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山河娇娇 > 第一章 陈慧

第一章 陈慧

    陈慧一出生就认识李进林,她的名字还是李进林给起的。

    那会儿她还不知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一睁眼就翻天了。

    她被一个陌生老婆婆拎着双腿,倒吊起来,使劲儿拍着屁股,老婆婆嘴里还嘟嚷着“怎么不哭喊呢”。

    陈慧屁股都被拍红了,张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那婆婆见了喜笑颜开,叠声说“娃儿哭了娃儿哭了”。

    哭完以后,她娘余氏要喂她喝奶,她挣扎着把头别开,不愿意喝。

    最后实在拗不过她娘,又累又饿就喝了,喝着喝着睡着了。

    再一睁眼,就见一个唇红齿白的漂亮小姐姐端坐在炕上,她冲陈慧微微笑,又轻声对余氏说妹妹长得真好看。

    陈慧被夸了还挺高兴的,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小姐姐。

    “林林,咱村就你一个跟着镇上夫子做大学问。你呀,快帮婶子掌掌眼,咱家妹儿起个菊儿、燕儿的名字好听不?”

    被唤作林林的小姐姐沉吟片刻,说道:“妹儿机灵可爱,像是听得懂咱说话,我觉着叫慧儿更好。”说完小心翼翼地看向余氏,“婶婶觉得呢?”

    “我哪懂这个。”余氏摆摆手,又追问,“是哪个‘慧’呀?”

    “聪慧的慧,智慧的慧,是夸妹妹聪明呢。”

    “陈慧陈慧……”余氏念叨两句,双眼微微一亮,夸道,“咱林林真了不得,这名字起得好听!”

    临睡前,余氏跟陈光提了这事,陈光琢磨了一会儿,也觉得“慧”字好,念起来好听,比什么梅兰菊更有特色,虽然“慧”字的笔画多,难写,但村里不讲究这个,好多人到现在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呢。

    妹儿是陈光的第一个女儿,他没旁的心愿,只希望她快快乐乐长大便好。

    于是陈慧这个名字就这样给定下来了。

    陈慧记住了给她起名字的林林。

    她一岁时咿咿呀呀说出的第一个词,不是爹娘,而是姊姊。

    这可吓坏了陈家一大群人,她奶每天天不亮就到村口大榕树下拜菩萨,她翁翁整日坐在院门抽大水烟,她娘慌慌张张跑去问神婆,她爹甚至跑到镇上找那专治小儿的大夫。

    “慧儿,你咋就会喊姊姊呢?咱家也没姊姊啊!”余氏照看陈慧时,一边叹气一边小声念叨。

    陈慧没料到自己一句话给添了大乱子,即使她后面会喊爹娘翁奶了,也没见家人松过眉头。

    直到那天林林下学,照例来陈家用晡食(1),陈慧一见林林便指着喊姊姊。

    余氏正好到屋里拿物什,听见陈慧这样喊林林,又好气又好笑,误以为是林林教陈慧这样喊,便认真告诉陈慧这是阿哥不是姊姊。

    一场乌龙就此解除,陈家默默将这事扣在了林林头上,也没责怪他,待他一样与从前的好,甚至更心疼这孩子了。林林自然是不知自己被扣了顶黑锅,只感叹陈家大善,待他极好,视如己出。

    到陈慧五岁时,已经是江口县有名的神童了。

    人人都传她出生就懂人话,一岁能讲话,两岁能辨家畜,三岁便被小岭村的老夫子看中收作学子,陈慧以家贫为由婉拒,老夫子执意要收,不仅不收束脩,还反过来承担陈慧的一日两餐。

    此事传出去,乡里人明面上说老夫子慧眼识珠,背地里却在嘲讽老夫子糊涂,陈慧一个小小女娃,无法参加科举,学了也无用。

    但陈慧的天赋极好,三岁入学,四岁便将村塾里的阿哥阿姊们比了下去。等陈慧长到五岁,老夫子便每月带她到古镇学塾,老夫子自己与学塾那夫子论学,也任由得意门生陈慧与学塾的学子们论学。

    一来二去的,就连学塾这帮自诩学问比天高的学子们都甘拜下风。

    林林也在这所学塾求学,学问是最拔尖的,但不知是何原因,他与陈慧总是错过论学的机会。每每林林沐休回村,陈慧便逮着他说些“真君子不要躲着小女子”的玩笑话。

    陈慧名声越传越响亮,竟引来了游历四方的悟尘大师。

    悟尘大师游至江南,恰巧听闻江口县古镇镇的大岭村出了神童,那传闻似真似假,让他起了去见一见的心思。

    那日悟尘敲响陈家门时,陈慧还未下学。

    余氏开门见到一个袈裟和尚在门外,又看和尚后面跟着乌泱泱一群看热闹的村民们,心下不免有些慌张,家中只有自己与婆母,也不知这和尚想做什么,可不敢让他进了来。

    悟尘自然知道自己应当有礼些,先找个相熟的引荐人,这般贸贸然上门叨扰,恐怕会吓到陈家。但一入江口县地界,神童的消息随处可听,不似有假,悟尘便愈发想见一见陈慧,也就顾不上找引荐人了。

    幸亏有村民想起陈家老大此刻在田地里耕作,便去唤陈光归家。

    陈光一听此事,顾不上地里的秧苗,连忙往村尾赶过去,远远瞧见自家门口围满了人,十分艰难挤了进去,才看清门口站了个和尚。

    陈光不敢怠慢,与悟尘行了礼,又见悟尘面色平和,谈吐举止淡然大方,料定悟尘是个善人,便请他进屋坐,一边喝茶一边等陈慧。

    陈慧下学走回来的路上,就从围过来的好事村民口中听了满耳朵,忍不住加快了脚步。

    刚走到家门口,就被候在院子的余氏一把拉住。

    “慧儿,那悟尘大师突然说要见你。”余氏附在陈慧耳边低声叮嘱,“你一个小娃娃,说错了啥大师都不会跟你计较。别怕,也别紧张,爹娘都在呢。”

    陈慧听了连连点头,娘亲是为她好,怕她怠慢了悟尘大师。她心中自然知晓轻重,忙轻声宽慰了余氏几句,两人一块进了堂屋,见到了悟尘。

    “小女久仰大师盛名。”

    “快快请起,小施主不必拘泥世俗之礼,是老衲叨扰了。”

    “大师寻我,所为何事?”

    “不为任何,只想与小施主深谈一二。”

    “大师只管说,小女定然好好回答。”

    “小施主可信佛?”

    “自然是信的,信了神佛,少不得还要信轮回。”

    悟尘敏锐注意到陈慧加重了“轮回”一词,他没有点破,又问陈慧:“若有人不信佛呢?”

    陈慧低声答道:“信佛佛在,不信佛佛自在。”

    悟尘大师被陈慧一句话镇住,不敢信如此禅意的话语竟然出自一个女童之口,他双手合十连念了几声阿弥陀佛,叹息道:“施主心思通透,是有慧根之人啊。”

    两人后面再谈了什么,无人知晓,那两句“信了神佛信轮回”、“信佛佛在,不信佛佛自在”却传扬开来。自此,陈慧论禅,名震江南。

    外面的名声再响亮,在陈慧这里也掀不起太大波澜,她依旧虚心向乡塾老夫子求学,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倒是自打悟尘大师夸她名字极好以后,她就一门心思在想,要用什么法子让李林林心甘情愿换上自己给他起的新名字。

    (1)晡食(būshí):古代一日两餐,早上朝食,下午晡食,晡食即晚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