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第九修行者 > 第一章 小镇

第一章 小镇

    这个小镇向来是安宁祥和的。

    清晨的风总是携带着婉转悠扬的曲调。

    也许是哪个青瓦红砖的梨园中戏子哀转的曲儿,亦或者是岸边某个杨柳翠枝上的百灵杜鹃抑扬顿挫的调儿,“咿咿呀呀”的,不时的在耳边嬉闹。

    在薄雾笼罩下,小镇的一切都显得绰绰约约。

    小桥流水,青砖白墙。花红柳绿,烟雨茫茫。

    “确实有些江南小镇的韵味了。”

    在小河堤岸上,一位锦衣少年正在悠哉的散着步。他莫约十二、三岁的稚嫩模样,束着及肩的长发,背着手,下巴微抬,嘴角擒笑。若不是那有些婴儿肥的脸庞有些打眼,光凭借着这副架势,怎么说也得是个七品官身。

    “辰少爷,咱们镇北没有什么大江大河呀。”

    只可惜那少年身边的梳着总角的丫鬟,着实是败了气势。

    她身上虽是绸缎做的衣裳,却是大红大紫的贵妇人风格。本来这衣裳配着少女刚刚长开的秀丽的脸庞还算得上得体,可女子的贵气向来是从头上彰显出来的,简简单单的总角束发可压制不住这身衣裳。

    既不雍容华贵,也不清纯秀丽,倒是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小丫头片子知道什么,此江南非彼江南,说了你也不懂。”

    小丫鬟被骂了,也不恼,只是好奇的发问道:“还是辰少爷懂得多,那为啥叫江南呢?”

    “那当然是……呃……”少年话语已经到了喉咙,可就是吐不出来,为什么叫江南呢?到底是哪条江呢?

    确实是记不清了。

    自己总是这样,莫名其妙的会蹦出不明所以的词汇,看到一些东西也会有模糊的印象,但要是仔细搜寻着记忆,那点既视感又会立马消失不见。

    真是怪哉。

    小丫鬟见少爷说到一半卡了壳,也就不再追问。

    自家辰少爷从小就这样,老是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东西,可能这和辰少爷的早慧有关吧,毕竟人类天才的思维自己一向是不太能理解的。

    只是任由自家少爷在这儿回想,恐怕这步得散一个上午。

    府里等着自己的活儿可不少呢。

    小丫鬟捏了捏指节,娇小的手掌舒张伸展了一下,比了比拳头后,心中暗自读数。

    一、二、三……读到五十……不,读到一百吧,若是读到一百后辰少爷还是没有继续走的打算,就只能自己帮他做决定了。

    好在辰少爷宅心仁厚,向来是不会和自己这一小小的丫鬟一般见识的。

    不过老天垂帘,小丫鬟很快就不用纠结了。

    “救……救老道……林……次……”

    河岸不远处,突然冒出一个黑乎乎的脑袋,原本平静的水面上瞬间掀起一道道波澜,仔细看去,竟是一灰袍道人不停的在水中扑腾。

    锦衣少年立马惊醒过来。

    好像有人喊我啊……是喊的林辰吗?

    “救……命……”

    主仆二人立刻注意到了河中那求救的道人,那名叫林辰的少年十分果决的对身旁的丫鬟喊道:“我去喊人,你就近找找有没有木头等漂浮之物,将其丢入河中。切记不要单独下河救人!”

    哪知小丫鬟摇了摇头,伸手拉住了眼前人,说道:“辰少爷,咱们还是不要分开走了,这儿有绳子。”

    小丫头指了指不远处岸边的柳树。这些柳树上一圈一圈的缠绕着很长的绳子,冬天能给树保暖,夏天洒水能保湿防虫。

    只见小丫鬟不知道从哪儿掏出一把小匕首,在微光下反射出点点寒光,看起来十分锋利。但树上的麻绳十分结实,小丫鬟割起来很慢。

    林辰看着她慢慢悠悠的动作,又看了眼河中挣扎越来越弱的人,心中愈发焦虑,不禁催促道:“锦帘!你快些!”

    那名叫锦帘的丫鬟依旧不紧不慢的割着绳子,回道:“辰少爷放心,河里的鱼死了,那家伙都死不了。让他在河里待一会儿,多吃些苦头。”

    林辰不明所以,但落水之人不但没有沉下去,反而扑腾的更有节奏感了,林辰悬着的心也稍稍放了下来一些。

    “好啦。”过了十几息,锦帘拍了拍手,将绳索取下来。她将绳索的一头系在柳树粗壮的枝干上,另一头打了个结,手一挥,竟是板板正正的将绳索丢在了落水道人的身旁。

    “老东西,抓住咯!”锦帘大声嘱咐道。

    那道人在水中扑腾了十几息,竟还是精力旺盛,一把就将绳索攒在手中,扑腾扑腾的顺着绳子开始向岸边摸索过来。

    这道人估计在水中再呆个一刻钟也没什么问题吧?林辰没来由的在心中蹦出这样的想法。

    那道人到了岸边,先是抛上来一把折扇。折扇仅仅是根部沾了些水,打在地上散开,露出半个“乾”字。

    随后那老道又抛上来一个签筒,里面六十四根签历历在目,只是貌似包装的很不错,细看之下竟然看不到半个签文。

    最后那穿着灰色道袍的老道士才艰难的爬上岸来,他手掌撑在地上,双膝抵住岸边的岩石,青筋暴起,好似背着一座山一般。

    “喂,老头,你欠我家少爷一个救命之恩。”

    那老道士脱离了河岸,瞬间便支棱了起来,虽说道袍依旧是湿漉漉的,可他收拾好地上的物件后挺直腰杆的样子还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思了,和之前的落魄样简直判若两人。

    “老道在此多谢锦帘姑娘的救命之恩。”

    那老道向着锦帘作了个揖,感谢道。

    “死老头,是我家少爷宅心仁厚救了你!”

    “多谢锦帘姑娘的救命之恩。”

    “你!”小丫鬟气得满脸通红,乍一看都和秋日的苹果差不多清脆了。

    “行了行了,都是救人,分什么你我?道长身体可还有什么不适?若不嫌弃,可以来林府坐上一坐。这三月的天甚凉,府中备有小炉金嵌,正好可以给道长驱驱寒意。”

    老道一听,连连摆手道:“多谢林少爷的邀请,老道我身子骨还挺硬朗,这点寒意奈何不了老道的,老道还有些事情要处理,这次就算了。”

    林辰一听,便点了点头回道:“若是道长身体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林家药铺瞧一瞧,虽说大病难治,但对治疗伤寒风寒之类的小病还是信手拈来的。”

    “老道在此多谢林少爷的美意了。”

    “行,那我们走吧,锦帘。”

    小丫鬟恨恨的定老道一眼,转身跟着林辰继续散步去了,林辰察觉到锦帘的小动作,便开口说道:“来,解释解释为何陪少爷我出门还带个匕首……”

    锦帘一听,慌了神,也顾不得和老道士怄气,只能赶紧动自己的小脑袋瓜子想法子。

    待到主仆二人走远了,老道士火急火燎的从怀中取出一把折扇,猛得掀开,之间一面泼墨写着一个“乾”字,而另一面却是空荡荡的白纸一张。

    “老妖怪!临了临了,还要摆老道一手!唉哟,老道的‘坤’字啊!”

    来不及愤慨,老道士又赶忙从怀中掏出一个签筒,那六十四根签子凌乱的散落在签筒中。

    “让老道看看……那姓林的少年……”

    老道士晃了晃签筒,抽出一根签,原本空白的签子竟然缓缓浮现出了几个字。

    下下签。

    老道士呲了呲牙,拿着布满老茧的手指狠狠的搓了搓手上的签子,随后捂住签子出字的方位,悄咪咪的向签上瞧去。

    下下签。

    “嘶!金……锦帘姑娘,这可真不是老道不帮你啊,此等因果,老道这把老骨头可担不起!”

    “嘭!”

    还在老道感叹之时,怀中的签筒猛然炸裂,六十三个无字签被炸的七零八落。

    老道士被吓得窜了起来,看着一地的签子痛不欲生。

    “我从那秃驴手中刚借过来的签筒啊!才压制了三年呐!”

    老道士赶忙弯下腰,刚想拾起签子,却突然定住,目眦尽裂。

    只见地面上六十三根签子,无一例外,全是正面,上面整整齐齐的写着——

    下下签。

    小河岸边杨柳依依,翠绿的枝条不时的调戏着行人的发梢,稍不注意,便要被那调皮的柳枝骚扰一番。

    主仆二人悠哉的晃悠了一会儿,也算是将这良辰美景享受了个七七八八,刚要往回走,便看见前头大槐树下有一个说书先生正在绘声绘色的讲着奇闻异事。

    “走走走,去看看他在讲什么。”

    林辰一看,这一个月都难得出摊一次的说书先生今日竟然出摊了,赶紧加快脚步来到了槐树下,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了下去。

    奇谈怪论,逸闻轶事,风流佳话,哪个男人能够拒绝它们带来的诱惑。

    小丫鬟一脸无奈,只得跟着自家那不着调的少爷找了个位置坐下。

    “……男子一拍腰间的酒壶,竟有一把明晃晃的飞剑飒然而出。其剑一出,天地间便只剩下寒光一片。森然剑意从虚空中迸发,无数道剑气化作天罗地网,就要将面前的和尚围杀在森森剑网之中!那和尚见到如此阵势,吓得肝胆俱裂,定眼一看,已是满脸死相。

    ‘竟……竟然是仙剑,一线天!老衲有眼无珠啊,老衲有眼无珠啊!认裁,老衲认裁了。’和尚已是斗志全无,只想着能得个痛快。那一线天是公认的攻杀无双,想来若是被如此锐利的剑锋杀死,定是没有半分痛苦可言的。男子见和尚已经是软做一滩烂泥,冷笑一声,咳咳嗯……”

    在林辰落座之前,说书先生就已经说了很久了。

    说书先生脸上云淡风轻,却用温润的声音描绘出了激情澎湃的场面。台下的听众无不聚精会神,深怕漏掉一小段内容,林辰二人加入的过程没有发生任何的波澜。

    可是听了一小会儿,说书先生便咳嗽俩声,清了清嗓子。

    他泯了泯茶,又看了看树,时而把玩一下手中的折扇,时而扶正自己头上的发簪,反正就是不继续讲下去。

    林辰见状,心领神会,当即大声开口道:“讲的好!当赏!”

    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台下众人纷纷清醒过来,随着应和起来。

    “好。”

    “好!”

    “讲得好啊。”

    “当赏!”

    林辰扭头看向自家丫鬟。

    能不能有点眼力劲儿?上去打赏啊!

    谁知那小丫鬟扭扭捏捏的,眼神飘忽不定,就是不愿上前去。

    以往骂遍竹意巷的小丫头怎么到这儿开始害羞了?

    罢了罢了,既然人家不愿意,林辰也不强求,只得自己走上前去。

    林辰到了说书先生台前,向怀中掏了掏,摸出一枚银锭轻轻的放在说书先生的案桌前。

    “先生的故事,值这个价,还请不要推辞了。”

    说完,林辰心中却叹了口气。

    那死丫头,少爷我身上怎么可能带着零钱!

    不过好歹面子没丢,这就够了,这就够了!

    底下听书的人一片哗然,那枚银锭可是够普通人家过上半年的安稳日子了!

    说书先生秀雅的脸上也是略显惊讶之态,他瞥了一眼缩在人群中的小丫鬟,再瞧了瞧眼前这一脸笑意的锦衣少年,不禁哑然失笑,开口道:“你小子……确实有福气。罢了,这枚银锭,我就收下了,你且去吧。”

    打赏了如此巨款,却被说书先生草草的赶下了台,换做其他人可能会满心愤懑,但林辰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己打赏的目的本来就不是求说书先生的感恩戴德,只是求自己一个问心无愧罢了。若是为了些许钱财扰了自己的心情,那才是亏到姥姥家了。

    待到林辰下了台,说书先生也不再做一些无谓之举了,他清了清嗓子随后开始讲述。

    “那男子冷笑一声,开口问道:‘你从那陆沉之地骗取的八品金莲呢?为何不祭出来?’和尚心有死志,反而是平静了下来,说道:‘九叶九品金莲,乃九品往生之行者所乘坐之莲台。我位列七品,自是难以驾驭八品金莲,早已将其供于我佛,长伴青灯了。’”

    “男子嗤笑道:‘好一个九品往生之行者。那金莲天生地养,集万物精华,到了你们嘴里倒成了秃驴的专属宝像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那金莲千年生得十六叶莲台,再千年生得十六道天地灵气,再千年生得神智,再千年生得形体,可有哪一年与你佛有关?那金莲……’”

    “坏了坏了!少爷,我后厨还煮着大骨汤呢!再拖下去怕是要把锅底烧穿了!咱们赶紧回去吧。”

    正当林辰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旁边的小丫鬟突然抓住林辰的胳膊使劲的晃了晃,央求着自家少爷赶紧赶回家抢救自己炖着的骨汤。

    “你这丫头,总是这么冒失,厨房有张姨看着呢,不急这一会儿。”

    “哎呀少爷!”

    林辰看着眼前泫然欲泣的小丫鬟,无奈的摇了摇头,站起身来,向台上的说书先生点头示意一下后便带着小丫鬟离开了这大槐树底下。

    “……那金莲应运而生,伴福而临,然多福之人得而不至,薄福之人求而不得,唯有那惜福之人,失而复得呐……”

    说书先生的感叹随着晓风飘散在天地间。

    无心之人听得糊涂,有心之人难得糊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