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葵笺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12

    杨葵来这里两年多,虽也经常出去走动可那都是夜间,黑漆漆的根本看不清楚。此刻跟着丫鬟光明正大地走在路上,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都只是在后花园和最靠近园子的大厨房及慈安堂蹿而已。不过,她猜测的安远侯府杨家很穷应该是真的,因为即便出了后花园,瞧起来也还是不如前世电视剧里那些富户人家来的繁荣。

    怎么说呢?亭台楼阁是一样不少,植物也郁郁葱葱,甚至远处还有一方湖水,可这些东西就无论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说不明的破败和萧条。树木的枝叶四分五裂肆意生长,红木柱子上的油漆斑斑驳驳早脱落得差不多了,青色地砖上的青苔起码得有四五寸厚,小道两侧更是杂草丛生……明显许久没有打理过。

    若非杨葵很笃定便宜爹就是侯爷(那周婆子说的,还有老夫人处也听到过几次),说这是一处小富之家的宅子她都信。

    好在越往前走萧条的气息也在慢慢减弱,许是有人住着的缘故吧,毕竟再穷再破只要有人气只要有打理总比荒芜着的要好上许多。

    她即将搬入的辛兰苑离破院子很远,离慈安堂也有一段距离,大概走了近三刻多钟才到,这点倒是挺符合侯府人设的,大!

    辛兰苑,不愧是有靠山的姨娘和小姐的居所,窗户门上油漆没有脱落、屋顶的瓦片也是全乎的,院子里更没有枯枝败叶及丛生的杂草,唉,有人宠和不受待见真的不一样!

    跨进红漆院门,两间主屋带左右厢房的小四合院一览无遗,是不算大,但胜在精致,住两个人也足够的。

    大概安姨娘也在搬院子,辛兰苑的院坝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笼,一个自杨葵出现就不断拿斜眼瞄她的嬷嬷,正指挥丫鬟小厮往外抬。进进出出的丫鬟小厮们走到杨葵身边也都要瞄上一眼,却又都如那嬷嬷一样,半点要打招呼行礼的意思都没有。

    下人这般不拿自己当侯府小姐尊重,只怕是因为安姨娘和她女儿表现得过于憎恶了吧。其实尊不尊重的杨葵也不在乎,又不熟,且不管自愿不自愿她也算是变相抢了人家住得好好的院子,没一进门就给个下马威已经算克制的了。

    李姨娘刚知道她要撵走侯府大姨娘,搬进人家和女儿一直住着的院子时,还像模像样教过她许多应法子。比如说伏低做小,比如说表达歉意,比如说……算了不说了,因为照目前的状况看似乎是用不着的,因为人家根本连搭理都不想搭理自己。

    抖抖肩,杨葵也学他们一样忽视人的存在,只看物。反正只要脸皮够厚,尴尬的就是别人了。

    负手下了台阶,然后顺着青砖走到辛兰苑主屋廊檐下,停在正屋廊檐下那两个大水缸前看盛开的粉莲,接着伸鼻子一闻:嗯……没有香味。

    前世就特别喜欢这种大水缸养莲了,奈何家里连阳台都是封闭的,根本没机会体验,如今见到了当然要仔细研究研究。果然,还有几尾红白相间的大锦鲤在水里游荡,嗯,这位“二姐姐”挺有雅趣的。

    许是都没想到关在侧院里的四姑娘会是这种表现,不但没有胆小如鼠战战兢兢,反而目中无人我行我素,所以一时没反应过来的嬷嬷和丫鬟小厮们,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人走下台阶去到二姑娘最喜爱的鱼缸前,竟,竟然还伸鼻子去闻!

    这还得了?!

    领杨葵进来的丫鬟不等那婆子有反应,就几步追过去赶在她伸手捞鱼前一把把人往边上推开了。

    “四姑娘!二姑娘住主屋及东厢房,四姑娘您来得晚,只能委屈些住西厢房了。”

    完全没注意的杨葵被推了个踉跄:……

    算了,推就推吧,且忍忍。只是,杨葵指着那一排非常显眼的,把整个小院一分为二的,一边是主屋、东厢房及一整个院子,而另一边则只一人宽直通西厢房偏房房门的窄道,要笑不笑地问丫鬟:“这排围栏是何意?我人笨弄不大明白,麻烦你跟我说说。”

    因为急而面红耳赤的丫鬟看了看眼前崭新的绿竹围栏,又回头瞧了瞧已经转身忙碌起来的嬷嬷:“额……是,是这样的,二姑娘向来最是稀罕这两缸鱼了,所以,所以如今这般可能是怕四姑娘您不小心给弄死,才不得已拦起来的。”

    杨葵嘴角直抽搐,明明就是想把自己与她隔离开来吧,还找那么多烂借口。不过想想还是得感谢那位“二姐姐”,毕竟自己也不是很想与娇滴滴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小姑娘来往,哄不起。

    “那么这道门又是何意?西厢房统共就一间正屋还被上了锁,我只能住偏房?”

    丫鬟本就不自然的脸都快抽筋了,心想二姑娘往日虽刁蛮却也从未像今日这般不明事理啊,且明明夫人都说了分一边厢房给新来的四姑娘住,她倒好,锁起来了!这可真是……果真是安姨娘生的,那股子小家子气变不了。还有这四姑娘,方才在侧院的时候明明话都不敢与自己说,怎地进了辛兰苑就接二连三给自己找起麻烦来了?

    “许,许是二姑娘一时忘了吧,四姑娘,安姨娘也在搬院子,人多手杂的怕冲撞了您,您不如暂时进去偏房歇会儿,奴婢这就去问夫人要钥匙?”一时无奈,丫鬟连说话都没有方才那般傲慢了。

    “算了,无事,我用不着那么多间,偏房就偏房吧。”杨葵摆摆手。

    她确实不在意,毕竟那偏房也只是比正屋矮那么一丢丢而已,门窗全乎且光照比正屋还好,这就行了,何必计较,又不是要住一辈子。再说了她没有丫鬟嬷嬷,更不需要自己开火做饭要那么多间干嘛,整理起来还麻烦。之所以会问,完全是没事想看这位一直昂着下巴说话的丫鬟发囧而已,顺便也想看看那嬷嬷作何反应。

    丫鬟确实囧,红着脸颊匆匆交代杨葵几句就跑了,大概她也意识到自己一直端着的气势被四姑娘给戳漏了。倒是那嬷嬷,似乎真当自己是空气,包括方才她假装伸手去捞鱼也完全没有要上前的意思,很沉得住气。

    杨葵咧咧嘴摇摇头,然后转身回到院门口重新顺着围栏走到偏房前,推开门走了进去。与这些人闹什么呢?太没意思了!

    八九平大小的空间,一扇大窗户正对西边,下午的时候躺在窗下晒太阳肯定很舒服。

    心里刚这么想杨葵人就已经绕过书桌,在那张没有软垫的临窗软塌上坐了下来:“真是难为哪位二姐姐了,把这般好的书房让给了我”

    为何这么肯定这是书房呢?书桌不还摆在那里吗!

    嗯,安远侯夫人也挺本事的,短短几日功夫就能做到一屋子四样家具四种颜色,嗯,非常能够证明自己有多不被待见了。

    “呼,管他的,至少宽敞明亮,总比漏风漏雨的破院子强!”

    因为还是上午,东升的日光不能直射进来,所以杨葵歪了一小会儿就觉得背脊发凉,看看自己身上的薄夏衣,又瞧瞧不远处那张床,毫不犹豫地起身走了过去。

    藏青色的粗布床幔湖蓝色的碎花铺盖,粗棉布的,应该暖和。但是,不是说“侯府小姐不能穿用破破烂烂的粗布”吗?哦,这是屋里的铺盖而非身上的衣物。其他小姐应该不是这种待遇吧!

    三两下脱掉鞋子,和衣躺倒在床上。不是杨葵不爱干净穿着外裳睡觉,而是她根本不知道那些人什么时候会来,以防手忙脚乱。

    “哈……”

    懒懒地打了个哈欠,外面吵吵嚷嚷的声音很大,似乎一点收敛的动作都没有,但只要听的人不在意,它就会变成催眠曲。

    “反正也没我事,不如睡会儿!”迷迷糊糊地嘀咕完,人就坠入了梦乡。

    辛兰苑发生的事其实不用丫鬟禀报,闵氏知道,安姨娘也知道,但是她们都没管。怎么说呢,安姨娘本就委屈杨葵占了她的鹊巢,女儿这么安排不正好替她出了口恶气?再说她也不觉得杨锦鸾做的事不对,不过是一个泥巴堆里野生长大的丫头罢了,不必在意。至于闵氏,她正愁双方不狗咬狗使劲斗起来呢,哪会去管谁委屈谁不委屈?

    所以丫鬟来禀报时只随便听了两三句,闵氏便不耐烦地打断了对方:“行了行了,知道了,就这样吧。”

    不过把丫鬟打发走后,她还是吩咐身旁的张嬷嬷说:“咱们也不能任她一巴掌就给拍死了,嬷嬷,你得闲了挑个小丫头送去,堂堂侯府小姐总不能连口吃的都要自己去厨房端吧。”

    张嬷嬷当然明白她的意思:“是,夫人放心吧,老奴有数了!”

    这都小事,反倒是厨房上的帐闹心。说是减了花销,可耐不住老夫人那边加补品的次数越来越多啊!旁的就不提了,竟连孕产妇才爱喝的红枣羹都要了又要,真真是,不知道还以为她老蚌怀珠了呢!

    “你说说,这老东西到底想干什么?这么多补品喝下去她不烧心吗?就只为与我对着干?!”闵氏举起手上的账册跟张嬷嬷吐槽。

    张嬷嬷也正奇怪呢,方才厨房上的管事婆子说今早除了红枣银耳羹,又加了一锅参鸡汤,还点名了必须要老母鸡炖的。没记错的话,昨日晚膳也要了老母鸡汤。

    “老奴猜八成不是她喝,毕竟这年纪了,可不敢光盯着这玩意儿喝。倒是她跟前的翠珠,这个月伺候过侯爷好几回呢,只怕……没怀也是准备要怀了。”

    闵氏扯扯嘴角:“哼,想得美,本夫人不同意谁有哪本事怀?不过嬷嬷,你还是小心些,千万别让那些贱人钻了空子。”

    张嬷嬷忙挺起胸口打包票:“夫人放心,老奴盯得紧得很,除非她能连着一个月不吃不喝!”

    闵氏这才放心下来,不过,伸手摸摸自己干瘪的肚皮:“十四年了,难道真无法再孕?”

    张嬷嬷可不敢接她这嘴,自从生了三小姐后,夫人就再未怀上过。中间不知道请了多少名医问了多少婆子,都说人是好的没有任何问题,却就是不见开怀。渐渐的这事也就成了禁忌,谁都不敢多嘴。

    闵氏独自伤神一会儿后也觉得没意思,就抬起头来问张嬷嬷姨娘们搬家的事:“她们开始搬了没?”

    这种话题张嬷嬷就敢接了:“在搬了,四姑娘刚离开李姨娘就被带去了芳华馆。哦,外面翠珠是第一个搬进去的,接着是刚从安姨娘哪里分出来的腊梅,两人带着各自的小丫鬟一起住紫竹楼。”

    “安姨娘呢?”

    这才是闵氏想听到的重点。

    张嬷嬷就细细地说:“安姨娘一早就去老夫人哪里了,奴婢听说哭得很大声,不过她跟前的王婆子领着秋莲在把东西往秋香居搬。老夫人,一直没有声响,哦,叫补品是在安姨娘进去后才有的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