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天启,天启 > 第二十五章 必将承载大明未来的,马车(2)

第二十五章 必将承载大明未来的,马车(2)

    朱由校听鲁大木这样评价模型马车,不由点点头。

    大匠不愧大匠,眼光确实毒辣!

    几句话,可说把中国几千年运输史的真谛全说出来了。

    近代马车崛起于欧美。在中国则数千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西周马车跟清末马车形制上差别并不大。

    马车是公认的引领欧美进入工业化时代的肇始。

    罗马时代的马车跟中国马车差别并不大。但是罗马灭亡后整个欧洲进入碎片化的城邦制之后,小农庄经济就对马车产生了巨大的依赖,也催生了广大的马车市场。

    而正是马车市场巨量化,才推动了马车转向架、轴承等规模工业技术的发展。

    正是欧洲巨大的马车市场,才足够养活转向架、轴承这种完全工业化的产业,并使之产生迭代发展。同时以相当小的成本代价,进入诸如水力风力磨坊油坊,以及最终推动大航海时代的造船技术等方方面面。从而拓展了工业产品的应用面以及相应的市场规模。

    这个扩大后的市场规模,又返回头再次刺激工业品制造业,使之产品线开始极大丰富。

    丰富的工业产品线需求,就再次刺激工业规模制品的加工机械开始设备化,产生了以工业母机为基础特征的,从而大规模淘汰家庭工坊械,将产业推向产业链模式的动全社会工业化变革。

    这就是欧美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的工业革命基础过程了。

    相较于欧美,中国先辈在运输上则将科技树点向了另一个更具成本效率和更具规模效益的运输模式:人工开凿运河。

    水运的规模运输优势及运输成本优势,即使是极为发达的现代,仍然超过几乎所有陆运。只是在即时性,比不上陆运空运。

    东西方这种巨大的选择差异,不能不说是地理地貌社会世情的综合结果。

    欧洲美洲主体地理地貌都是大平原,而社会主体政治体制碎片化严重。这就自然地逼迫欧美以小农户经济为核心的马车科技树被一路用心地点下去,而中国呢?当然以大一统国家经济为核心的人工运河科技树一路点下去了。

    在中国,马车牛车这种陆路运输在运河漕运的末端,同样非常重要。但末端那点儿运输距离,对于严重依赖维护的粗木牛车马车,运营的低效率根本显现不出来。反正车坏了就地卸载,然后车队留人看守,空车拖回去直接进工坊修,再叫一辆新车来把货装走,处理过程这么的麻烦,也拢共走不了10里路。能差得什么事?

    这要是在欧洲美洲大平原上,可就愁死独家跑车的小农户了。

    听起来中国人的选择还是很不错的。但任何事务都是有长即有短。

    朱由校深知将整个国家命脉固化在有限大水系上的漕运之上,问题有多严重。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使中国人陆地拓疆的能力严重不足。中原大陆曾多少次对北方追亡逐北,但很难将打下来的土地转为疆域。原因就是没有强大的陆地运输能力让北方草原经济融入中原体系。

    中国旧制马车,牛拉一日行30里,马拉一日行60里。有轴承和转向架的马车在草原平整地形一日可行300里。在修整过的路面上,带转向架和轴承的马车,可以以少一半的马力2倍载重日行600里。

    真相就是这么简单,也是这么残酷。

    假定一个理想状态,北方牛羊肉产出可以在一日行300里抵达北京这样的漕运端头,以牛羊肉换取粮食茶叶车具等物品,那试问仅以一个冬季而言,全大明吃光全草原的牛羊肉,有没这个能力?

    到了这个级别,试问草原经济怎么可能不融入中原经济?

    在大明之前,提这个问题是没用的,因为根本没有技术来保障这个想法。但到了明末这个时代,朱由校当然知道马车技术的发展状态,以及它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朱由校心里嘀咕着:就算抛开这一切不论,我要推动工业化,那也首先得给工业化找个起步的大市场啊。

    只有在这个大市场的利益驱动下,社会才有转型的动力,也才能逐步走各工业化。否则就算造出马克沁来,把天下势力都突突一遍,那也最终不过是老朱家剥皮楦草老手艺的翻版。

    在这一点上,马克沁跟绣春刀并没什么区别。

    想到这里,朱由校笑眯眯地对鲁大木说道:

    “鲁卿言词恳切,直指要害。天下转输之事,几句即得其真。

    即日擢升工部营缮司郎中,职事仍为职事御马监象房。”

    鲁大木急忙跪下行礼:

    “谢皇上隆恩!”

    “平身吧!”

    朱由校心说,要不是你起点低,没有执政官的基础素养,我会一把把你提到工部尚书的位置。现在嘛,先做个样板吧。

    旁边李如铁、马奔目光热切。

    说几句话就可以升官?!那我也会说话的啊!!

    正这时,御膳房送饭菜过来,朱由校赐膳。太监进来摆几张饭桌离朱由校远远的地方,以免工匠们吃饭时有什么不合仪的事情冲撞了朱由校。

    比如打嗝。

    皇上赐膳可是把三个工匠开心坏了。这下出宫有得吹了!

    咋说的来着?龙肝凤髓!对!就是龙肝凤髓!

    三个工匠边吃边开心,全不管对面正坐着条真龙。

    朱由校则是喝着茶,低声问了下王安关于戚家军事项。

    王安低声回报昨日问过骆思恭,戚家军现由戚继光的侄子戚金统领,约有3000人。

    朱由校安排立刻发诏书,征召戚家军进京,协防古北口长城。

    一应费用,由内帑支出。安家银以2倍辽东征召发。

    这支部队,以及御马监四卫营,朱由校可是不准备让兵部伸手的。

    朱由校安排好戚家军的事,工匠用膳也基本尾声。御前膳食,不会给吃得很多。

    然后上茶,在太监指导下,漱了口。

    工匠重新进前。

    朱由校看着站好的工匠,站了起来。指着马车对鲁大木说道:

    “鲁卿,这辆马车,还是得造!”

    鲁大木得了好处,正满心欢喜。对朱由校话中的转折,也没太在意。

    反正揭开了这马车“为天下”的大义外衣,那也可以堂堂正正地成为皇帝的玩具嘛。

    这个不寒碜。

    朱由校不管这些。实务的好处,就是要求明确,就能推动起来。

    “鲁卿,首先你按这辆马车的基础构型,建造军中偏厢鹿角战车。

    轻车和重车,都需要建。

    其中厢板上,要加装铁皮甲防护。

    具体偏厢车形制,可找参谋司。”

    说着,朱由校转头对王安说道:

    “此事你转告曹化淳让他配合,徐光启参与形制研究。一应图纸等,该到御马监还是兵部调用,让曹化淳去处理。需要形制计算事务,徐光启配合。

    另外,今天初八日,参谋司十一的旬日例会朕要参加。

    以后朝堂、家业、参谋部三块工作展开,朕日程会很忙。

    着魏进忠调出参谋司,直接归大伴领导,以后为朕贴身太监。负责朕日程、行程、记录、文书等事务。”

    这是贴身秘书了。王安知道这都是迟早的事,点头应是。

    朱由校继续对鲁大木说道:

    “鲁卿,你先按兵部旧图结合模型马车制个样式。

    基础功能之外,不必精细。

    过些时日戚金将军会来,这车是为他准备的。他来了之后,就把基础样车给他拉去试验,让他按戚家军实战标准来检验改型。

    到时有问题再改,没问题就定型。

    你可记下了?”

    朱由校边观察鲁大木边交底,最后特意强调了一下。他可不想辛苦再做第二次交底。

    鲁大木一直笑眯眯,一幅喜翻了心的模样。不过大工匠基础功底还是在的。给人交底交习惯了,现在自己接受交底,也没受太大影响。还是自信都记了下来。

    所以回道:

    “回皇上,都记下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