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大时代1988 > 第24章 不会说话会吃亏

第24章 不会说话会吃亏

    第二天一早。

    赵厂长和罗会计来上班了。

    陈光耀带着赵厂长先去隔壁的蚕种站,咨询一下蚕茧的价格。

    当然主要是为了避嫌。

    今天毕竟是定好了发工资和发提成的日子。

    工资是之前拖欠工厂女工的工资,本身是应该给的。

    哪怕他亲自给,这些女工也不见得会对他有多少感激。

    既然没办法拉拢人心,那他干脆就让罗会计,直接把工资发了。

    至于销售提成这一块,他昨晚已经和罗会计做好了交代。

    刘洪盛来要提成,自然是罗会计去应付。

    他不能在场。

    津口县并不大,尤其是现在是1988年,县城里主要的城区基本都是围绕着几个工厂建起来的。

    蚕种站和纺纱厂本来就是规划好的兄弟企业,因此隔得并不远。

    陈光耀和赵宗清一路走到了蚕种站,顺利见到了蚕种站的站长。

    赵宗清和蚕种站的站长也是老相识了,帮忙介绍道。

    “来来来,我帮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纺纱厂的代理厂长陈光耀,陈厂长。这位是我们县蚕种站的站长张泉海。张站长可是我们县里出了名的知识分子,正儿八经农林畜牧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仅养蚕厉害,其他的牛羊鸡鸭,大病小病他都能处理。”

    “你好,张站长。”

    陈光耀伸手和张泉海握了握手。

    这个张泉海长着一张大方脸,配上一副厚底的眼镜,再加上一身青蓝色的工人服装,袖子上还带着两个袖套。

    要不是赵宗清特意介绍一句,陈光耀还以为张泉海就是一个普通工人。

    哪怕陈光耀特意客套一句,这个张泉海也只是腼腆的笑了笑,完全没有说话的意思,看起来有些不善言辞。

    陈光耀一看这架势,大概就明白了个七七八八。

    高考是77年恢复的,到88年也就过去11个年头。

    这年头的大学生可谓是凤毛麟角,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张泉海明明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却在这个蚕种站当站长,十有八九就是性格过于内向,不太会来事。

    但凡他稍微胆子大一点,遇到人知道递根烟,问个好,现在也不至于混成这样。

    至少在这个小县城当个一二把手,问题应该不大。

    赵宗清显然也是知道张泉海的情况,感慨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叹道。

    “泉海啊,就是性格过于内向,不喜欢说话,但是想要有发展,不会说话怎么行。前几年,我们几个厂改制,泉海本来可以调去县里当主任的,结果写了个报告,上台发言的时候开不了口,这件事后来也黄了。”

    “……”张泉海笑了笑,还是没吭声。

    陈光耀看在眼里,没有多说什么。

    他知道赵宗清作为一个小老头,很想帮扶一下这些后生,但是他这样和别人闲聊,反而会让当事人更加尴尬。

    陈光耀也是过来人,很清楚内向的人想要改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走出去,多与人交流。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想当年,也就是94、95年的时候,他刚走出农村,也是半个哑巴。

    坐着火车去沿海,不敢说也不敢做,只能去小工厂里面,暗无天日的打螺丝。

    幸好那会儿条件不好,一间工厂宿舍住十一二个人,一天到晚都闹哄哄的,他不想说话也有人跟他唠。

    一来二去,他也算是被带出来了。

    眼下纺纱厂的经营还没稳定下来,陈光耀自己都是自身难保,自然也没心思教张泉海怎么混社会,只是直接问道。

    “老赵,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原材料的事吧。”

    “行。”

    赵宗清闻言,也不再聊闲天。

    张泉海领着二人走到了厂区车间。

    蚕种站虽然也算是个工厂,但是大型设备其实不多,就是几个大的水池。

    总体来看,其实有点养猪场的意思。

    只不过蚕种场要处理蚕茧,所以要用到一些锅炉来烧水。

    蚕种站的生产流程,简单来说,就是从农村把农民寄养的蚕茧收回来,用水把蚕茧里的幼虫烫死,之后这些蚕茧就会送到纺纱厂。

    纺纱厂有专门机器,可以把蚕茧抽丝,做成一个个的真丝纺锥。

    这些真丝纺锥再经过机器纺织,就织成了布匹,也就是丝绸料子。

    陈光耀跟着两人走到了蚕种站的库房,这里堆积的蚕茧已经有很多了。

    张泉海碰到自己专业领域的事,还是会说两句的,他简单的介绍了两句。

    “这些是我们收上来的蚕茧,大概有七八吨。蚕茧不处理,里面的幼虫就会破出来,所以从农村收回来的蚕茧,我们都会立刻处理。”

    赵宗清帮忙解释道。

    “我们厂的情况,我昨晚上已经和泉海聊过了。这批蚕茧,其实按照规定是要运到其他县里的。虽然我们的纺纱厂经营有困难,但是市里的大厂对蚕茧还是有需求的,所以这一批蚕茧的价格还是相对比较高。”

    陈光耀点了点头,对此早有预料。

    丝绸制品,是出了名的高档商品,本身是有市场的。

    只不过养蚕本身投入的成本就高。

    这几年市场一放开,蚕茧的价格只会高不会低。

    到时候,不仅仅是像纺纱厂这样吃老本的终端工厂吃不消,就连蚕种站再过几年不好收蚕茧,也会面临倒闭。

    陈光耀现在已经在策划转型,不过想要纺纱厂转型生产棉纱,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转型的。

    现在厂里还是需要买一点蚕茧制作丝绸,来维持基本的运营。

    陈光耀问道。

    “老赵,像是我们纺纱厂一般备料是准备多少?”

    “这个要具体来看。像是蚕茧的出丝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上茧率、茧层率和解舒率等因素。一般鲜茧出丝率一般为14%~16%,高的可达19%~21%。茧层缫丝率是丝重占茧层重的百分比,一般为75%~85%。像是泉海他们的蚕种站,一般是10公斤茧出1公斤丝。”

    赵宗清指了指厂库里面的蚕茧,说道。

    “这里有七八吨的蚕茧,差不多能出七八百公斤丝。”

    陈光耀点了点头,心里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