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云上蜀歌 > 第18章 逃出

第18章 逃出

    那玲珑球掉下时,挂到了殿内的铜链,砸的这铜链也断裂开来,上面的青铜铃随之滚落,那张三坨子也随着铜链从高处掉下,摔断了一只臂膀。只见他也不顾伤势,凄厉的啸叫着就扑向了那带火的石棺,火影中,隐约看见张三坨子将那腊尸拉起,两人紧紧抱作一团,就这样消失在了火焰之中。

    这边腊肉张哭喊着叫一声:“三叔!”就要跑过去救那张三坨子,被赵三川和老胡死死拉住,大熊却冒险滚过一边,抄起那掉落的大青铜铃放入怀中。

    此时大火已开始向外蔓延,腊肉张也顾不上难过了,拉着三人大喊一声:“快跳水!”四人就扑通通一起跳入河中。

    这河水冰凉刺骨,入水之后赵三川发现,这河底竟然有八个方形水道,这就和临邛道士所说的机关对应上了,看来那所谓的阴阳河,就是这宫内和宫外山洞里的两条河名称了。看起来这每个水道应该都是分别通向不同的地方,若是不了解盲目进入,说不定就会遇到什么危险。

    腊肉张在水中摆摆手,示意三人跟着他游,只见他向着其中一个右侧的洞口游去。这水洞很长,如果不是腊肉张带着,赵三川等三人是断不敢选这个的,游到一半也会认为是死水而再折返回去。

    也不知游了多久,三人只觉得胸口憋闷异常,就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只见前面腊肉张猛然向上一冲,三人随之跟上,一下就出了水面。

    三人猛吸几口空气,缓过眼神四下里察看,才见这是山中的一处深潭,面积不大,却是异常幽深,抬头看时,已是繁星高照,夜晚时分。

    三人跟随腊肉张游上岸,腊肉张说:“天晚了,这里已是通灵沟的最深处,少有人来,此时出沟的话山路难行,前面这里不远,就是我平日里熏肉的木屋,我们可以去那里过夜,明天一早再回镇上。

    三人无奈,也只能跟着,沿着潭边一条小路蜿蜒前行,走不多远,就来到了半山腰里面的一处简陋小木屋,屋下悬空防潮,门口堆着好些个砍好的干柴。

    推门进去,腊肉张让三人各自先找板凳坐下,自己则拿起一个废旧的油桶,抓几把干柴干草放进去,拿到小屋中间引燃了,就招呼几人来烤火,又去拿了一个铁架子,吊着一把旧铁壶烧水。

    赵三川等三人围着火桶坐定,把上衣都脱下烤着,这才有机会静下来看这木屋环境。

    这木屋虽然简陋却还算结实,屋内靠里面的角落里,放着一张小木床,一个木桌,几个凳子,一个小橱柜,还有一些简单的锅碗瓢盆等炊具,条件简陋却整齐干净,屋顶挂着框子和很多正待风干的腊肉。

    三人虽然肚子已是饿的咕咕叫了,但是如今看到这腊肉时,仍然觉得胃里直翻腾。

    腊肉张没瞧出三人异样,就拿几个碗,屋顶吊着的框子里拿出几个饼子掰碎了放里面,撒上些盐巴香油,用开水一沏,给每人递了一碗,说山里没啥好吃的,就这样先凑合吃点吧,一会我再给你们煮点腊肉,听得三人都是一阵猛摇头,忙说这饼子就挺好,挺好。

    三人边吃东西,赵三川问道:“张叔,看您对这里那么熟悉,又知道怎么进出那地宫,想必您对这里的情况都是了解的吧,给我们说说呗,今天要不是您及时出现,我们三个说不定就出不来了。”

    腊肉张没说话,到床边摸出一包烟来,给三人都发上一支,自己也拿一支,用柴火点燃,猛吸了几口,才开口道:“这些事说来话长啊,都是几代人的事了,而且其中情况错综复杂,又有很多的事情算是机缘巧合,一切也不知是否天定,我这些年,本来准备把这些陈年往事都烂肚子里算了,连家里婆娘和娃儿们也没准备再说。但今天咱们竟然遭遇到了,而且我三叔已死,地宫已毁,我就说说这里面的来龙去脉,也算是给祖宗们一个交代。”

    接下来这腊肉张边回忆边说,便将这地宫来历以及所遭所遇,还有张家祖上的一些始末缘由,都一一讲述了出来。

    从腊肉张的叙述中,三人才知道,原来这张家人明末的时候,是跟随大西王张献忠从陕西那边过来的,当时这张家祖先名叫张老九,是张献忠老家的亲支近派,也是族里的一个弟弟,从起义开始就跟着张献忠,平日里跟仆人一样的,照顾张献忠起居,随张献忠征战南北,可谓心腹之人。

    这张献忠打仗的补给一是靠抢掠,二是靠挖坟。在凤阳的时候就曾刨了朱洪武的祖坟,据说当时崇祯帝痛哭了一场,并砍了凤阳巡抚的脑袋。

    后来张献忠入川,一路杀伐。到青城山时,被泰安寺的僧人了空,率众僧与蜀王的残部联合,夹击了张献忠,张献忠大怒,重金请土人带路,连夜突袭了泰安寺,大获全胜,遂将全寺僧众全部屠杀,寺中钱物尽数掠走,并放火烧了泰安寺。

    在掠走的财物当中,发现了一个铜匣,里面是一个绢文,记载了这古寺的来历,更要紧的是,还绘制了这青城山地宫和长生殿的地图。

    绢文上说,这泰安寺本名太真观,为玄宗时所建,是一处道观,镇守着这青城地宫,本意百年后与贵妃合葬于此,后肃宗不允,就放弃了,仅将贵妃葬于地宫之中。玄宗死后,肃宗命西川节度使尽抓观中道士,远远流放崖州,却没敢动这贵妃陵。后因肃宗崇佛,便将此处改成了寺庙,改太真观为泰安寺,改寺后铜铃沟为通灵沟,敕令寺内僧众永守沟内地宫秘密,这图文,应该就是寺内僧人偷偷绘制了藏在这古寺之中的。

    至于成都所修之见阁,由于接仙台已焚毁,肃宗便命人将这阁也拆了。后人在传说这段历史时,渐渐将阁名传成了剑阁,有关的这些故事也被改到了剑门关那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