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自组织系统 > 第十四章 初中-余兴

第十四章 初中-余兴

    班级晚会结束了。

    张洋结束演奏后,在吕擎和闫潮的搀扶下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同学们一起听着江莹的闭幕词。虽然提前没有通知晚会进程,但大家也都明白闭幕词之后,身为班主任的陈老师最后是要讲一下话的。

    “...好的,那待会大家一起把东西放回原位,桌子底下你们吃完的零食袋子还有饮料瓶,该收拾的收拾掉,辛苦下这周值日的组员了。搞完大家就可以回家了,大家行动起来!”

    教室里又恢复了周五放学前的热闹。

    “张洋,弹得不错哦,我第一次感受吉他在身边弹奏的声音,和在耳机里的完全不一样啊。”吕擎和闫潮收拾完后过来了。

    “那肯定啊,耳机只是模仿音色而已,肯定会有失真的,乐器可是实打实的演奏啊!”张洋说。

    “你俩的小品也很不错,但就是那个段子有点短了。可以多吹几个牛呀,在进行解释,而且后面有些结束的仓促了,感觉形式很不错,要是细节上优化一下就太好了,说不定能变成个大节目呢。”张洋也夸赞着二人。

    “唉,本来是打算再加一些的,但是这种节目加一段就会延长很多时间,几乎相当于原来的两倍,这样时间就长了,没事,第一次表演就当打打样,后面有时间了再完善完善,陈老师也是,只给了两周时间,这些天作业还多。”吕擎解释道。

    三人寒暄着,初次登台的他们像是话剧演员一样,在表演结束之后,聚到后台讨论着今天的节目效果和剧本。

    “嘿,张洋,你的吉他是自学的吗,刚才那首曲子弹得很好听。”金月收拾着书包。

    “到也算不上自学,就是学了一下曲谱怎么看,然后跟着谱子弹就行,其实那首曲子我也没有听过原曲,在网上没有搜到,说不定原曲不是这个呢哈哈,因为节奏什么的我都不知道,就是凭感觉的。”张洋说。

    “那你的感觉应该很不错呦,我是没听出来节奏有什么不对,感觉挺好听的。”吴茜也加入了话题。

    “主要还是曲子本身比较简单啦,而且我就会弹两三首,可着劲儿弹哈哈。”张洋说。

    “哎,张洋,学这个难不难,我也好想学,感觉我弹起来应该很帅哈哈。”吴茜幻想着拿起吉他演奏的自己。

    “一开始会比较难,因为手指头会很疼,不过之后手指头上有了茧之后就不疼了。”张洋说。

    “手上会起茧子会不会很难看...”吴茜犹豫地看了看自己纤细的手指。

    “你参考下,不过长时间不练习的话,自己也会掉,这个不会影响太久。”张洋向吴茜展示着自己手指上刚刚磨起来的茧子。

    “凡事都有代价嘛,你要弹好乐器,难免手上会有练习痕迹,就像我这个牙套一样。”金月露出了她闪闪的金属线。

    “嗯,月月说的对,等暑假了我也练练,吉他的声音太好听了。”吴茜看着闪闪发光的金月扑哧笑了出来。

    “那你先收拾,我们先走了,周一见啦。”吴茜和金月说着向张洋告别,离开了教室。

    之前爸爸接送张洋的时候,发现晚自习的时候,自己到点去接张洋,校园里放学同学很多,而且学校里面晚上路灯也很暗,骑摩托车进去很不方便。那天晚上自己晚去了一会,不仅校园里面人少,也不会被同学们准点下课的闹钟,其实之前陈老师也建议过他,这样在上课时间骑摩托车进校园会影响到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是之后便都晚一些来了。

    “嗨!张洋,今天你的节目很不错,那首《温情的回忆》旋律很动人,像是...小孩子在思念故乡的感觉。”江莹走了过来,她安排大家整理完后,自己也准备放学。

    “真的吗?我也这么觉得,有些温情,又带着很多遗憾的感觉。”张洋很惊讶有人能和自己的感觉如此接近。

    “嗯,明明像是一首童谣,但又感觉有些难过,好像是什么东西无法挽回一样。”江莹说。

    “其实这首曲子我并太懂它的节奏,也许是我的情绪也混进了里面,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张洋觉得江莹形容的很接近自己当时弹的心情。

    “总之是首很好听的曲子,今天的表演非常精彩。那你先休息,我先放学了。”江莹也离开了教室。

    从刚才开始张洋就注意到了。

    就是从陈老师宣布晚会结束,吕擎、闫潮开始,中间是金月和吴茜,到江莹,再到现在,他们都谈论着一件事,就是这首吉它曲,张洋的心中也一直在回放着这首曲子的旋律,慢慢地,这首曲子的旋律愈发清晰,清晰到像是有人在他身边演奏一样,这让张洋想起来之前在书上看到过的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过程,耦合。

    张洋抬头看去,由于晚上教室里比较明亮,操场外即使被洒满月光,仍旧接近漆黑一片,但就在那熟悉的位置,垃圾台前的球门处,那对光点正在轻轻律动,弹奏着刚刚学会的吉它曲。

    原来它就是那个小男孩。

    张洋想到刚才江莹形容这首曲子时说的话,也想起之前自己第一次听到这对光点时的声音,这一刻他好像读懂了眼前的这个生物,也读懂了这首曲子,熟悉而又孤独。

    小光球绕着中心的大光球,按着张洋晚会上表演的节奏,精准地复现着一个又一个的音符,发出的声音比刚才的更加空旷,也更加深邃。

    一曲回忆落下帷幕,小球恢复了绕着大球的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和之前一样,停顿了数秒后,沿着上次的曲线飞往月空之上,消失不见了,就像是音乐家弹奏完成后的致礼一样优雅。

    ——

    “你又碰到那对光球了?”陈洁问。

    张洋描述了今天晚上的事情,他总觉得和最近的这些事情有什么联系。

    “上次只是单纯的一两声,现在竟能学会一首完整的曲子了,我觉得它像是有生命一样。”张洋说。

    “我回去调查一下吧,它没有对你或者对周围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吧。”陈洁问。

    “这倒没有,目前为止就只是发出声音而已,不过确定应该只有我自己能听到,这几次发出声音的时候我旁边的其他人都没什么反应,而且就算它发出的光不强,也不至于说看不见,昨晚那么多放学的人,应该不太可能。”张洋说。

    “嗯,了解。哦,对了,上次不是说要打羽毛球吗,我把院子后面改造成了一个羽毛球场地,去不去打。”陈洁指了指书柜顶上的羽毛球拍子。

    “可以呀,走走走。”张洋已经太久没有运动了。

    陈洁踮着脚拿起羽毛球拍,那个鼓鼓的,看起来应该是连着羽毛球一起放进包里了,张洋也经常这么干。

    两人来到二楼的后门,正常情况下从这里看去,应该是后面邻居的阳台才对,不过此时经过陈洁的改造,邻居家的楼房已经被粗壮的藤蔓连带整个地基连根拔起,支撑在了张洋家的楼顶上。

    “我想先问下,我家后面的邻居不会受什么影响吧。”张洋看着头顶已经被托起的巨大房屋,不安地说。

    “不会的,这类似于扫描重建,和实际的场景除了长得很像之外,并无关联。”陈洁说着往楼下走去。

    张洋向下方看去,正常的布局楼梯应该在里面,但现在张洋面前的围栏已经被拆掉,门口正前方则是由藤蔓搭建起来一座旋转楼梯,就像之前自己从一楼上来时的一样,颇有陈洁的特色。

    两人来到后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块平地,中间坐落着羽毛球场,球网也毫不意外地由白色的布料与线绳,替换成了由细小藤条编织成的藤网,上面还开这些淡黄的小花。球场前后也是参考现实羽毛球场,设置了供休息使用的椅子,当然,也是绿色的。

    “很不错,不过好像有些暗。”张洋说。的确,他每次来到这个地方,都是临近日落月初升起的时候。

    “啪!”只听到陈洁打了一个响指,场地瞬间变得亮了很多。

    张洋抬头,瞬间笑了出来。

    那是从房顶伸出来的一条长长的藤蔓,一直延伸到球场的正上方。在藤蔓的末端环绕成了一个圈,上面固定的正是闪着亮光的暖暖。

    “很有创意,你一直在开发着暖暖的用途啊,以后用它干什么我都不意外了。”张洋无奈地说道。

    “还不是因为光照条件有限,不过效果看起来还不错哦。”陈洁走到“球网”的另一侧欣赏着自己布置的球场。

    “为什么不设置成白天呢,这样光线什么的不是更好吗?”张洋向对面的陈洁喊道。

    “你以后会知道哒!”毫不意外的回答。

    张洋也走上球场,两人分好拍子,由细小坚韧的藤丝组成绿色的牌面,褐色晒得坚硬的干燥藤杆组成拍杆,尾部模仿手胶,缠绕上了软软的绿叶。

    “还习惯吗,这样的拍子。”陈洁问张洋。

    “虽然使用植物做成的,但成品比正常的球拍更好看,我太喜欢了。尤其是这个手胶,很柔软,很舒服。本来以为用植物做的会很重,但没想到这么称手。”张洋握着拍柄,晃动着球面,感受这个新奇的球拍。

    “那就好,就地取材嘛,那开始吧。”陈洁从包里拿出“羽毛球”,羽毛此时被替换成了连着些许细小枝干的藤叶,数十根藤叶中间用干枯的藤条泡软,紧固成一周,球托则是用的整块的藤蔓组织,削成圆形,惟妙惟肖。

    “好漂亮的羽毛球!”张洋夸赞道。

    “那发球啦。”陈洁做出姿势准备开始。

    张洋本以为植物做的拍子和球发出的不是那种高磅数球拍的“砰砰砰”声,但没想到着藤蔓的强度比他想象的要高很多,用力击打的时候竟能发出响亮的声音,而且更加厚实低沉一些。

    “你练了多长时间了,感觉好专业,和电视上那些比赛的运动员一样,动作太标准啦!”张洋喘着气说道,他目前打羽毛球还是停留在把球打过去就行的状态,引排、发力、胳膊的甩动、步法这些都没有,陈洁稍稍下压一些,球速快一些,张洋就接不到了。

    “我都打了很长时间了,而且这种运动类的我学的更快哦。”陈洁好像并不感到累,毕竟也才打了半小时,主要也都是陈洁吊着张洋在跑动。

    “慢慢来,不着急,主要是动作,你回去之后在手机上搜一些动作要领,动作练标准来,什么都顺了,运动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陈洁不知从什么地方递过来一杯水说道。

    “我平常就是和朋友在露天场地打打,感觉和你差距好大,回去得好好练练了。”张洋说。

    “等你腿好之后了,目前练习也只能在这里了,我的小刚和娜娜就将就借你一下吧。”陈洁说。

    “小刚是球拍,娜娜是那个羽毛球是吧。”张洋想起来暖暖的名字猜道。

    “完全正确哈。”陈洁笑着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独特的风格品味,很温馨的名字。”张洋想到了暖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