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风波定 > 第五十章 大大有名堂

第五十章 大大有名堂

    已近黄昏,天很快就要黑了。

    姜繇歪坐在圈椅上。

    太子干脆瘫坐着,两条腿直直的伸着,闭目养神。

    而左思也是疲累的双手抱头,趴在案几上。唯独左棻,很淑女范的仍是正襟端坐,但也是眉头微皱。

    皇后走后,给使太监张泓将太极殿宫墙外侧,内务府的一个小院简单整理后,供太子临时办案。

    先是把广储司掌库太监汪志喊了进来。

    汪志消瘦,一张蜡黄的脸,两只小眼珠乱转,垂手而立。

    广储司为皇宫内务府所属,下设宝、银、皮、瓷、缎、衣、茶等十二库,掌其出纳。设有掌库太监,下面分别有十二库郎中、库使内侍等,全员四十六人。

    其次是库房的值守,由大内侍卫总管,定时更换侍卫看守。

    汪志絮絮叨叨地讲了广储司的日常运转,近日内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

    那“金瓯永固杯”,是在宝字二号库存放。按照出入记录,最近一次取用,是太初元年,十年前,也就是文帝登基后第三天,御书房宴饮大臣取用,然后归档入库。

    再前一次是三十三年前,元光二十一年秋,献帝在位时取用,而次年献帝驾崩。

    汪志消瘦的脸上挂起一丝笑容,对姜繇说:“公爷,那时我刚入宫,在广储司做内侍,是我经手的,与献帝一起饮酒的,是当时的秦王,也就是景帝,还有就是后来的琅琊王老王爷,当时还是东安公。”

    我父亲?三十三年前,父亲、大伯景帝还有二伯应该都在二十多岁。

    哥仨一起饮酒,还要用一套几百年前的杯子,很有闲情逸致啊。

    见问不出什么线索,姜繇和太子去广储司,中领军王佐已在等候,看来皇后对安涂并不信任。

    广储司前排第二个仓房,就是宝字二号库。

    内外查看,没发现外力破坏迹象。

    在宝字二号库最里面的一个角落,储物架上都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想是这个仓房存放的物品,日常极少使用。

    原先摆放“金瓯永固杯”的地方,外面锦盒拿走后,在一片灰尘中,露出一块方方正正的货架底色,正是包装的锦盒大小。

    侧着头,姜繇仔细看过去,想要看出是否有移动的痕迹。

    正聚精会神地仔细看着,突然感觉仿佛调整焦距般,眼前影像一瞬间放大,吓了一跳,赶紧收回目光。

    我眼睛还有这功能?

    眨眨眼,再用力瞪起眼睛看过去,锦盒底部和灰尘交界的地方,登时放大了许多倍,几乎能够看出灰尘的颗粒状。

    但也清楚的看到,灰尘分界完整,锦盒被拿走之前,应该并未移动。

    查看一番,没有什么发现。

    只好和太子闷闷地回来,

    小院的正厅内,左棻正仔细地翻看着广储司近几年的物品交接记录。

    而左思,在侧厅,逐一盘问广储司上下人等。姜繇和太子在一边听了一会,不得不说左思头脑机敏,循循善诱。

    但广储司上下一干宦官、内侍,都是唯唯诺诺,回答的千篇一律,听不出什么破绽。

    也是,皇宫里出了案子,谁也不想牵扯进去,涉及到的人,自然是胆战心惊。

    不知不觉两个时辰过去了,案情完全没有头绪,四个人都有些疲累。

    站在屋檐下,姜繇望着院子里或蹲或坐的,广储司三十多个小宦官和内侍,默默想着。

    看起来,皇后似乎并不着急,仅是草草地叮嘱几句,就回宫了。似乎更关注这件事情是谁在办理,广储司马上换了安涂,由王佐负责接管。

    太子在此审案,大内总管安好前后来过几次,十分恭谨,他大概是皇后信任的。

    还有那个张泓,白白净净的一个小宦官,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御书房给使太监,应该是个伶俐的角色。

    太子这时也走了出来,在屋檐下伸着懒腰,有些倦怠地说:“这事真头疼,十年前用过的东西,谁知道什么时候丢的,这到哪儿查去。”

    “那你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呗。”太子随意地说。

    “皇后说了,最迟明日早朝后,就要有个说法。”

    “可是母后也说了,不用费心。”太子不以为然。

    难道皇后是有了什么成算,所以不用费心?

    可不管怎么说,太子这想法并不可取,毕竟这件事情是经过皇上,指派到你太子头上的,而且中午宴会上的几位大臣都知道。

    办的不好,很容易招黑。

    姜繇想起来,以前太子全无防备下,被有心人黑过,事后皇后想尽办法平息。可至今,太子的清誉并不好。

    虽然不知道皇后这次为什么这么淡定,但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

    “太子,还记得肉糜和测试两件事情吧?”

    “记得,”太子眉头微皱,“你是说,这一次也是有人搞鬼?”

    所谓肉糜,是前年冬季,那时在东宫伴读的,除了姜繇,还有长沙王长孙姜鹏、齐王次子姜谦衡等四五个王子。

    一日午餐时,因天气寒冷,东宫膳房做了肉糜,供太子和王子们午餐,有人在太子吃着肉糜时,故意讲外面路有冻死骨,饭都吃不上,如果没有大饼馒头,真不知道该吃什么。

    太子本就是随意的性子,又适才十一岁,喜爱拌嘴打闹,随口笑骂:非得吃大饼,肉糜就不可以吃了。

    一夜之间,京城传遍,太子“何不食肉糜”的痴呆话。听闻者无不摇头,坊间“肉糜太子”的称谓,至今尚在。

    此事过后,皇后除了留下姜繇,其余伴读人等全部清退。

    太子面色沉重起来,声音有些干涩:“小叔,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太子也别着急。”姜繇安慰道,“既然皇后说无需费神,估计是有办法应对。只是,咱们就这样等着皇后解决,显得太无能。所以,还是再想想办法,最好咱们能自己破了这个案子。”

    看来今天这件事情,并不是无所谓,那个宗正寺少卿裴锴趁着皇上酒醉,极力举荐太子来破案,心怀叵测,肯定背后里准备大做文章。

    而皇后说明日早朝散后要有答案,一定是猜到散朝后,皇上会过问结果,一旦太子答不出来,或者根本没有头绪,那至少废材太子的名声就出来了。

    那皇后为什么不着急呢?

    这件事情大大的有名堂啊,绝不这么简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