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战火风云 > 第二十四章 战争之神

第二十四章 战争之神

    1932年初夏的一个夜晚,上海林公馆的一间办公室里,两名男子正在低声交谈着。

    “向南,投考军校不是儿戏,希望你仔细的斟酌考量,再做决定也不迟。”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中年男子面容严肃,语气却是很和蔼的说道。

    站在对面的青年男子林向南脸色恭敬的回答道:“爹,我已经考虑好了,认为只有军校才适合我今后的发展。

    眼下日本人占据我国东北,又觊觎华东富庶地区,有志之士都在振臂高呼,呼吁救亡图存。

    孩儿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当立下鸿鹄之志,誓要为国家独立而不懈奋斗,因此已下定决心,一定要进入军校,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林继先静静的盯了林向南一会儿,才缓缓说道:“你从小性格顽劣,虽成绩优异却到处惹是生非,给家里添了不少的麻烦,如今痛改前非,决定报考军校,这本是好事,为父应该十分欣慰,但我实在担心你的毅力,恐怕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浪费几年光阴。”

    听到此话,林向南心里并没有埋怨,因为他深知父亲此言绝非虚言。

    中央军校是民国年间中国最著名的一所近代化军校,其地位隐隐还要在保定军校之上。

    这所学校在多年的时间里培养了数不清的高素质人才,尤其很多北伐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就是出身于此,更是大大增强了军校的名气与实力。

    这样的一所顶尖军校,投考者络绎不绝,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想要入读学习,顺利毕业谈何容易,所以父亲的担心情有可原。

    但他已经不是以前的林向南了,现在他有足够的把握与实力,一定能够在人才辈出的军校里夺得一席之地,为林家争光添彩!

    “爹,军校的辛苦孩儿是很清楚的,但孩儿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绝不会半途而废给您老人家丢脸,希望您能够应允!”林向南信心十足的说道。

    听到林向南的话,林继先沉默了半晌,终究还是放下了,他摆摆手:“我本意是想让你学医,将来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奈何你没有这个想法,罢了罢了,既然你想上军校,那就去吧,为父不会阻拦你,只希望你今后不要后悔才好。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去投考军校,那秦语怎么办?总不能让她一直等着你吧!我可是盼望着你们早日成亲啊!”林继先话锋一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经过父亲的提醒,林向南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未过门的妻子,名叫秦语,现在在北平读书。

    这事说来话长,30年前,还是年轻人的林继先与秦语的父亲秦英仁,两人同为同盟会会员,去刺杀一名清朝总督,不想受叛徒的告发遭了埋伏,弹尽粮绝之下二人做了一个约定:

    如果能够活着回去,两人当结为兄弟,世世代代友好。

    今后成亲有了孩子,若是同为男儿,应该结为异性兄弟;

    若是同为女儿,应该结为异性姐妹;

    若是一男一女,就先订下娃娃亲,将来年龄合适了即举办婚礼,把两家的情谊延续下去。

    结果许多年后林继先有了一个儿子林向南,秦英仁有了一个女儿秦语,于是顺理成章的订下了娃娃亲,因此林向南就有了一个未过门的未婚妻。

    可是林向南不承认这一点,先不说二人是指腹为婚,到现在也没见过一面。

    单是用他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就违背了子女的个人意愿,侵犯了子女的婚姻自由,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的。

    想到这里,林向南不紧不慢的说道:“爹,这门亲事我不承认,我和秦伯父的女儿没有见过一次面,互相都不了解,何况我现在要报考军校,指不定哪天才成亲,干脆就把这门亲事退了吧!”

    “不行,”林继先笃定的说道,“你们的亲事是几十年前我和你秦伯父共同定下来的,绝对不会更改,再说如果退亲你让我的老脸往哪搁,以后我还怎么去见你秦伯父?”

    “爹,现在是新时代了,政府也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己做主,你这个做法根本就行不通!”林向南争辩道,试图说服顽固的父亲。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几千年来的道理,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你就老老实实的考你的军校,这几天我先同你秦伯父商量一下,可以的话就在你去南京之前,把亲事给办了,我也就少操一份心。”林继先说道。

    这下林向南是彻底无话可说了,放到他之前的年代,十八岁的年纪应该是正在紧张的备战高考或者是刚刚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哪里会结婚?

    若是放在他身上,他也才加入军队不久,连恋爱都没谈过,一直做了21年的单身狗,直到那年在华清大学的军训遇见她。

    现在反倒要和一个从未谋过面的女孩成亲,可能还要生孩子,接着当爸爸,然后一家人为了柴米油盐奔波,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至少是现在!

    “爹,您既然为我考虑,也就应该为秦语考虑考虑,”林向南苦笑道,“现在日本已有灭亡我国之心,将来我作为一名军人必然要走上战场与敌交战,届时枪炮无眼,万一我发生不测,秦语怎么办?

    难道让她年纪轻轻就开始守活寡?

    您忍心吗?”

    这话说到了深处,林继先有些诧异的看了看林向南,说道:“你怎么肯定我国会和日本开战?

    当下日本虽然在中国有驻军,但只有区区几万人,并未形成气候,而我国军队百万之众,考虑到这一点,日本必然会投鼠忌器,有所忌惮,轻易不会动武,所以我看你对时局的判断还是有些夸张了。”

    林向南解释道:“目前日本在我国兵力确实只有几万人,但侵略中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是他们的既定国策,那么就必然会不断加大侵华力度,甚至最后演变成全面侵华。

    也就是说,中日之间必有一战,无非是什么时间爆发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

    这是林继先第一次听到如此透彻的对时局的分析,当然这也和他多年经商疏于对政事的关注有关。

    如果中日两国真的开战,那么民族矛盾将上升为主要矛盾,届时个人的事情就不算事情了,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联想到林向南刚才所说的话,他突然觉得儿子挺有担当的,知道为未过门的妻子着想。

    尽管儿子不一定会在战场上殒命,但毕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何况他不是一个蛮横无理的父亲,知道听取孩子的意见,因此几番考虑过后也做出了让步。

    “那这门亲事可以再往后推一推,但是,你得答应我,等今后时局稳定了,必须马上和秦语成亲,不得拖延!”

    “好!”林向南满口答应。

    他也知道想要立即说服父亲是不可能了,于是先采取缓兵之计,今后再从长计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