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云上蜀歌 > 第19章 往事

第19章 往事

    却说张献忠见此图大喜,连夜带军进山,按图找到了贵妃墓,将其中的金棺银椁、金龙银凤以及铜兽全部搬出,陶俑所穿之铁甲充军。

    打开棺时,却只见贵妃衣冠,不见尸首,献忠大骇,以为贵妃当真飞升了。正在此时,有军士触动殿中铃响,众军士皆抱头痛呼,不一时,见棺中飞出贵妃身影,众军士以为是贵妃显灵责罚,遂跪倒一地,唯独献忠迷眼邪笑,欲上前搂抱贵妃,却扑了个空,少时贵妃影消,献忠怒而令军士放火烧了这长生殿,又将陶俑武士、临邛道士尸首、石碑尽皆砸毁而去。

    回泰安寺后,张献忠命人将这金银铜等物,尽数化了,铸成金锭、银锭及铜钱,以蜀人船棺装之,锚以铁钉,尽数沉在了山内深潭之中,以备将来军资之用。另将古寺内石鼓石牛两个运至潭边,以做标记,后来军中有人还编出了“石牛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的寻银诀。但献忠仍不放心,遂留下心腹张老九看守,便带着大军继续进军。

    这张老九当年在地宫内,就是砸碎临邛道士尸骨和石碑之人,在道人尸骨上找到了一个青铜铃,见这铜铃古朴精致,知是宝物,便悄悄隐了下来。

    后来据说张献忠军至成都,建立了大西国,又于城之西南寻得了一处蜀王大墓,便想再次大肆发掘,却在掘地之时遇到鬼火阴兵,死了军士数千,吓得再无人敢去,遂罢手。

    再后来张献忠兵败身死,这张老九怕官府追查,便溜出泰安寺,隐姓埋名的在泰安镇上住了下来,开了个腊肉铺子,娶妻生子,守着这些财宝,以图后事。还立下规矩,地宫及沉银的秘密只传子孙不传妻女,恐有泄露,这青铜铃也作为传家之物留了下来。

    不想后来川西山里地龙翻身,地震加洪水泥石流,将这山内深潭尽皆损毁,冲的石牛石鼓和那些个沉银皆混入江中,混着泥石顺岷江而下,都不知所踪了。

    这张老九后人痛心不已,也曾沿江寻找,几代人都无所获,到了腊肉张父亲这一代,战乱又起,刘胡子驻兵泰安镇,霸占艾秋儿,后又仓皇逃离,临走在戏台上勒死了艾秋儿。

    张三坨子背着艾秋儿的尸首进山,疯疯癫癫的东闯西跑,脑子里一时出现祖宗所传地宫位置,没头没脑的就摸进了这长生殿之内,用自己祖传的手艺,将这艾秋儿制成腊尸保存于石棺之中,日日守着,自己则靠着吃些个生鱼洞鼠之类的野物活着,几十年下来早没了人形。腊肉张的父亲入山寻找,只是在山林洞穴中搜寻,又怎会想到张三坨子躲到了这地下殿里。

    后来到了腊肉张这一代,仍是做着腊肉生意。腊肉张一次在山中遇雨躲进山洞,依稀辨得似是祖上所传地宫位置,便好奇寻入,发现了张三坨子,也是看到艾秋儿的尸首后,才联想起这可能就是自己失踪的三叔。

    奈何这张三坨子多年生活在地下,不仅四肢退化变异如同怪物,连说话也不会了,且因一心守护艾秋儿尸首,攻击性极强,腊肉张无奈,也只能每年过来偷看一看,想着等三叔百年之后,再与这艾秋儿合葬也就是了。

    至于这青铜铃,腊肉张见那地宫中长生殿内所悬之铃,与自己祖传铜铃极为相似,只是大小不一。有一次携带小铃来这洞中对比,恰逢七月初七,无意中触动铃声,将这艾秋儿影像祭出,把个腊肉张吓得仓皇逃出。

    后来几经研究,腊肉张发现,这铃铛只在七月初七七夕节到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九天之中可用,大铃鸣响时如古钟之声,令人觉得如灵魂出窍,头昏眼花,痛苦不堪。而小铃鸣响则如风铃之声,沁人心腑而清神醒脑。

    若是逢着这七夕到中元之日,大小铜铃都在时,同时鸣响则会就近召唤出死人魂灵影像,投射出其生前惯常片段,且清晰不已,比如这艾秋儿,生前擅唱这《贵妃醉酒》,这所投影像则是艾秋儿登台时的场景。

    若是大小铜铃不在一起,小铃响则在千里之外,也可投出大铃所在之处亡人的影像来,只是距离越远,影像越模糊而已,但仍然必须是在七夕到中元这个时间之内。

    那临卭道士当年,想来也是窥破了这一门径,才献策玄宗,修了这些个楼台宫殿,道观村落,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私心,只是可叹世事无常,人算不如天算,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没等来玄宗入葬,自己却成了这陪葬之人。

    “这么说来,这青铜铃岂不是古代的投影仪?”大熊听的张大嘴巴道。

    “别瞎打岔,让你说还搞出穿越的东西来了,这今天正好七月十五,难怪这东西显灵了。”赵三川道,继续问腊肉张:“那我们今天凌晨看到的古戏台上又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我本来想子时去戏台挂上摄魂铃,烧香祭奠一下艾秋儿,让她亡灵安息,别再缠着我三叔,也保佑我三叔能够早日解脱。谁想刚祭奠一半就看见你们过来了,我赶紧闪到黑影里,见你们没敢再走近才放下心来,绕到你们身后,劝你们离开了,我才放心摘铃进山。却不想来地宫看三叔时,却又见到你们竟然也误闯了进来,还跟我三叔打了起来,情急之下我才投石击中大铃,想吓退你们,没想到此举竟也惹怒了我三叔,搞的一发不可收拾,这才出了这许多事,也害了我三叔,唉!”腊肉张连连摇头叹息。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老胡喃喃的道:“这古人说话全是带着玄机啊,看来这白乐天也不得了,那时竟是晓得了这一切的,还将这些事若有若无的写入了这《长恨歌》之中,搞不好这临邛道士和白乐天也是旧相识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