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嗜人之夜 > 第五十四章 七重的孤独

第五十四章 七重的孤独

    在靡菲斯特带着阿瑟-浮士德回到记忆深处的同时,远在十五区的市长官邸炸开了锅。所有的马斯洛家族成员都乱成一团。

    八十岁高龄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旧病复发。近一段时间他的身体情况越来越糟糕。他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他成了一个孤独的老头子,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死亡。

    死亡终究是会降临的,不管他是老大哥还是上帝的长兄。死神一向公平,对待每个人每一个生物都是公平的,它会夺走每一个到达生命终点的人的命,不论他是贫穷还是富贵,不论他是悲惨还是幸运。

    晚年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是孤独的,为了将自己的统治上升到抽象层面,他再也没有出现在市民的面前。他不愿让人们看到他老去,看到他满头白发满脸皱纹。

    人们心中的他依旧是光芒四射的,他年轻时的海报依旧挂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的样貌在海报上从来都没有变过。人们依旧崇拜他,教育者们依旧将塑造老大哥摆在第一位。新闻媒体亦是如此。

    每个人都达成一种无声的共识,那便是老大哥永远都是对的,老大哥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都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他永远凌驾于城市的上空,永远都在监视着你我的一举一动。

    可惜因为科技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大哥之眼2”一直都无法研制出来。毕竟人心里的活动是很难捕捉的,再精明读心术也无法透见人真实的心里活动。

    心里活动是一种潜意识,姑且约等于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意识流的活动是没有逻辑的,是没有规则可寻的,像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追忆似水年华》【1】就是意识流“本我”活动的很好体现。

    这是否是在透露出一个哲学的问题——思维是否不完全受物质的控制。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指意识相对独立的特性,这里说的是一种具体而非高度抽象的议题,是一种近生物学的推测。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关于大脑研究的科学性进步。

    让我们重新回到年老的老大哥身上。

    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的一生是无比辉煌的,也是受人唾弃的。崇拜他的人比比皆是,反对他的人不敢言表。他是这个城市最高的统治者,是神选之人。

    他将这座城市带向高度的团结,也同时将这座城市带向高度的愚昧。愚民之策并非有弊无利,相反的,这是一种有利于统治者统治的手段,也是解决众多人口数量国度的有力之计。

    愚民,到了现今这个时代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不让百姓接受教育,让百姓无知。愚民,特别是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统治的乌托市,它的愚民体现在用教育与新闻媒体去愚昧构建市民对于统治层面的错觉——让每个人都无法正确地客观地看待当前的统治者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这体现在——老大哥都是对的,他同上帝一样光芒四射,他同上帝一样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他不需要任何的检讨,也没有人敢指出他的错误。当然大多数的忠实崇拜者认为老大哥这辈子都不会犯错,认为老大哥做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的。

    这是多么的荒唐,是人都会犯错,哪怕是一整个团体,如老大哥与彭赛尼斯等人的这个统治团体,他们都是人,活生生的人,是人都会犯错。那么把老大哥与上帝混为一谈,认为老大哥同上帝一样无懈可击十全十美,这种观念的产生完全开始于教育,并随着新闻媒体的宣传而深深扎根,愚化固化着人们的三观。这难道就不是一种愚民之策的体现吗?

    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将愚民之策发挥到了极致,他是一个很有手段的独裁者。而他正在一步一步将愚民之策推向高峰——那便是将他自己抽象升华,将他在人们心里的形象抽象上升到与上帝同在的境界。

    ——“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观念之中。他们一提到这个世界,向上仰望天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上帝;而当他们一提到人间,提到这座城市,凝望城市的高楼大厦,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我。撒旦掌控地狱,上帝掌控天堂,而我掌控人间。我就是人间的权威。我生前凌驾于一切,我死后也会得以永恒——永远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一个人都敬畏我,每一个人都歌颂我,只要这座城市不灭亡,那我便永远存在着。——我没有死,我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凌驾于整座城市之上,凌驾于每一个人的精神层面。我不止是他们身体上的统治者,我还是他们精神的统治者,我要让每一个人身心完全一致。”

    倘若老大哥的这段心里活动被阿瑟-浮士德听到,那么他必然会讽刺一番——上帝也没有那么高尚,即便是《圣经》也是人写的。史前的人类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外并无上帝的概念。上帝是自然的某种化身,是人敬畏自然、骄傲自大而幻想出来的东西。那么你呢?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你是什么的化身?

    确实,人的骄傲自大使人将上帝勾画为人一般的模样——凭什么上帝就一定是人的模样。人类说自己是上帝根据自己的样子制造出来的生物,那么其他的动物呢?上帝是根据什么创造出猪、犬、鱼、鸟的?那么按照这个思维往前推算,那侏罗纪时期恐龙就是上帝的模样了?

    一窍不通。

    阿瑟-浮士德宁可相信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也绝不会相信传统的上帝这一说。

    一切都是不公平的,唯有死亡是公平的。即便是再权威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也终将要面对死亡。他终究要走向死亡,在死亡的面前再有手段的他也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默默地等着,等待着死亡。

    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是一个独裁者,一个孤独者。他身上的包袱太多了,正如阿瑟-浮士德认为的一样——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是这座城市里最不自由的人。他看似成功地得到了一切,但事实上却是一败涂地。他渴望成为神一样的人物,但他的本质却是人。这是一种脱轨,本质与愿望的脱轨。每个人都把他当做神一样供奉,他得不到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具有的需求满足。他孤独,同每一个独裁者一样。他的内心是空洞虚无的,当然,除了无限增长的欲望之外。

    欲望是最不能够放纵的东西,一旦放纵,那就会像山上的滚石一般再也停不下来了。欲望的本质便是无限,当然它只有一个方向,便是往正无限大涌去。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欲望就在开始往上加,从零开始。欲望数值的增长是无可避免的,人唯一可以控制的是欲望数值增长的速度。——你可以用加法去让你的欲望值增高,当然你也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平方、立方。

    增得越快,所带来的问题就越多。就像那山上的滚石,滚动的时候还在加速,那么这个动能就会超乎你自己的想象,超过你自己所能够控制的限度。要知道这个滚石终究是会撞击在地面上的,没有任何的斜坡是无尽延伸的。而撞击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死亡,便是你生命的结束,而那些滚动得越快的滚石就越被撞得粉碎。

    人的欲望会无限增大,速度越快就越难以控制。当你开始用平方去加速的时候,你必然地就会无意识地走向立方,而这上升的本身就是一种欲望的体现。

    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就是过度放纵自己欲望的人。他的欲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所能实现的能力。于是他苦恼,陷入无限的痛苦的境地。

    可怜的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阿瑟-浮士德怜悯他。

    最终,没有任何的药物能够医治老大的的绝症。于是他放弃了治疗,他将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静静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他孤独。也许他会想起尼采的那句话——当经过七重孤独,你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他是强者。但在阿瑟-浮士德的眼中他可怜至极。

    七重的孤独是什么?有人说是家人的离开,亲人的别离,朋友的离开,爱人的分离,独守空房的寂寞,饥寒交迫的孤独和独自探索真理的焦躁。

    但似乎这一切都与弗朗西斯-奥威尔-马斯洛老大哥不沾边。

    那么属于老大哥的七重孤独又是什么呢?

    ——是至高的名望、至上的权力、绝对的权威、四射的光环、无尽的欲望、没有敌人的悲哀以及无信任者可以倾诉。

    他是一个成功者,更是一个失败者。

    也许他已经认清了自己是人类的本质。他独自一人,在无人的空房里,回顾着自己的一生,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

    注释:

    1.《追忆似水年华》:20世纪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结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该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