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大时代1988 > 第25章 真金白银是人才

第25章 真金白银是人才

    陈光耀对服装行业并不了解,但是听赵宗清的意思,这七八吨蚕茧其实也做不了多少丝绸。

    他看了看仓库里的蚕茧,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批蚕茧大概要多少钱?”

    “这里面有一部分蚕茧是以前的,价格要便宜很多,新鲜的是一斤5块钱,老的是2块钱一斤。”

    陈光耀一听这个报价,不由得惊道,“这么贵?”

    赵宗清解释道,“厂长,这都是行情价。蚕茧本来就不便宜,一斤蚕茧基本上跟一斤牛羊肉的价格差不多。”

    “是吗?”

    陈光耀心下暗暗挑眉,又看了一眼张泉海的反应。

    相较于赵宗清这种比较老练的性格,他还是喜欢从张泉海身上找破绽。

    对于赵宗清的报价,张泉海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

    看样子,这个价格是比较公允的。

    一斤蚕茧差不多能抽出一两丝,换算过来就是一两丝绸差不多是五六块钱的基础成本。

    丝绸是按照尺寸来卖的。

    按照重量转换,一般一米长宽的丝绸只有四两不到,差不多就是二十块钱的成本,基本等于一般城镇职工小半个月的工资。

    这个价格,相对而言还是很昂贵。

    不过也比较符合丝绸的定位。

    陈光耀心里大概有数,便交代道。

    “行,那就先进五千块钱的原料吧。”

    张泉海一听陈光耀出手这么阔绰,语气都有些兴奋。

    “那你要陈茧还是鲜茧?鲜茧的品质比较好,虽然价格贵一点,但是更容易出丝。”

    “……”

    赵宗清一听这话,下意识的看了张泉海一眼,转移话题道。

    “其实这些陈茧也挺好的,价格便宜,也能用。”

    陈光耀一听两人的意见相左,敏锐的意识到赵宗清和张泉海昨天私下做了交涉,想要坑他。

    其实陈光耀看得出来,这个蚕种站估计也快经营不下去了。

    蚕茧加工本来就是追求时效的产业,新鲜蚕茧和堆放了一段时间的陈旧蚕茧,价格差距这么大。

    老话说得好,一分钱一分货。

    新鲜蚕茧和陈旧的蚕茧,肯定在品质上是不一样的。

    如果不是实在是卖不出去,蚕种站不可能在手里积压七八吨货。

    这要是以陈光耀以前做生意的性格,别说五千块钱,就是一千块钱的蚕茧,他都不会进。

    他宁愿让纺纱厂的女工继续去翻仓库里的碎布,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手帮蚕种站一把。

    毕竟蚕种站如果撑不住,那这七八吨的蚕茧原料,最后只能甩卖给他。

    到时候他就能赚一笔大的。

    不过重活一世,陈光耀的心性变得和顺了很多。

    他记得小半月之前,蚕种站还专门派了收蚕茧的小货车去附近的乡下收蚕茧。

    蚕种站在八九十年代,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扶贫性质的地方。

    如果蚕种站开不下去了,那附近几个村子里靠着养蚕一年到头赚点辛苦钱的农民,就会少了一条谋生的路。

    养蚕本身就跟养猪一样,天天都要割桑叶去喂。

    蚕吃桑叶的速度又快,而且天寒地冻,容易病死。

    养蚕,乍一听好像很轻松,其实相当的麻烦,农民养蚕都是赚个辛苦钱。

    陈光耀自己也是农村人,犹豫了一下还是花了五千块,权且当做接济一下乡镇里的远亲近邻。

    张泉海虽然内向,但脑子并不笨,对这些人情世故,其实心里也有计较。

    他看得出来,陈光耀这五千块钱是仗义相助,所以也没顾得上昨晚赵宗清交代他的话,结结巴巴的拍板道。

    “还是全买鲜茧吧,鲜茧的丝比较蓬松,好操作,容易出丝。陈茧的丝都黏一起了,费时费力都不一定抽得出一股来。”

    陈光耀笑道,“行,我看张站长也是个实在人,就买五千块钱的鲜茧。张站长,听说你是农林畜牧专业毕业的,你会养猪吗?”

    “会。”张泉海点了点头,一边拿着口袋就要帮陈光耀装蚕茧。

    一旁的赵宗清看他这老实的样子,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了,拍了拍他,叮嘱道。

    “别干了,我去给你叫两个人过来。你这当站长的,怎么跟个小工一样。”

    说罢,赵宗清走出了仓库。

    他一走,陈光耀自顾自的走到仓库里,随手扒拉了两下堆在一起的蚕茧,淡淡的说道。

    “泉海啊,你有没有考虑过以后蚕种站开不下去了,你打算干点什么?”

    “……”

    张泉海愣了一下,讪讪的说道。

    “应该不会吧,蚕种站可是国营单位。”

    陈光耀懒散道。

    “铁饭碗是不容易摔烂,但并不是永远不会烂。时代是在发展的,各行各业也要跟着发展。我看得出来,你不太适合当管理,其实更适合当技术员。”

    “……”

    张泉海低头捡起几个掉落的蚕茧,没有吭声。

    陈光耀继续说道。

    “以后等我这个纺纱厂稳定下来,我下一步想把你们这个蚕种站买了,修成养猪场。到时候,我请你来帮忙,希望你能赏脸。”

    “……”张泉海抬头看了一眼,面前这个年纪看起来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年轻人。

    明明陈光耀年纪轻轻,但是他说话做事都给人一种很沉稳的感觉。

    张泉海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开玩笑,还是真的想把这个蚕种站改造成养猪场,只能愣生生的看着他。

    就这么看了好一会儿,张泉海才好奇的问了一句。

    “我听赵厂长说,你不是本地人?你好像是沿海发达地方的人?”

    “没有,我骗他的。我就是下湾沱的,那地方比县里面还要穷一点。”

    陈光耀说话这么耿直,一下子还把张泉海给整不会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农村的土农民,竟然会有这样的谈吐和自信,甚至直接把县城的纺纱厂都给盘了下来。

    相较而言,他这个大学生混了好几年,还有点找不到方向。

    他闷头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你真的想修养猪场?”

    “对。”

    陈光耀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和商业版图。

    “规模化养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你觉得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什么最贵?”

    “人才!像你这样的人才在这个蚕种站里当站长其实是屈才了,以后跟我干,好好养猪,大有可为。”

    “……”

    张泉海看着陈光耀那自信满满的样子,有些无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