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102 章 相位更替,与时屈伸

第 102 章 相位更替,与时屈伸

    李林甫死了!

    这位权倾天下近二十年的宰相,终于抵不过岁月,在跟新贵杨国忠的较量中含惧而去。

    事情不像陈希烈预料的那样,按顺位由他补上右相的位置。圣人直接任命杨国忠继承右相、文部尚书的职位,陈希烈还是左相。

    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杨国忠就从度支员外郎跃升为大唐首相!

    登上梦寐已久的相位后,杨国忠立刻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清算李林甫。

    之前他只是告李林甫结交阿布思,等这位对手死后,更进一步,力证李林甫与阿布思合谋造反。为此,他准备了两批证人。

    阿布思方面,岢岚军在云中俘虏的同罗人被安禄山劝降,归附了安禄山的范阳军。杨国忠似乎与安禄山达成了某些和解,说动安禄山让这些同罗人证明阿布思与李林甫曾有密约:阿布思攻入长安,拥立李林甫为帝。

    李林甫方面,杨国忠找来他的女婿杨齐宣,威胁他向三司证明同罗人说的实有其事。

    杨齐宣这个软骨头,怂了。

    于是李林甫遭到了清算,开棺薄葬,子孙全部免官发配。杨国忠因揭发有功,封魏国公;而配合了这出好戏的陈希烈,封为许国公。

    第二件事:与陈希烈和解。

    中书、门下两省合流到一起,文部、武部也合流到一起。铨选官吏的环节,变得极其简单,只要杨国忠选好的,门下省全都点头。杨国忠获得了天下官吏的任免、控制权力。

    第三件事:选用亲信,外放不依附者。

    这件事,薛侨的朋友颜真卿受到了影响。他曾经在御史台做殿中侍御史,是个硬骨头,得罪过上司杨国忠,直接被调离长安,安置到平原郡任太守。

    第四件事:劝和藩镇。

    安禄山、哥舒翰、安思顺几位番将,互相瞧不上眼。杨国忠设酒局劝和,希望这些人卖他个面子,最终却搞砸了,安禄山与哥舒翰矛盾越来越深。

    这件事看似小事,薛侨却最担心。

    表面上杨国忠是在劝和,实际上是看几个人能否服他,如同当年服从李林甫一样。结果是,这些军阀没把新任右相当回事。

    以杨国忠的心胸,怎么能忍!

    “唉,该来的还是要来……”

    薛侨看罢李泌的信,叹了口气。

    没有李泌在身边,关于朝局他没有合适的人可以讨论,只能自己琢磨。

    岢岚军的僚属中,九坞坞主都是猛将,冲锋陷阵是强项,谋略是短处;马燧是帅才,长于将略,迟早可以独自领军作战,对朝中要员所知有限;杜甫则是民政的才干,权术和阴谋非他所长。

    薛侨想回信给李泌,问何时可以回岢岚军,又有点担心李泌误会,以为他是借口问他,实则在问谢莹的计划。

    夹在当间,还真有些苦恼……

    他正为难的时候,凌霜走到身边,手里拿着一封信,扬在薛侨面前得意地说:“你的谢姑娘不好意思给你写信,转到我这里。你说,我回是不回?”

    薛侨干咳了一声,故作镇静地说:“回呗,基本礼貌还是要有的。”

    “回什么?”

    “人家问候你,你也问候她不就行了……”

    “要我帮你转达什么吗?”

    “她在试探你,又不是试探我……”

    薛侨赶紧走开,再说下去得没完没了。背后听到凌霜哼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你不说话,我就自由发挥了。到时候人家不再过来,你可别怪我!”

    薛侨还是决定跟李泌写信请教,同时他也向颜真卿、崔颢、元载、薛据、王维等还有去信交流。从前确实交流太少,需要信息时才发现太闭塞了。

    李泌回信只有四个字:与时屈伸。

    这是《荀子》里的句子,就是应时而变、能屈能伸的意思。

    薛侨一看到这四个字,就明白了李泌的意思:杨国忠甫登相位,不会立刻四处树敌。从前顺从李林甫的那些人,既然旧宰相已经不在了,早晚也要投奔新主人。

    其他人的回信,也认为变化不大。

    除了颜真卿性格刚烈,不容于杨国忠外,其余人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这个时候如果给他写首奉承诗,他还会大加赞赏。

    新任宰相,总是需要人捧场的。

    很快,从长安来了一位出使郎官。

    他带来了一封中书敕令:将神武县并入岢岚军,民户并入军户,衙署并入营署,让薛侨尽快完成这些改动,同时去除薛侨兼任的神武县令头衔。

    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敕令。

    神武县并入岢岚军,是去年就计划好的,取决于薛侨治理的效果。既然继续执行,说明朝廷认可薛侨功绩。但中书省仅仅发了一封敕令,没有给薛侨认可或加封的制书,甚至还迫不及待去掉了神武县令头衔……

    薛侨认为,是杨国忠在试探。

    “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军镇长官,他都当了宰相了,怎么还惦记着我?看来还真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薛侨请杜甫拟了一封文辞华丽的谢表,赞扬朝廷理事者德高望重、善能治兵、通晓民政、选贤任能,表达自己欣喜的心情,表态要拥护敕令、坚决执行。

    将谢表署名寄出后,薛侨和杜甫恶心了一天,喝水都差点吐出来。

    郎官逗留在岢岚军,看着薛侨将户籍重新造册、县衙改为岢岚军营田衙门、相关僚属改换职务,再告示公布、将公廨田林、府库所存一一具表列明。

    这些工作,只用了三天。

    三天里,薛侨亲自陪着郎官视察、饮宴,最后郎官拿着呈交武部、户部的奏疏,满意地返回长安。

    薛侨没有送礼,给监察官员行贿的话,很有可能是把柄。

    一个月之后,郎官再次到来。

    这次他带来了一封制书:

    “制:任事而迁,古之彝训,论功以封,朝之通典。壮武将军、左卫汾州清胜府折冲都尉、岢岚军使、兼岢岚军营田使、上柱国、神武县开国男薛侨,忠肃恭懿,宣慈敏达,涵清明以毓德,体文武而成器。治岢岚军,则克敌制胜、仓廪盈实、军库齐备、防固河宴;治神武县,则民丁滋生、垦殖倍增、府用不绝、狱讼不兴。可加侨检校左金吾卫翊府中郎将,去左卫汾州清胜府折冲都尉,进神武县开国子,主者施行。”

    薛侨表示了服从之后,借考核机会,杨国忠给他加职事官一级、晋爵一等,这是其实是对云中之战迟来的封赏。

    很明显,杨国忠在告诉他:

    封赏升迁,完全取决于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