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暗体 > 第二章

第二章

    谭森是理论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双料博士,2042年他年仅三十七岁,一直以来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人才,都对他寄予厚望,觉得他会有所成就,但是他和大多数博士生一样,默默无闻,走了偏理论的就业方向,在一所985高校教书,不善人情世故的他至今还是副教授,这还是得益于他没事就喜欢做点小实验,发表点微不足道创新小论文,不然可能副教授都上不了。以至于这手握2张高级学历证书的高材生反倒成了被人嘲笑是书呆子,认识他的人都说他读书读傻了,变成只会读书考试的应试机器,没法学以致用,所以到现在也一事无成。真是好一个一事无成,当他没学历的时候所有人觉得他没学历肯定一辈子一事无成,到他有了双学历时又因为无研究成果,又说此书呆子一事无成,只能教书。不过相对于贫寒的出生,现在的他已经算相当不错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选这种“废柴”专业,毕竟这世界上爱因斯坦只有一个,潘建伟也不多见,或许是因为他曾经儿时的梦想吧,这次他每次仰望星空时的自我安慰。

    据谭森自己说,他是因为做了一个梦才突发奇想,想到了一个可控制核聚变的思路。这种鬼话当然是没人信的,所以当他揣着几百页的“科幻论文”去拉投资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只把当成书呆子和疯子,甚至还有人开始怀疑他的双料博士学位的真实性以及拉投资的动机。因为首先他拉投资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必须先把实验室建起来,才能向投资方公布自己的关键理论点和实验设想;其次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贝特发现氘氚反应变成氦和自由电子的核聚变后,至今已经上百年,最可行性的方案就是“托卡马克环”,这东西最早由原苏联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建造,至今也已经由各个国家研究发展了好几代,这是全世界科学界公认的磁约束控制核聚变的发展方向,但这种实验室可不是普通的投资人可以投资建设的。可当投资人问他时,他却又信誓旦旦的说不是现有“托卡马克”装置,他不是要造人造太阳,而是要造冷聚变发动机,可就算不是“托卡马克环”,他这上亿的初始预算资金依然高的惊人。投资人的技术顾问又问他是否有新的超导技术或耐高温高压材料?他又说目前没有,有的话还有必要找你们吗。谭森自己说的也对,如果是超导技术和新兴材料技术,他只要出售此技术就可以自己赚到研究可控核聚变的资金了。投资人又问是他哪种实验方向,毕竟这个东西全世界最发达国家,最顶尖人才,最顶级实验室都在研究。结果他直接应引用了《三体》里丁仪关于“科学边界”的话,说科学对自然界的认知在深度和精度上存在一条底线,底线之下是科学进入不了的,他的关键理论和实验就是在目前的物理学底线之下的。如此孤傲又不愿直接公布自己的关键理论信息,岂不是自相矛盾,如果真的能得到科学界的认同,证明其可行,诺贝尔奖都要从天而降,更不用说一个亿的资金了,甚至国家级层面资助都会接踵而至,所以最终根本没人投资他这种可笑的融资模式和科幻研究。但讽刺也罢,嘲笑也好,谭森似乎都不为所动,只是笑笑的坚持自己的原则,最后就连他在高中教语文的妻子马可都看不下去了,劝他要么赶紧把论文投稿到《Nature》,要么就好好教书养家,别神叨叨像个“江湖道士”似的。马可之所以这么烦躁,也是有其原因的,因为还有人真相信的谭森的“梦话”,他们找到马可,试图通过贿赂马可,让她通过“非常手段”搞到谭森未公开的研究资料,当然是事成之后才给兑现高额回报。马可只能笑着说自己老公已经疯了,最近在吃抗抑郁的药,只差被强制关进疯人院了。

    不过他的实验室最终还是建起来了,因为他遇到了一个贵人,一个在他后半生至关重要的牵线者,他大学时期的博士生导师、科学院院士陈大同教授。因为陈教授不相信自己这个难得清廉的失意门生会神经错乱的变成个“江湖道士”到处招摇撞骗,当真如此岂不是打了自己当初的脸?所以陈教授看到圈子里的这些消息以后便第一时间联系了谭森。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更何况自己父亲早逝,陈教授不仅在学业上培养了自己,还在生活上像父亲般帮助自己,所以谭森立刻就把这套科幻研究文件加密发给了他,大约了过了两周,陈教授说是聊聊。

    陈大同教授是国内理论物理学界的元老,老科学家,曾经有底下有顽皮的学生开玩笑说,咱们的陈教授会不会像“高松年”那样的老科学家,这个老字不知道应该形容“科学”,还是形容“家”,科学显然应该是越新越好,而“家”呢?似乎应该老比较好,毕竟老代表的资历深厚,经验丰富,谭森对这些顽皮学生的“暗讽”很不以为然,并和他们保持距离,在他眼里陈教授就像是“袁大神”袁隆平教授那样的科学家,两袖清风。陈教授现在几近退休,又是院士又兼任高校的行政副院长职务,自然日理万机没有空到机场接谭森,谭森只需要在指定时间到陈教授家里等着即可。

    谭森是打车过来的,进小区的时候是扫脸进的,系统显示已经有预约登记,和受访者关系是师生,进了小区也不需要自己去找陈教授的家门,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用观光车接送,假如你开了车,外来车辆则必须停到到指定停车场,再由管理人员接送到受访者的房子。若是旁人怕是进到这个安保森严的高档别墅区都难,这是专门为那些对国家有贡献的高级学者修建的,不过他们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时间也只限于自己或配偶或双方长辈过世,只要其中有谁健在就可以一直享受居住权,但是他们的子女没有这个特权,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残疾,先天缺陷等无法生活自理的,就是特事特办。谭森在观光车上开玩笑说:“师傅,我这感觉怎么已经是军事化管理了,呵呵?上次来的时候,都没这么严格。”

    穿着保安制服的司机,拍拍了腰上的枪套说道:“您说的没错,住这里的可都是国宝啊。”

    谭森看他拍拍了枪套才发现,原来这可不是普通的保安,而是真枪实弹的士兵,只是那个枪套刻意了用了“隐身色”看起来就像衣服的一部分,谭森发现司机隔三差五就从后视镜上面看他一眼,心里顿觉有种压迫感,和他在后视镜里对视时尴尬的假装笑了笑不再说话,而司机全程面无表情,宛如站岗的卫兵。

    陈教授的别墅在小区内部小湖边的最佳位置,推门是院,院外即湖,湖外是林,林外已是小区外的示范田了,整个房子坐北朝南,略偏东,视野开阔,光照充足,如果它是一颗树,必是生长环境最好的参天大树。谭森在门口又扫了脸,按了一下门铃,但是他并没有听到门铃声,房子那么大,他怎么可能又在外面听到门铃声,等着就是了。无聊之际,他又观察起这朱漆大门来了,陈教授是个老派怀旧的人,这房子的大门是仿古设计的,用了原始老派的两门内开式,门的户枢内置,谭森记得之前的门上门环“铺首”是福寿如意的铺首,这次好像换成了福瑞耄耋门环,变成猫头铜兽,而且看起来相当老旧,铜锈斑驳却做工精致,只是门环把手处略显油亮,看起来就像是长时间“盘核桃”一样人摸出来的,两个“铺首”看起来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谭森不知道这是一种做旧工艺还是老师收来的真古董,大概率是件老旧物件,老师是个率真的人,怎么可能会用现代工艺做旧的东西来装饰自己的门面。门上面还有一块牌匾,木头看样子应该是金丝楠木,未加边框修饰,就是一块原始木,上面镌刻着黑底小篆“湖畔小居”,古朴淳厚,一看就知道是老师自己提的字。谭森看着那个油亮的门环,仍不住用手去摸了一下,想试试这“铺首”是不是还有实用价值,果然这门环还能敲出青铜的脆和楠木的沉,只不过这个声音只有敲门者听得到,房子里的人是肯定听不到的,因为房子太大了,况且这门和房子中间还有一个院子呢。没一会儿,门边上的“门卫系统”的工作绿灯亮了,但是屏幕并没有亮起来,门卫系统的音响里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哎呀,呵呵,小谭啊,您来了,我马上给您开门。”

    “谢谢。”谭森本想说“谢谢梅姐”的,但是转念一想,据说梅姐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同学群里说两年前师母去世后老师就和这保姆走到一起了,想想也正常,据说这保姆是师母一个隔了几条江的远方亲戚的同村,四十来岁的寡妇,早已无亲无故,还不孕不育,虽然黑了点,但长得还算端正,手脚也麻利,这难道不是和这老鳏夫是绝配吗?当今社会也流行这种组合,各得其所罢了。还有黑料说这其实就是师母一手安排的,因为她自己身体不好,怕自己走早了,老师晚年的身体和情感都没人照顾,毕竟他们两个子女都远在国外,很多事情都爱莫能助。

    随着解锁的提示音响起,朱漆大木门自动开了,这次来梅姐没有到门口来开门迎接自己,或许就表示传言是真的了,她已经是女主人了。院子里似乎和上次来没什么变化,角落小池子里的的假山瀑布依旧在川流不息,只是锦鲤似乎又肥硕了不少,草坪上的草似乎也丰满了不少,草尖已经漫过了曲折石板小道,墙边的小石亭子里多了些没清理的树叶。谭森小心翼翼踩着石板走到了入室门廊的换鞋区,自己换了室内拖鞋,然后把自己的运动鞋放在客人鞋架上,他大约了等一分钟见梅姐依旧没来开门便自己按了开门的感应按钮,不想门没开,想来是他们是新设置了二道防盗大门,于是他又开始找起来是不是哪里还装了人脸识别。正当谭森东张西望之时,房门自动侧移进了墙内,梅萍从一楼最里侧的健身房走了出来,她穿着紧身的瑜伽服,身材凹凸有致,手脚都涂了艳丽的指甲油,妆容精致,发型一丝不苟,她边走边笑着说道:“哎呀,呵呵,小谭啊,真是不好意思,要不是这智能管家小智提醒我,我这猪脑袋都忘记了,您还在门口呢,就说老陈也多此一举,外面大门锁了不够,非得里屋的门也要锁起,干嘛也不知道。”

    谭森当然说没关系,却不敢多看她几眼,因为他的本能太想多看几眼了。梅萍并没有走到谭森跟前,只是走到了开放式厨房那里,从水龙头那里接了一杯水喝,然后很随意说道:“您不要客气,也不是第一次来了,就当自己家哈,哦对了,老陈说让您在书房等他,好像还有什么文件放那里,说他没回来之前,您可以先看看,我这儿,额----就不招待您了,呵呵,我那个瑜伽教练还在等着呢,这私人教练每分钟都是钱那,浪费了要被老陈骂的,呵呵。”

    谭森赔笑道:“没事梅姐,您忙,我自个儿上去就行。”谭森说完就后悔了,居然还是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梅姐”,毕竟她比老师年轻二十多岁,只比自己大五六岁,不过随即一想也无所谓,老师向来是个不拘小节之人,辈分称呼什么的他肯定不会在乎的,难不成还让我叫他一声梅姨不成?不过谭森觉得这女人真是个神奇的动物,自己的妻子和自己同岁,但是看起来却比梅姐老很多,哦不,应该说梅姐看起来比实际的年轻很多了,才两年时间,不仅皮肤白了,身材也好了,哦不,应该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身份变了,打扮、着装、生活方式全都变了,自然灰麻雀变成金凤凰了。这样想着谭森又摇起头讨厌起自己妻子来,为什么自己家里的凤凰怎么就像个灰麻雀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