 > 第三十一章 真正的武者

第三十一章 真正的武者

    余易找了处干净之地端坐而下,闭目沉神,将自己整个心神都放松下来。

    此刻的余易能够察觉自己已经到了父亲余渐鸿所言中,气血旺盛而又精力充盈的地步。

    今日,余易便准备在体内孕育出劲力。

    希望借助几月以来在武道一途上的深厚积累,一举在体内孕育出劲气,这也算得上是厚积薄发,只待功成。

    余易自己也早已期待着这一日的到来,毕竟习武之人体内有了劲气之后,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武者,而对于成为一名真正的武者,余易也是向往已久。

    沉淀如此之久,余易坚信自己有着舍利子的辅佐,自己很快就能引导出深藏在自己体内的劲气,从而御使劲力。

    余易收摄心神,利用从师公李郅处学得的内参之法,将心神沉浸到身体中的每一处,包含着身体各种细微之处。

    余易借助内参之法将身体中的纤毫之处在脑海中无限放大,便能清晰地看见气血在体内的运转轨迹,不管气力游走在身体那一根脉络之中,余易都能清晰捕捉到,正可谓是纤毫毕现。

    内参之法以及舍利子两者的效用在此刻被余易无限放大,这也是余易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踏入“化力蕴劲”这一境界的最大仰仗。

    “父亲曾言,身体中的力气只有大小的区分,而劲气与力气的最大不同之处,便在于劲气不仅有着大小的区别,更有着多种的变化,有常形,却无常势,”余易在脑海中整理着父亲关于劲气的论述,“劲气源于力,却衍于力,习武者,以身为门,聚体内之力化作劲力,从而掌握劲气。”

    “劲气根植于我们身体中的每滴气血中,随着气血的运转,不断地游走在每条脉络中,我现在需要通过内参之法捕捉到深藏在其中的劲气,加之感知与了解,并以意念驱使劲气,突破气血经络的阻碍,最终汇聚于脐下丹田,从而纳为己用,”余易在脑海中已经做好了孕育出劲气的各种计划,可谓是万无一失。

    余易沉神静气,脑海中的意念已经彻底地捕捉到了深藏于气血脉络中的劲气,现在余易要做的便是通过意念将分散的劲力牵引到脐下丹田中,从而一举凝炼出劲气。

    这个过程远比余易想象中的要困难,劲气分散在身体各处,仿佛无头苍蝇乱窜,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这一步异常考研余易意念的控制能力。

    虽然将劲气牵引到脐下丹田的过程繁琐而艰辛,但好在余易有着佛门大师遗留的舍利子,经过舍利子强化之后的意念与感知,已非常人能够比拟,牵引劲气的过程也是有条不紊,未见纰漏。

    “呼……”

    良久之后,分散在身体各处的劲气被余易一一牵引到了脐下丹田中,余易睁开眼睛,大口吐纳着胸中的郁闷之气,额头上已是冒出细细的汗珠。

    “虽然过程中有着各种艰难险阻,但好在天随人愿,并没有辜负我的一片苦心,”余易嘴角浮现出了久违的笑意。

    余易紧绷的神情并没有得到缓解,将劲气牵引到脐下丹田中只是孕育劲气的先提条件,更重要的是将劲气凝练的这一过程。

    只将劲气牵引到脐下丹田中,如果不经过凝炼,那么劲气又会分散到身体各处。

    聚炼之后方能成就劲气,否则一切皆是散沙。

    凝练劲气的方法余易已是熟记于心,接下来便是实践的时候。

    灼日高悬,从余易凝练劲气开始,已经整整过去了两个时辰。

    “啊……”

    脐下丹田中,一股突兀出现的刺痛感让余易轻呼出声,面部甚至变得扭曲。

    但这刺痛之感来的快,去的也快,几乎弹指间便湮灭了。

    余易眼睛缓缓睁开,脸上的痛苦之色也被笑意替代。

    那股刺痛之感则标志着余易已在体内孕育出了真正的劲气,刺痛也是因为身体还没适应孕育出的劲气,有着应激反应实属正常。

    这一刻,也宣告着余易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武者。

    余易站起身来,不断地扭动着身体,舒缓着脐下丹田与身体各处散发而出的胀痛之感。

    凝炼出劲气之后,劲气便随着气血游走在余易身体每一根经络中,胀痛之感也由此而来。

    好半晌,余易才适应了体内出现的变化。

    余易在树林中打量了片刻,直直朝着一棵足有一人合围粗细的古数走出,

    在古树前站定,余易扎稳下盘,右手握拳,将全身的劲气凝聚到了拳头上,轰然间打向古树枝干,拳势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

    “嘣……”这次的古树枝干直接从中间拦腰而断,威势渗人。

    之前的大腿粗细的枝干只能被余易从中洞穿,可这次一人合围的枝干直接被从中断开,由此可见,劲气对于武者带来的增幅是多么的巨大。

    “凝聚劲气后,果然如父亲所言,能打破人身体中的桎梏,刚才我这一拳怕是足有七八十钧的重量,”余易喃喃自语,脸庞上有着抑制不住的得意之色。

    “原本体内只有刚刚凝聚出的一股劲气,这股劲气在经络中游走,以气血,气力为根基,然后聚拢其它分散在体内各处的劲气,又从血气中诞生出了新的劲气,仅仅才过了几息,居然又出现了七八股之多,而且每一股劲气都还在不断壮大中,”余易双手紧握,亦能感受到体内劲气正在不断壮大中。

    孕育出了第一股劲气之后,后续的劲气便源源不断的出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只待风雨兴焉,潜龙升天。

    余易低头看着自己的拳头,拳头上只有着几道红印,与古树枝干的碰撞后,连皮都没有被擦破。

    要是以常人的身体强度,这一拳碰撞之下,不说伤筋断骨,皮开肉绽的结局自然是跑不掉的。

    刚才的一番操练,也让余易对自己体内的劲气有了大致的掌握,从孕育出劲气的那一刻起,自己的体内的力气也发生了质的飞越,原本三十均上下的力气,顿时暴涨到七八十均上下,翻了一番还不止。

    平常武者达到“守御临身”这一境界之时,浑身力气应在五十均左右,而余易刚一达到这个境界之时,便具有七八十均的气力,足足超过了寻常武者三分之一。

    这也是舍利子为余易带来的显著改变。

    “舍利子对我身体的改造也是从未停止,效果之甚远超我的预估,不仅强化了我的筋骨,更是让我体内的气血更加充盈,精力旺盛不衰,不然也不会衍生出如此多的劲气,”余易无声地感叹着佛门大师遗留之物的神奇。

    游走在经络中的劲气如同余易的某一部位,在余易意念的驱使下,如臂使指,没有丝毫停顿阻塞之感。

    只有意念同劲气交相呼应,从而才能达到御使内劲的地步。

    这自然也要归功于舍利子对于余易意念感知的强化,不然余易还需要更多时日与劲气磨合。

    “真正的武者,果然强大如斯,”余易不忘感叹道。

    “咕咕咕……”半日以来的巨大消耗,让余易肚子率先发出了抗议。

    余易抬头看着天穹间的太阳,虽然突破花费了不少时间,但也刚至晌午头,即使还有着白老大人委托的事情,但时间还算充裕。

    借着刚突破的契机,余易准备感应劲气在武道运用中的多种变化,深刻感受在达到“守御临身”这一小境界时,自身对于劲气的掌握。

    余易继续端坐在巨石上,放大感知意念,沉浸内里,借以探索劲气的诸般变化。

    “劲气无形,也无常势,”父亲的告诫之语,余易始终铭刻于心,不曾忘却。

    绵劲,柔劲,刚劲等,这些皆是劲气无常势的表现,仅仅是在体内孕育出劲气还是不够的,还得尽早掌握劲气的各种变化。

    如果说,在体内孕育出劲气标志着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武者,那么,掌握劲气的各种变化才让武者具备了攻伐的手段。

    劲气源于力,却衍于力,习武者,以身为门,聚体内之力化作劲力,从而掌握劲气。

    将劲气凝练之后,便会有着多种更深层次的变化,区别于蛮力,劲气不仅仅只有大小的区别,更有着更加繁复的劲气轮转。

    劲气如果从体内孕育而出,却没有去深度探究,不知晓其中的变化,那么劲气与气力根本没有太多的差别,只是大小的区分而已。

    “守御临身”,达到这一小境界之时,讲究的是将劲气视作是自身部位的延展,进可御敌,退可守身,更可疏通血脉中的阻络,调养紊乱的气血,如果修炼途中对身体形成了暗伤,更可御使劲气调养生息,滋养气血。

    “守御临身”已然达到以精蕴劲,以劲养身的良好循环中,这个境界,便可以随意调动自身的劲气到达身体任何一处。

    而父亲余渐鸿曾经为余易展示过劲气多种的变化,每一种变化都让当时的余易叹为观止。

    在父亲的演练下,劲气已经脱离于身体力量的范畴,不再仅仅只是力气,更像是一种体内力量的外在延伸。

    而绵劲,刚劲,柔劲等,这多种多样的劲气变化,便是更深层次的表现,也是劲气凝练升华之后的体现。

    劲气的妙用无穷无尽,可以点破面,可以柔克刚,亦可御化自如,越是深究其里,越是感触良多。

    余易在脑海中将二十八路“大正长势”拆分为一个个细微的动作,从如何发力,到如何御劲,各种细节之处,无有纰漏。

    余易的感知意念经过舍利子的强化之后,早已是超脱常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因为有着强大感知意念的支撑,余易更是将劲气在每根经络中的运行轨迹观察地无比透彻。

    如同跃然纸上,纤毫毕现,微妙之处,纵览无余。

    拆分成各种微妙细节之后,余易将细微之处牢记于心,再次将旁枝末节一一聚合,而后得到完善的式法。

    最后,余易要做的便是将心中得到的各种理论付诸于实践之中,唯有切身体会,方能践知符合自己的武道真理。

    余易起身开始演练,从第一式“叠浪断云山”到最后一式“天渊渐长空”,二十八路式法,余易皆是运用劲气的多种变化一一展现。

    有了劲气之后,余易对于二十八路式法的演练不再是徒有其表,切实展示出了各路式法的内在变化,使各路式法达到了气力相同,形意相兼的境界之中。

    余易更是利用强大的感知意念做为后盾,改变的劲气在筋脉中的运行方式,比如第一路“叠浪断云山”乃是御使绵柔劲气,再做出调整之后,改为另一路筋脉发力,不仅能保留原本的绵柔之劲,更能爆发出透点之劲。

    这一改变,就相当于是绵中藏针,不受自身拘泥,将固有的式法形态以多元的方式展现出来。

    改变之后的“叠浪断云山”一反原本的防守之姿,增添了攻伐手段,威力也是成倍增长。

    但余易发现自己虽然能改变发力的经脉,但是有着招式为底,也不能随意改变这路式法中原本的意境,比如“叠浪断云山”是以绵劲为主,那么为之冲突的刚劲便不可运用其中。

    各路式法被余易一一演练,并运用感知意念探察劲气的内在变化,也将这些式法做出如同“叠浪断云山”那样的改变,使式法变得更加多元。

    当然,这种改变是以符合自身条件为前提,并不摒弃式法原有的意境,只能算得上是将之革新,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待到日上晌午头,二十八路式法皆被余易温习完毕,而将每一路式法做出调整也耗费了余易莫大的精力。

    如果不是还有白老大人嘱托的事情,以余易喜欢探根知底的性格,非得将劲气的各种变化全部运用到式法之中。

    那也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劲气的变化多种多样,而想一一运用到式法当中,非短时间内即可功成。

    其实,余易现在探究的劲气多种变化,已经触摸到了“化力蕴劲”中的第二个小境界“衍化通贯”,可余易却不自知。

    稍作歇息之后,余易背起背篼向度厄古寺进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