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冷知识 > 第六章 “春”字探究

第六章 “春”字探究

    春,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后延伸至以“春”作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

    春字由几个元素组成一个画面:阳光、小草、嫩芽。

    对于这个春字可以这样来理解和想象:

    春天来了,太阳变得暖和了,小草也出来了,种子也发芽了,小芽穿出地面了。

    后来,这个穿土而出的小芽变成了“屯”字。

    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写法如上图。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把春也写作萅,从艹,从日,屯声春字,小篆写作“萅”。

    以“萅”来看,小草的象形变成后来的“艹”,日表示太阳,“屯”则像一颗上边冒芽,下边生根的种子。这些意象加在一起,就形成一个画面:经过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种子苏醒,发芽吐绿,春风过后,漫漫丰草,遍地都是新绿。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原来,“一”像冰封的大地,坚实难破,下面的“屮”像草芽之形,尾部弯屈,在大地的压迫下“屯然而难”,最终草芽初露,艰难地破土而出。

    “屯”在《周易》中读作zhūn,屯卦震下坎上,也就是打雷下雨的意思,可以想象一下,经过一冬天的蛰伏,突然,春雷一惊,春雨淅淅,小草发芽了,万物复苏了,这不就是春天来了吗?

    春字的引申含义。

    “春”除了春天、春季,还有青春年少、发芽等概念,但总体上与本义相去不远。但汉字中“春”的引申义,就丰富多了。比如下面两种:

    1、情爱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些名句我们可谓耳熟能详,那么“春”怎么跟情爱扯上关系了呢?其实这个得从《诗经》里面找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调讲究是“天人合一”,只有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让事情办得顺利。春天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动物繁殖的季节,所以,中国古人不仅对“春生万物”大加赞美,而且还竞相模仿。在《周礼》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充分表现了先人的豪放: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也就是在春天,不仅不禁止男女约会,而且采用强制手段,敦促男女去约会。这种开放的思想,在《诗经》也有体现:“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其实在《诗经》有许多描述约会的场景,比如“出其北门,有女如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等篇章,都是春天男女约会的写照。如此一来,“春”字也赋予了约会、情爱、春情、春心等含义。

    2、美丽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诗意的民族,文人喜欢用繁花似锦、莺歌燕舞的明媚春光来形容女子的光彩照人,万千风情。

    随手翻阅就可以找出许多以“春”比喻女人的美丽的诗句。比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等等。这些诗词都是借“春”来描述女子的容貌、体态等之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