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101 章 故道惜别,县治斐然

第 101 章 故道惜别,县治斐然

    “子昂大哥,我要回长安了……”

    谢莹辞别的时候,薛侨忽然一阵伤感。

    这位官家少女不计得失,不顾陆琳、薛月等人的异样目光,坚持留在军使府中大半年,帮了自己很多忙,就连凌霜都有些舍不得。

    薛侨甚至没单独跟她说过几句话。

    眼见到了年关,谢莹自然想家,况且李林甫失势,对谢家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她主动提出要回去,却没说还来不来。

    她说过要在自己身边修道,应该还是会来的吧,但谁说得准呢……

    李泌为了保护外甥女,也随她回京。薛侨用自己御赐的马车送他们,又找两位亲兵护送。崔器、薛坚主动领命,但因为武晴儿已有身孕,薛坚最后换了另外一位亲兵。

    “谢姑娘,风雪侵人,一路保重!”

    “子昂大哥,两年前我在长安送你到这里,今天你在此地送我回长安。世事总有因果,祝愿你与霜儿姐福祚绵延、康健安泰!”

    凌霜上前与谢莹低语了几句,谢莹颔首微笑,上了马车。李泌对薛侨叮咛数语,也登车而去,一车两骑消失在茫茫原野中。

    雪花如鹅毛一般洒落在薛侨头上,凌霜替他把毡帽带起,说道:“谢莹是位好姑娘,聪明却不工心计,她对你确实有情。”

    薛侨心里咯噔一下,收起留恋神情。

    “霜儿,我……”

    “子昂,不需要解释。她的心意,我看得见。你如何对我,我更是清清楚楚。我的夫君是少年英雄,有人喜欢再正常不过。”

    薛侨扣起凌霜的手,紧紧握住。

    “霜儿,你刚才跟她说了什么?”

    “不告诉你……”

    “我对你这么好,你可别给我挖坑……”

    “我对你不好么?”

    凌霜白了他一眼,哂然失笑道:“我邀请她方便的时候再来,要不是我主动开口,她会好意思来么?你可就见不着你的谢姑娘了……”

    两人牵手踏雪回城,一路说说笑笑。

    “什么叫我的谢姑娘,明明是你管家……”

    “那你想不想见她?”

    “好朋友为什么不想见?”

    “哎呦,你可真会找理由……”

    “霜儿,你还真大方,竟然主动跟我聊其他姑娘!”

    “我不聊你就不想了么?”

    “我还真不想!”

    “是不敢,还是不想?”

    “不敢想……”

    “哈哈!”

    在谢莹的打理下,军使府的仆佣井然有序,厨子竟然还学会了长安的许多名菜。过年薛侨在军使府宴请亲眷、诸将、好友,十分热闹。

    他和凌霜自然也是争相延请的对象,从除夕到上元节,每天宴会不绝。

    说起来,这是薛侨第一次在家过年。前年在长安参加献俘典礼,去年则在回军九坞、押解长安中渡过。这种喜庆的氛围,也是九坞近年罕见的,薛侨功不可没。

    当然,也有人压力很大。

    凌霜被陆琳、崔芸、薛月催得很是郁闷。

    “霜儿,你怎么还没有动静?”

    “着什么急,不是才成亲两年么……”

    “两年?你看月儿都有两个儿子了!”

    薛月还真是争气,到了卢家之后连续给卢飞生了两个胖小子。卢飞爱护有加就不必说了,卢钧和魏婧对她比对女儿还好,跟薛肃一家也很亲。

    她悄悄对凌霜说:“晴儿再过三个月就要生了,你可要抓紧,生一个就没人催了……”

    凌霜心里也堵得慌。

    她本来有志于疆场,想要为凌家建功立业,让腹诽她女子身份的人闭嘴。成亲后,因为薛侨的缘故退到身后,一心保护成就夫君。薛侨与她感情真挚深厚,互相理解。

    这种生活,就是她想要的。

    她当然也想为薛侨生下子嗣,但两人都还很年轻,又都是性格开朗的人,并不着急。看好友薛月和弟妹武晴儿喜讯不断,她只是高兴,没多大压力。但长辈催来催去,就不免烦躁了。

    凌霜终于忍不住跟薛侨吐露心事。

    “子昂,你想要儿子么?”

    “又被岳母催了?”

    “唉,我都不想理她,天天催……现在婶娘和月姐也开始催我了……”

    “这催了有啥用,不如咱们多努力!”

    “还要怎么努力……”

    凌霜红着脸娇嗔,他们俩已经够如胶似漆的了,尤其是从长安回来这大半年,几乎是黏在一起的。

    薛侨安慰她:“别着急啊,二十岁都不到,不知道这些人急个什么劲的!”

    凌霜靠在他身上,低声道:“那如果我一直都生不了,你会不会娶其他姑娘进门?”

    “没有子嗣,咱们就过继几个来呗!”

    薛侨无所谓的态度,让凌霜彻底安心了,只要他们想法一致,其他人意见并不重要。

    凌霜一直都是骄傲的女孩!

    “子昂,我就不信……”

    她今天变得很主动,温柔中带着几分野性,似乎是要证明给其他人看。又或者是,薛月私下教了她什么……

    总之,薛侨很感谢这些人……

    二月的春选,岢岚军再次增加了数十位选骑,总数来到了八百七十三人。

    王元振找来十余位愿意从军的突厥人,在薛侨和众将面前展示了特殊才能——追踪。

    这些突厥人不止对马、羊的习性敏感,更重要的是对草原民族生活作息很熟悉,对塞外地理、河流、绿洲都能说得清清楚楚。在大唐生活七八年后,他们也能用汉语进行沟通。

    薛侨将突厥人编入岢岚军,给与选骑待遇,让他们统归于斥候营,由马燧管理。

    神武县令一职是需要考核的,每年一小考,称为磨勘。薛侨并不在乎这个考核,却意外地得了个中上考核。

    上等考核按例几乎是不给的,中上就算是最好的了。之所以考核那么好,是因为神武县人口、开垦土地大增。

    商户的引入,使得神武县聚集了很多佃户,他们虽然不纳租庸调,却计入了户籍。而开垦农田几乎三千顷,单此一项就足够考核为上上了。

    说起来,之所以能开垦那么多田地,除了确实沦为沼泽的田地重新整理外,还得益于韩休琳。他之前派人砍伐了大量树木,在太原修建豪宅,因此很多土丘都可以辟为梯田。

    事情初创,商户、屯田户的管理很简单,高清等人也算尽职尽责,没给薛侨惹什么麻烦,薛侨只是偶尔过去一趟。

    对付高清他们,薛侨有的是办法。

    他私下会让亲兵着便装去查访,询问民户生活、有无狱讼,高清等人听说了之后,就更不敢做什么文章了,老老实实恪守本分。

    杜甫这一年来,也做了很多事情。

    除了管理册籍、对岢岚军详实记录外,还负责给选骑们上文化课。

    这是薛侨和杜甫共同商议的。

    从薛侨的角度,军人得有点文化,才能懂行军指令、战阵战法、看懂地图,未来也能选拔出将军;从杜甫的角度,虽然选骑都有土地私产,但外出征战要保证不骚扰民间,除了军令外,还要加强道德品质。

    于是选骑们最头疼的事,就是见到杜甫。

    这位大才子已经很深入浅出,无奈九坞子弟实在无心看书,一年时间勉勉强强让这些人识文断字、懂得基本的儒家道理……

    薛侨对此已经很满意了。

    三月中旬,薛侨回到九坞,就任岢岚军使整整一年过去了。

    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从长安传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