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冷知识 > 第三十八章 为啥叫春秋?

第三十八章 为啥叫春秋?

    历史上,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

    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因为东周自平王东迁后开始逐步衰落,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区分它们也是为了更好地熟悉历史。

    事实上,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与史学界具有权威性的第一次有意识划分。有人认为认为主要是跟孔子修订的《春秋》、和刘向编定的《战国策》这两本书有关,但这只是一种观点而已,必须要强调的是,这最多算是出处的由来,却并非对春秋、战国时代有意识的划分的根本依据。

    “春秋”一名由来据说是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要概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而左丘明的《国语》,又称春秋别传,起点早了点(西周),但记载的终止时间也是距离断代很近的智伯被灭(前453年),也就是晋国只剩下三家最强的士大夫-韩赵魏。不过,这两本史书的终止时间,很大程度是受限于修定者(孔子、左丘明)的所处年代,也就是无意识地划分了春秋时代的结尾。

    司马迁的《史记》对这两段历史时期作了明确区分。《史记》里有《诸侯十二年表》和《六国年表》两文,对此作了总结。《十二诸侯年表》的结尾时间是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六国年表》的开始时间是紧接着的周元王元年(前476年),然后一直到秦统一天下。虽然《十二诸侯年表》的起点比我们现在认为的春秋时代早(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但两表之间的划分界限(前477年),却是现存权威史学著作里第一次对春秋、战国时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也成为了如今春秋战国断代时间的重要依据。

    自东周东迁以来,周王室虽然衰落,各诸侯国虽然相互倾轧,这段时间以称霸为主,称为“春秋“;而后期士卿大夫权力日盛,夺得了权柄,出现下克上一事,各国不再以称霸一方为主,而是以吞并为主,也就被称为“战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