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99 章 望台斗诗,戎马期许

第 99 章 望台斗诗,戎马期许

    三人约定以边塞为题,体裁不限。

    李白的格律诗写得也很好,但他天性不喜欢束缚,才情奔涌、汪洋恣肆,刷刷就写了首古体,率先完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他虽然祖籍碎叶,但出生却在蜀中,生平来最为边疆的地方,就是云中和幽州了。诗中写的天山、玉门关、青海湾都是想象的,只有白登道是亲自到过。

    白登道,就在脚下的云中。

    这诗第一句读出,薛侨和杜甫就已拜服,啧啧称赞,赏玩不已,三人同饮一杯。

    论诗才敏捷,李白当之无愧第一!

    这首诗也激发了杜甫的诗性,他把想好的句子剩余内容归拢,也挥毫写就一首古体: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写罢掷笔笑道:“这最后一句,是借用太白兄刚才称赞子昂的话,切莫见怪!”

    薛侨自己还在写着,看到杜甫也拿霍去病夸赞自己,连道不敢当。

    这首诗同样画面鲜明、应景应时,李白也击节称好,三人各饮一杯,压力来到了薛侨这里。

    杜甫对薛侨的诗才是有信心的,李白一直在京城之外,只听杜甫刚才说起薛侨的诗词,很想当面看看,这位少年到底当不当得起杜甫称赞。

    这种场合,薛侨哪敢拿自己的诗献丑……

    不是传世佳作,面对眼前的两人,是绝对拿不出手的。他喝完酒,抄完最后几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莫愁白发生!

    念完这首词,杜甫称赞不绝,李白更是欣喜若狂,他上前握住薛侨的手,语速很快:“薛将军,不瞒你说,你的这首词,让我有惺惺相惜之感,说得我心中畅快!”

    三人又饮了一杯,哈哈大笑。

    凌霜见到夫君受称赞,极为自豪。

    她虽然不善文学,却也读得出这三首都是佳作,不忍分出高下,给三人斟满了酒,说道:“三首都是好诗,都是第一!第三局,比酒吧!”

    说到比酒,十个薛侨都不是李白的对手……

    搭上杜甫也是白给。

    开始时,薛侨还能给李白讲一讲碎叶。这是李白祖籍所在,薛侨曾经在这里随高仙芝大破突骑施。喝了一刻钟之后,只有李白还在滔滔不绝地说话,其他两人都只有强撑着听的分。

    李白在云中逗留了十天,薛侨、杜甫军务之余经常陪同饮酒、游玩。

    离别之际三人都有不舍,薛侨壮着胆开口问道:“太白兄若有兴致,他日可以到岢岚军来相聚。子美兄也在此,咱们可以时常一起喝酒……”

    李白哈哈大笑,知道薛侨是在招揽他,说道:“我与岑勋、元丹丘两位好友相约在嵩山寻道,不知何时才能寻着,望子昂将军勿怪。若他日有缘,自会再见!”

    薛侨和杜甫都知道留不住他,这位大诗人连翰林学士也不愿做,又怎么屈就在小小岢岚军中。文人自有傲骨,杜甫若不是与薛侨交情深厚,也未必会愿意到岢岚军任职的。

    “既然太白兄有约,自然要去,我们就不强留了……”

    薛侨说罢,拿出一卷诗交给李白。

    “太白兄文才盖世、武艺绝伦,如果仕途不畅,不妨跟我与子美一般,试试从军这条路。当年张嘉贞、张说、萧嵩、李适之不也是出将而入相的么!”

    李白接过诗一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他心中一动,嘴唇微启,良久才说道:“壮哉子昂,我会好好考虑的!”

    说罢飞身上马,仗剑而去。

    除了陪李白,薛侨也有一些军务在处理。

    连续几次取胜,他并没有得意忘形。

    这些天,他跟马燧和诸将讨论岢岚军的两个问题:胜利的原因、强项和弱项。

    马燧熟读兵书,加上在岚州军的历练经历,视野很开阔,他不仅屡献谋略,也能够对治军提出想法:

    “岢岚军北口、云中两战,皆是作为奇军,敌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支军队存在,这才能够取胜。师州之战作为偏军,在契丹人三鼓气竭时攻击侧翼,才得全功。若是正面交战,应对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未必能够这样轻松。”

    凌尘等人对他的说法表示了认同。

    武嗣昌道:“每次交战咱们损失都不大,斩获却很多,也是因为奇兵突击。这种机会不会每次都遇到,真的硬碰硬,选骑不过数百人,耗不起的。”

    柳青道:“没错,岢岚军只能做压轴的王牌。如果大军对垒,还需以正兵相合,岢岚军很难单独作大军团战斗。”

    他们两人说的都很对。

    大军作战,光有一支重骑兵是不够的,从数量到兵种搭配都不够。在安西军、师州都参加过数万人大军团作战的薛侨,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凌尘还提到一点:“另外,咱们虽然斩杀很多,也能俘虏偏将,但主将、大将很难抓到。因为机动性不够,也缺乏长途奔袭追击的经验。”

    薛侨点点头道:“我在安西军时,高节帅在骑兵中设置捉生将,他们熟悉胡人马匹、游骑、饮食、扎营习性,随军追击大食人时,能够根据马匹溺物、抛落食物和辎重,判断主力逃遁方向,十分精准。岢岚军能否找这样的人?”

    诸将都陷入思索,没有回答。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经验,但要说真的很熟悉塞外民族,也说不上。

    王元振这时犹豫了下,说道:“薛帅,咱们未必要找九坞子弟,也未必要找汉人!云中、朔州不是有很多突厥人么?其中有几部是几年前内附的,他们不止熟悉草原部落,对那里的地理地貌也了如指掌,咱们可以招募几个有本事的……”

    他刚才犹豫,是因为当初下套让岚州突厥人找三坞报仇,他也有份,不想故事重提。

    但此时既已归心,也就不能顾忌太多。

    果然,薛侨十分高兴,一拍桌子道:“好提议,王坞主,这事情交给你。若找到合适的,咱们编入选骑,我给你记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