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默与清风期 > 第二章 一别清风

第二章 一别清风

    翌日,秦让正在屋内,只觉身后一阵风略过。待转头看时,一老者已磐于屋中。“师公好!”“哈哈,好。让儿且坐,咱们继续。”秦让虽放下手中的活,却还是先添柴生了火,才坐下。老者笑道:“让儿,今天我们继续说第三个故事!”“前两个故事,说了四个人四件事,这第三个故事嘛,咱们就讲讲当下这江湖之人事。”“徒儿洗耳恭听!”“第一件事嘛,是件即将发生的大事。”秦让奇道:“即将发生?那是还没有发生了。”“恩。...自玄奘大法取经归来,开坛讲经,佛教信众越来越多,已然超过了道教。”

    高宗时期是众多崇道,但是一旦这社会信仰发生大规模变化的话,影响是巨大的,当权者掌控如有差池,轻则是社会混乱等,重则更是可改朝换代。老者继续道:“所以这道佛之间,也是勉不了番争斗。因为这道佛之争,不仅是两教之争,更已是天下之争。”秦让听得奇怪:“天下?难道说朝廷也要插手吗?”老者点头道:“现在李治,也就是唐高宗当政,多数政令都是延用他老子李世民的路数,也是推崇道教,道人也是颇得重用。但这偏偏嘛...就出了个叫武媚的女子,听说李治已经准备给她封后,此女才智超群,眼毒心狠,确是个做大事的人。还好,她是个女人,她要是个男人,只怕是早当皇帝了。”“那师公的意思是,这武则天是信佛的了?”“哈哈,让儿一语中的!这就是关键所在,这道佛虽不至明斗,只似隐流,但一旦涌动,就是遮天之争,惊天动地。”

    老者眼神露出了无奈之色,沉吟片刻后才继续说道:“江湖事说完,咱们再说说这江湖人。当今江湖,却有这“三圣七绝”不得不提。”

    ““三圣”,即是三位圣人。即佛圣玄奘法师,道圣黄冠道人,军圣卫国公李靖”“...佛圣道圣,都是不出世的圣人,凡人已不可比。但他们的徒弟还在江湖,也都是一等一的高人,佛圣弟子神昉和尚,之前也已说过此人了。而道圣黄冠道人,有三个弟子,无为道人、无事道人、无味道人,其中无为道人就是当今的武当掌门。军圣,亦称军神,卫国公李靖。李卫公善用兵,长谋略,打下大唐半壁江山,其遗著《六军镜》乃传世兵法,后更是遭到各方势力的争夺,至今下落不明。李卫公虽逝...”老者顿了下,对天一抱拳才续道“...但其弟子苏定方、薛仁贵皆是龙虎良将,传承卫公衣钵,卫国阔疆。李卫公天将大才,实为大唐之幸也。”

    “七绝”,则是指七个人。因各怀顶尖绝迹,江湖称之为“七绝”。“七绝”即为:“内绝”神昉和尚、“阵绝”武当掌门无为子、““剑绝”青城掌门、“身绝”风影、“战绝”秦无双、“器绝”唐门门主唐青云、“法绝”魔教魔主细凤。

    “好,三个故事都说完了。”老者含笑道,“让儿,师公可是口渴得紧啊?哈哈...”秦让这才反应过来,听得太入迷,竟连茶也忘泡了,这才赶忙起身准备,但此刻秦让心中,已是翻滚如潮,还在回味各种英雄人物、武林逸事,真恨不得自己马上也能到江湖上去闯点名堂出来。“师公,请喝茶!”“哈...好好!天天喝那些个什么尊贵名茶,喝得嘴都淡了,却真不及让儿这一杯“松茶”喝得爽快!”当下就饮了一大口。半晌,老者才又开口:“让儿...”老者眼神突然锐利,紧握了竹杯,最后才似下了很大决心地说道:“为师这便走了,这段你收拾一下吧,下次我再来,那就是最后一次了。”“最后一次?师公,这是何意??”秦让惊呼道。老者却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笑回道:“收拾妥当,记得和你黄叔道个别,下次我再来之时,就是你下山之日...让儿,我常教你人生四方之志,如今你也长大了,也该去闯荡一番了。”

    当夜无眠。数种感觉涌上秦让心头,仿佛世间百味,一夜尝尽。虽如此,秦让还是打早便到黄叔家作了道别,黄家和秦让,早已不是亲人胜过亲人。直到秦让许愿有空就回来,才带着诸般不舍吃了那临行饭。不想这一夜前后,两份道别。作别过后,秦让回到自己的树屋,这是陪伴了自己几年的屋子,还有这些自己亲手做的玩意,一看下来,整间房子都透露着不舍。又想起要收拾一下东西,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

    惶惶数日,老者终于如期而至。此次不同于以往,秦让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口打招呼,老者就已挥手对他说道:“让儿,剑招练来一瞧。”说罢让在一侧,背手肃穆。秦让见师公如此,不敢多言,当下默念剑诀,施展开来,秦让本是聪慧之人,平日下更是狠劲研习,这会剑舞起来,真是行云流水。兴致所发时,更是连使两遍“行剑式”。老者看在眼里,轻轻点头。“让儿!...”秦让听得老者打断自己,也马上收招,单手执剑,静听师言。

    但见老者依然神色严肃,秦让从未见过师公这般表情,正心觉不安,老者开口道,“让儿,为师该教你的,也都教你拉,剩下的路,该是你自己去闯闯拉。”“师公...”老者摆手打断他说话:“让儿,为师姓张。我乃青城中人,所授予你的,也是青城剑法。日后江湖路中如若遇到青城同门,却也不能伤了和气。知道了吗?”秦让听罢点了点头。“你所学“风四招”加上“行剑式”,也只是种剑法,切记不要拘于其形,一定要学会融会贯通,更不可懈怠练习。...让儿,同样的一式武功,有人能习大成,有人却只能默默无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秦让接口道:“这个徒儿想过,定是勤学苦练之故。”“恩。你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如能常记业精于勤,必有所成。”“那徒儿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像师公第一个故事说的那四人般么?”老者微微摇头:“不,若说实力其占九成的话,但要破那天境,却也还需一成运气。”“一成运气?”“恩,机遇、巧合、悟性,但这些东西是说不来的,以后如果你自己遇上了,你便自懂。”“...让儿,这“风四招”、“行剑式”,你已学会,师公现在把剩下的“出剑式”再传于你。“出剑式?”老者回道:“嗯。让儿,其实师公要传予你的,共有二式四招,而依次授予,是想你能循序渐进。让儿,学海无涯,以后你自己得勤加练习啊。”秦让听罢点了点头。

    只见老者拿过木剑,大喝一声:“看好了!”,跟着“唰”一下就刺出一招“行剑式”,同样的招式,老者使出来却有种别样的气魄,带起的剑风直刮得秦让脸疼,突然,当剑刺到非到的时候,老者突然剑指突然一转,以一个几乎不可能的角度又刺出了第二剑,这一剑,刺的却是“行剑式”的相反的方向。这电光火石间,竟是已在对向里刺出了两剑。“...妙啊!”秦让看得忍不住惊呼起来,显然也是看出了此间精妙之处,这一“出剑式”,就像一条纽带,紧随“行剑式”又与“风四招”相连,即可单独作为一个剑招使用又可与前二者无缝相融,这样一来,整个剑招便衍生出了无穷无尽的变化,这样下来,招式更繁,威力更胜。

    “呵,让儿,为师总算把这一套剑招教给你了,也算是了结了为师的一个心愿,痛快,哈哈,真是痛快!来,你来试试。”老者当下便与剑决告知秦让,又让秦让演练了几次,好在秦让天赋颇高,虽不熟练,但几经老者纠正,已慢慢领会其精要。

    眼见秦让渐入佳境,老者却打断了他:“让儿!...”秦让听到却不愿停下,因为他知道,这是师公要和自己告别了,天涯海角,江湖路远,这一别,却不知何时再得相见,想起自己和这“唯一的亲人”的一幕幕,秦让双膝一软,跪倒在地,泪水终于止不住的滑落。“让儿...人生终有分别,你我又何必拘于此节...”“师公...师公...我...”““好了,好了。让儿,缘终会散,花总归尘。其实,你我能师徒一场,已是缘分...”老者慢慢扶起秦让,眼里亦有泪光闪过。“让儿...最后两句话,你要牢记于心!”“...师公请讲,徒儿...谨记...”“江湖险恶,万事必当三思而行。记住了,心剑,才是真剑!”

    老者说完一指山下的方向,朗声笑道:“让儿。你心念的江湖...或许它也在等你!千万记住我的话!...”“哈哈...哈...”待秦让擦干眼泪再看时,老者人已远,只留下了那熟悉而爽朗的笑声和那句在秦让心里不停撞击的话:“...心剑...才是真剑...”

    此刻,说不出的紧张又兴奋。从今始,就要暂告这巍峨太白了,也不知以后还能不能再回来,秦让看了一眼身后,心里念着,自己以后不管如何,一定要再回到这里的。“三思而行,以心为剑”。秦让默念着师公最后的这两句嘱咐。这嘱咐,是少年此刻的全部支柱和动力。

    师公所授之《青城心法》有云:“吐息纳气,气运丹田,行足少阴,气至涌泉、水泉二穴,此为轻功之法。”秦让依法默念口诀前行,双脚生风,两旁景物不停倒退,瞬时就已奔出几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