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大时代1988 > 第26章 钱不是问题

第26章 钱不是问题

    蚕茧虽然乍一看很大一堆,实际上重量主要来自于蚕茧里面的幼虫,蚕茧外面的蚕丝其实没多重。

    纺纱厂和蚕种站本身就合作了这么多年。

    陈光耀直接让张泉海把蚕茧运到纺纱厂,让罗会计给他结账。

    张泉海一边安排蚕种站的工人装车,一边忍不住问道。

    “既然你真心实意的要买蚕茧,本身我们蚕种站和纺纱厂又是这么多年的合作关系了,你为什么不直接把钱带过来?”

    “带钱干什么?既然是做生意,那就要有规矩,要不然找个会计干什么?如果钱不入账,那干脆我自己背个包,自己干个体户算了。”

    或许是年龄相仿,又或许是因为这个张泉海是个性格内向的知识分子,陈光耀和他聊天的时候相当随意。

    张泉海对陈光耀的现代化商业思维,却不太能理解。

    他虽然是个大学生,但是现在毕竟才1988年,受限于时代和眼界,很多事他没办法看得那么远。

    就像是陈光耀这种当老板喜欢记账的习惯,他就觉得不可理喻。

    明明都这么熟了,直接拿钱当面付清了多方便。

    但是在陈光耀这个纵横商海数十载的老手看来,做生意,算清楚账目是重中之重。

    不管是涉及到税务明细,还是生产经营的各项开支变化,都在账目上有所体现。

    做生意就是要会算账,如果稀里糊涂的今天花二十,明天用一百,到最后赚了亏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闲聊之余,陈光耀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便随口问道。

    “对了,泉海,你是学畜牧的,那你认不认识懂机械的朋友?”

    “懂机械的朋友?”

    “对,我这个纺纱厂,我想做一下升级改造。我们厂里本来就有几台老的纺纱机,我想升级一下,以后除了做丝绸之外,也做一些棉纱布料。这年头不说找个懂技术的人,就是招个普通工人都麻烦,我想着你既然是读过书的,那或许会认识一两个这样的同学。”

    张泉海犹豫了一下,说道。

    “……我倒是认识几个懂机械的朋友,但是机械专业是热门行业,他们一毕业就去沿海的国营大厂上班了。像我们这种小县城要请他们过来帮忙,这个费用可能不太能谈得下来。”

    “钱不是问题,只要人能过来就行。你有你朋友的联系方式吗?”

    “这个,我得回宿舍找找,毕竟也好些年没联系了。不过应该还是在829厂,我回去帮你找一下。”

    “行,那你联系好了就给我个回信,我们该多少钱就多少钱。至于这个中介费,我也可以单独给你算。”

    “不用了,不用了。你这次能买我们蚕种站的蚕茧就已经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张泉海赶忙谢绝。

    陈光耀知道他是这种性格,所以也不多劝,这件事就算是这么定了下来。

    这边蚕种站的蚕茧装了几个化肥编织袋,总算是装好了。

    陈光耀直接和张泉海抓住车栏杆,一路搭着蚕种站的小货车回了纺纱厂。

    一回到厂里。

    赵宗清作为老厂长,早已经带着几个女工在库房门口等着了。

    陈光耀见状便让她们来处理蚕茧,自己则是带着张泉海去了财务办公室。

    他刚一进门就看到罗会计阴沉着脸。

    不用说,肯定是刘洪盛要销售提成,和他吼起来了。

    刘洪盛本身就是摆地摊的小摊贩,自然是现卖现结,更何况做销售的,自己也压力大。

    现在好不容易开个单子,结果提成还被压了一半,当然会和财务闹。

    陈光耀看在眼里,虽然心里跟明镜似的,却也不过问,只是带着张泉海走进办公室,交待道。

    “罗会计,老赵跟你说过吧,我们厂刚从蚕种站进了五千块钱的蚕茧,你把钱给张站长吧。”

    “……”

    罗会计扶了扶老花镜,虽然心里憋屈却也不好发作,只能不声不响的拿出账本,又清点了五十张票子给张泉海把蚕茧钱结了。

    原材料补充完毕,再加上之前拖欠工厂女工的工资都补上了,纺纱厂顺利的就重新运营了起来。

    事实上,八九十年代的工厂破产潮,有很多工厂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亏损破产,而是一种“经济休克”。

    因为经济的大环境转向,大部分的国营厂没办法适应新的生产销售模式,不可避免的就陷入了停滞。

    实际上,这些工厂都是实体行业。

    老话说得好,烂船还有三两钉。

    这些工厂本身的产线是很完整的,又有成熟的技术工人,只是缺少一个有魄力的领导者,带领这一艘搁浅的巨轮转向而已。

    而陈光耀显然算是那个破局者。

    这个纺纱厂在赵宗清手上的时候,赵宗清一直还秉持着老思路,想要在国营商场打开局面。

    但是这年头,不管是供销社还是国营商场,全都在逐渐退出。

    他拿着这些丝绸去卖,怎么可能有人会买?

    反倒是陈光耀一来就换了一个机灵的销售,直接把产品改款,不卖完整的丝绸,直接卖精美的小商品给沿海的私人老板,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陈光耀延续这个销售思路,又在厂里找了两个会说话,胆子大的女工,让刘洪盛带着去了一趟沿海。

    虽然丝绸制品不好销售,但是他也不打算抱着林老板这一棵大树就吊死,尽可能的还是想要拓展销售的人群。

    哪怕刘洪盛带着这两个女工没有找到客户,至少也算是培养新的销售业务员。

    就这样。

    纺纱厂安稳的运营了几天。

    几天后,刘洪盛带领的三人销售小队还没消息,张泉海那边却带来了一个消息。

    “陈厂长,你要的人,我帮你找到了。那个人是在沿海的小飞鹅棉纱厂做设备维修员的,正好符合你的要求!”

    陈光耀一听这话,自然也不含糊,直接邀请道。

    “那你赶紧联系他,尽快定个时间,让他过来一趟吧。”

    “时间倒是好说,不过他要求包来往路费和食宿。”

    “这些都是小事。”

    “工资的话,他说过来一趟,不管产线能不能改造升级,他基础的工资都要给100块钱。如果产线要继续调试,那要按照一天10块钱的工资,按天算钱。”

    “……”

    陈光耀听到张泉海说出的这要求,下意识的沉默了一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